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578308
“特需”不该开在公立医院(阳光漫笔)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0月17日 《生命时报》 2006.10.17
     挂号费100元,病房单间一天580元,套间880元……无锡市第一人民医院近日启用外宾病区楼,高昂的收费让许多普通市民瞠目。而该院有关人士表示,推出这种“特需”医疗服务是为了“集中医院优势资源,满足外籍、成功人士的服务需求”。

    像无锡市一院这样推行“特需”医疗服务的医院,并非个别。近年来,不少医院纷纷开设特需门诊,挂号费高达二三百元;点名手术服务,费用高达几千元。南京、上海的一些医院则开设了集产房、病房、急救室于一体的“天价产房”,在这里产妇可以自主选择分娩方式、点名让专家接生、要求丈夫陪产等。院方还会提供营养可口的膳食,产房内配备沙发床、婴儿恒温床等。收费当然也很惊人,生一个孩子少则上万元,多则近十万元。

    有人可能说,如今一些人的收入提高了,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也高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根据病人的不同需求提供不同层次的服务,并制订相应的收费标准,有何不可?

    但笔者认为,“特需”医疗服务的最可质疑之处,就在于这种服务不该由公立医院提供。公立医院的医疗资源是“公共”的,其提供的医疗服务应该具有公益性,让老百姓相对公平地分享。而医院开设“特需”医疗服务,势必会抽调最好的医务人员、最好的仪器设备为少数人服务,最终影响普通医疗服务的质量和供给。换言之,“特需”医疗服务让少数人享有更多的便利,侵占了他人的医疗资源。尽管他们多交了钱,但在当前医疗资源较为紧缺,普通病房经常很多病人挤在一起,不少还由于床位紧张住不进来的情况下,享受“特需”医疗服务的病人却独住一个单间,你能说这种现象合理吗?

    还应该看到,一些医院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竞相开设“特需”医疗服务,不仅使得普通医疗服务资源被挤占,服务质量下降,而且使得老百姓看病的整体费用水涨船高,被集体哄抬。

    “特需”医疗服务瞄准的是富人的口袋,但当医院提供的普通医疗服务不足,或质量得不到保证时,很多普通人也只好像富人那样去看病,被迫多掏钱去获得高级的医疗服务,低收入者则进一步陷入看不起病的境地。从这个角度看,公立医院开设“特需”医疗服务,等于给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火上浇油。

    医疗改革不能走完全市场化道路,这是人们反思近几年医疗改革得出的共识。“天价病房”、“特需”医疗服务着眼于利润最大化,遵循的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市场原则。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医疗盲目市场化的畸形产物。

    在今年年初召开的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部长高强明确指出,要对公立医院开办的“特需医疗服务”实行必要的调控和干预,其病床数不得超过总床位数的10%,目的就是为了避免影响基本医疗服务供给。此要求无疑值得称道并正当其时。

    毕竟,公共医疗的服务对象应该是普通民众而不只是有钱人。医疗改革的目标是让更多普通人看得起病,而不是为了让少数有钱人独享特权。, 百拇医药(晏 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