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药资源 > 药用植物栽培 > 种植各论
编号:216429
栽培药材不比野生差
http://www.100md.com 2002年10月23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1838期
/图为解毒新药二巯丁二酸。
     栽培药材不比野生差

    相信包括记者在内的绝大多数人都会理所当然地认为千年野山参的药效比普通人工栽种的人参好。记者早年也曾在医院听老大夫讲,虽说“细辛不过钱”,但现在栽培的药材“劲”就是不如野生的了,用到7g、8g的也没事,少用还不顶事呢。还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现在的种子比起野生的,一代比一代退化了。总之,野生药材就是比人工栽培的药材好。

    然而,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李先恩副研究员表明了一个与众不同的观点——栽培药材质量不比野生药材质量差!

    李先恩告诉记者,野山参价格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一斤,而普通的栽培人参只有几十元一斤,从价格上看,总是给人野生药材很珍贵的感觉。这其中有市场因素在里面,物以稀为贵,毕竟它非常的少,得之不易。应该说,综合评价后,栽培人参的药效是可以达到野生人参药效的。栽培药材质量不比野生的差,而且更重要的是质量更稳定。
, 百拇医药
    李先恩根据自己多年从事中药材栽培的经验认为,野生药材生长的环境条件如光照、水分、土壤肥力等相对较差,有时不能满足药用植物生长发育的要求,而栽培药材的生长条件可人为控制,创造有利于药用植物生长的环境条件,去除不利生长的环境条件,所以栽培的中药材药效不比野生的差,而且质量更稳定,这是可以肯定的。

    有资料显示,栽培的柴胡挥发油含量比野生柴胡含量高,药理实验证实栽培柴胡解热作用比野生柴胡好。

    另外,我们现在的栽培方法也需要不断改进,如野生丹参生长在土壤比较贫瘠的地方,根比较细,丹参酮含量高。这是因为丹参酮主要分布在表皮内,植株根越细则表皮占的比例就越高。而栽培的丹参根比较粗,表皮占比例相对较少,所以丹参酮含量低,但现在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栽培措施的改进来提高丹参酮的含量。很多品种都属于存在这样的状况。

    在药材种子质量方面,也有专门的科研人员在研究种子的遗传性和品种问题,中药材种子不是在退化,而是在不断地优化、优选,选育优良品种。
, 百拇医药
    野生药材质量好是多种误解形成的观念

    李先恩介绍说,认为野生药材比人工栽培好的传统观点,可能源于中药自古采自野生植物,没有栽培的,而且中医又是一门经验性很强的学科,很多观点靠感觉和经验,并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野生的药材质量一定比栽培的好。许多中药材并不是栽培时间越长药效越好,绝大多数药材都有它自身的一个最佳采收期。最明显的例子就是黄芩。中医总认为“枯芩”的药效好,事实上,野生黄芩生长很多年后,根中心部位就枯了,切成片后成一个环,就是通常所说的“枯芩”。

    栽培的黄芩往往是中央坚实的,分布均匀的。有研究表明“枯芩”中的黄芩素、黄芩甙含量不如栽培黄芩高,而且“枯芩”生长的野生生态环境差异非常大,有效成分含量差异也很大,所以现在双黄连制剂中原料基本来自栽培的黄芩。

    栽培技术的不规范可能导致药材质量下降,这也是人们认为野生药材“劲”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但这只是措施不当,并不能意味野生中药材本身比栽培的好。有些药农受利益驱使,本来应该夏收的中药材,因为春收时销出的价格比较好,所以,不等到最佳采收期就收获了。多年生的药材,如5~6年收获的黄芪等,因为成本高,不等长成就提前收获了。还有不恰当的引种,使道地药材的产地改变,如东北的人参移种到福建可能会功效尽失。但这种情况将逐渐改善,随着GAP的实施,每一因素每一步骤都得到控制,得到规范。
, http://www.100md.com
    我们相信,就像人工杂交水稻比野生水稻营养多得多一样,通过人工选择和创造有利于中药材的生长环境和条件,生产的中药材质量是稳定的。从理论上讲,如果发挥药效的物质基础明确了,机理清楚了,很容易经过栽培措施调整,通过人工方法来创造一些环境以利于提高有效物质的含量。

    不能仅以有效成分多少作为评价野生和栽培药材好坏的标准

    人们习惯以含有有效成分的多少来评价药效,李先恩指出,仅以有效成分含量的多少来评价药效大小也是不全面的。例如我们习惯以人参皂甙含量作为衡量人参的标准,而实际上,人参植株叶子中也存在较多的人参皂甙,但谁也不会用叶子来入药而丢弃根部,当然用叶子也不会有用根部的效果。所以不能说含有有效成分多就一定药力强。

    李先恩认为,野生人参比栽培人参药效更强,可能在于它所含有的各种成分比例更合理。而一味药含有的化学成分非常多,有很多是不明确的成分,药效的发挥是多种成分共同作用的成果,临床上中药又很少用单方,所以也存在不同药配伍药效增减的问题,其间机理非常复杂,工作量巨大,短时间内很难真正搞清楚。
, 百拇医药
    李先恩也承认,扭转这样一个观念确实需要证据,但要找出发挥药效的物质基础及内在机理的证据也确实困难。在没有一个明确评价药材质量好坏的标准之前,无法说栽培药材和野生药材谁好谁差。但一般的常识和现有的结论确实表明,栽培药材不比野生药材差。在中药药效成分不是很明确的条件下,保证中药材质量的稳定是第一位的。所以我们还是比较默认一些公认的观点,如道地药材质量比较好,如“四大怀药”。GAP管理规程也要求在历史上公认的传统产区种植,并按照传统的加工方法去加工。满足这个条件,我们就应当认为药材质量是好的,是均一稳定的。现在我们对于有效成分不明确的药材,也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来规范,以保证质量。通过对产区生态环境条件选择,对整个栽培过程的控制,来实现中药材质量稳定,这是目前有能力实现的。

    纠正野生药材比栽培药材好的观点,非常有利于我国的药用植物资源保护,也有利于树立我国致力于保护野生资源的形象。以往国际上总认为中医药在吃野生植物,杀野生动物,总是在破坏野生资源,直到把野生物种吃光、杀光。随着药用植物栽培技术的发展和GAP的发布和实施,我们可以像食用粮食一样来食用中药材,而且是质量优良、稳定的栽培药材。, http://www.100md.com(常 宇)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药资源 > 药用植物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