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212244
天凉时孩子的尿液为啥会变混
http://www.100md.com 2002年9月28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1828期
     天气一凉,有些家长在无意中发现自己的孩子排出的小便变混浊,颜色变深了,像淘米水样。这是什么原因呢?

    大家知道,自然界有许多种物质可以溶解在水里,但它们在水中被溶解的量是有一定限度的,这种限度称为饱和度。当水中物质的量超过了饱和度,就不能继续被溶解,而以结晶状态存在着。此外,物质的饱和度还受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温度就是其中主要的因素。就大多数物质来说,温度越高,则被溶解的量也越大。举一个我们熟悉的例子:在一杯100ml50℃的水中加蔗糖,当加到260g时,即达到了饱和度,再加入蔗糖,就不再溶解了,而以原样存在于水中。假如把这杯糖水放在火上加热至80℃,那么水中的蔗糖就消失了(溶解了),而且还能继续加入蔗糖,总共达362g,这样再次到达了这个温度的饱和度。如果把杯子里的糖水迅速冷却到0℃,糖水就会变得混浊,出现蔗糖结晶体,释放出183g 固体蔗糖。

    人体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新陈代谢,所产生的大量废物必须溶解在水中,通过一定的途径排出体外,否则这些废物积聚在体内,就会产生中毒症状。小儿在生长发育时期,活动量大,故代谢也旺盛,按公斤体重计算,所产生的废物大大超过成人。

    人体的排泄途径主要有三条,即大、小便和出汗。天气一凉,气温开始下降,人体为了维持正常体温和器官功能,必须增强新陈代谢,以求得更多的能量,因而产生的代谢废物就增多。加上天气一凉,衣服穿得厚实,出汗又明显减少,所以,从汗液中排出的废物也减少了,于是从尿中排出的废物量就增加。加上天凉以后小儿喝水量减少,这就大大加重了肾脏的负荷,小便浓缩,使尿中的废物达到了饱和状态。因为人体的体温比外界气温高,尚能勉强维持这种饱和状况,所以刚刚排出的尿似乎还是清澈的,但当尿液突然遇到外界的低气温而被一下子冷却时,那么,尿液中的废物再也不能溶解在水中,而迅速变成结晶形式释放出来,这时,我们肉眼就会看到小便一下子变为混浊了。如果把这种尿液放到显微镜下检查,只能看到大量的尿盐结晶,而无其它异常。这就是天凉以后小儿尿液变混的原因。

    遇到这种情况,不要害怕,这只是说明小儿的水量不足,只要适当地多饮些开水就会好的。如果长期饮水不足,入不敷出,势必会增加肾脏负荷,对孩子的健康是不利的。, 百拇医药(邱吉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