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文化 > 名医名人 > 名人与养生
编号:193050
泰山、书法与养生——访北京大学美学教授杨辛
http://www.100md.com 2002年8月3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1796期
    在北京大学图书馆举办的“杨辛书法艺术展”上,一则参观留言引起了我的兴趣。留言中说,1986年泰山申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在《申报书》的准备工作中,《泰山的美学考察》是由杨辛先生撰写的,这份《申报书》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赞为第三世界最好的一本《申报书》。泰山于1987年成功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杨辛先生作为上述工作的参与人之一,为宏扬泰山文化作出了贡献。

    我流连于一幅巨大的刻石拓片前,被那笔力的遒劲浑雄,气势的恢弘磅礴所折服。这是一幅杨辛先生书写的长达五六米的《泰山颂》,诗中写道:“高而可登,雄而可亲;松石为骨,清泉为心;呼吸宇宙,吐纳风云;海天之怀,华夏之魂。”杨老对泰山的赞美,不也正是对我们中华民族的赞美吗!在这儿,我有幸见到了美学教授杨辛先生。杨老清癯的面庞,挺直的身材,清晰的谈吐,真让我不敢相信他已年界八旬。我们的谈话就从泰山说起。

    归于自然 融于自然
, 百拇医药
    杨老说:“我爱书法,也爱自然。人生的过程应与自然保持一种和谐,到自然中去有无穷乐趣和一种解脱的感觉。我喜爱漓江、庐山、峨嵋山,但是我还是偏爱泰山。近30年来,我已登岱顶37次,最近一次是今年7月,其中只有3次乘缆车,这次我从中天门一直走上玉皇顶。我感觉泰山之妙在于登,乘缆车到岱顶与徒步到岱顶之感大不相同,泰山对人的精神影响和对人生的激励主要产生于登山的过程。经过艰苦的攀登到达山顶时,你能感受泰山之美和登山的愉快,从而精神振奋,精力充沛。杜甫的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不仅表现了泰山的雄伟,而且蕴含了对人生和艺术最高境界的追求。诗中的‘凌’字,生动地体现了一种向上攀登的精神。登山的过程是一种美的享受,人与自然完全融为一体,泰山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巧妙结合,处处展示了泰山的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的创造智慧,这一切主要也是在登山的过程当中才能深刻地体验到。我爱泰山,因为它处处充满生机。泰山赋予我晚年新的生命。”

    杨老在登山的健身活动中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达到了完美的极致。那种人际间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在他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亲笔书写的《泰山颂》刻在泰山南天门景区,与泰山风光浑然一体。
, http://www.100md.com
    亦雕亦琢 情趣天成

    爱好书法的人很多,写得不错的也很多,但能把书法艺术从美学理论的高度加以总结并不断弘扬的便不多了。杨老认为,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审美经验的集中表现,书法在自身的发展中吸收了绘画、音乐、舞蹈、建筑等方面的经验,来丰富自身的表现力。他说,写字从实用功能发展为一门独立的艺术,体现了中国人的创造和智慧。

    杨老早年就读于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从年轻时就得益于徐悲鸿大师的教诲,他对悲鸿大师所说的“书之美在情在德”至今仍铭记在心。他说,书法艺术的精髓在于它的精神内涵,即书法所表达的意蕴和情趣。书法不仅是用手写,更重要的是用“心”写,书法把人的情感、自然的节奏、点画的形式熔为一炉。

    看杨老的书法,你能体会到那种“书肇于自然”的和谐之美。你看那幅独字草书“春”,用逐渐泛青的流畅的曲线一笔写成,恰似一缕春藤在和风中伸展,摇曳,充分表达了春给万物带来的勃勃生机;而那个“舞”字,却将梅兰芳大师在“天女散花”中凌空飞舞、彩绸飘飘的美妙舞姿,在人们眼前重现,充满着飞旋的动感。杨老以书法拥抱自然,以书法展示自然,令观者感受到一种文化的震撼。
, 百拇医药
    杨老说:“学习书法不仅要临有字之帖,还要善于临‘无字之帖’,这就是要观察自然的生命节奏。当我在泰山观汉柏时,那古老的树干盘回屈伸,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不正是包含了书法用笔的‘中锋’、‘涩笔’、‘无垂不缩,无往不收’以及刚柔、屈伸、方圆变化等等吗?唐代张怀瓘说:‘囊括万珠,裁成一相’,意思是可把宇宙万物的生命节奏纳入单纯的书法的点画运动。所谓‘行云流水’,‘惊蛇入草’,‘万岁枯藤’等等,则不仅描述了书法之美,同时也体现了书法之美源于自然。”

    爱好广泛 贵在养心

    当我问杨老应当如何养生时,他说:“中医的话很对,养生贵在养心,不是说营养等方面不重要,但是人的精神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杨老认为,一个人的精神状态也可以说就是一个人的生命存在的状态。要始终保持一种开朗的心境,生活过得充实愉快。如何保持这种心态呢?他认为除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归属之感外,还要注意三点:
, 百拇医药
    一是友谊。人生当中不能没有朋友,没有朋友的人生就像沙漠一样。英国哲学家培根说,友谊可以使快乐增加一倍,使忧愁减少一半。他体会友谊还可以扩大视野,增长才干。杨老在书法艺术上的不断提高,许多都来自朋友间的互相切蹉、探讨。所以说友谊是人际间的一种和谐。

    二曰艺术。艺术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艺术上的快乐是创造性的快乐。艺术是一种创造,欣赏艺术则是一种再创造,可以发挥每个人的想象力。欣赏是一种乐趣,收集也是一种乐趣,体现每个人不同的追求取向,也展现出一个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热爱。

    三为事业。杨老强调人在事业上要有一种追求。他除在北大教学之外,从1982年开始直到现在仍在中央电大讲《美学原理》。两次被评为电大优秀主讲教师。今年他要办三个展览,第一个是他的个人书法艺术展,现已展出,有近百幅作品;第二个是荷花艺术展,是他收藏的有关荷花的各种艺术品,如绘画、书法、剪纸、刺绣、泥塑、陶艺等;还准备办一个书画展,其中有冯友兰、朱光潜、宗白华、钱绍武等人的作品,也是他的收藏。这三个展览展出之后,全部展品近300件将陆续无偿捐赠给北大,让大家共同分享这些艺术珍品。

    杨老认为无论是友谊、艺术还是事业,都是有机结合不可分割的。事业通过自然、友谊和艺术的融入,也就更加美好。生活充实,人也就长寿。, 百拇医药(黄 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