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577141
我劝侄子别当医生(医生手记)
http://www.100md.com 2007年2月13日 《生命时报》 2007.02.13
     我对面坐着的人,他把生命托付给我,他要求我对他的健康和生命负责;但其实他一点也不信任我,他时刻提防着我,时刻准备收集我“不负责任、诈骗钱财”的证据。这就是现在患者与医生之间的关系。

    这是20多年前我立志从医时没有想到的。从初中开始,我就想成为一名医生。我觉得救死扶伤这个职业太伟大了。我报高考志愿的时候,10个志愿里7个是医学院,既有西医,也有中医。

    刚毕业的一段时间里,我的确有种圆梦的感觉。但是,我慢慢发觉,医生所要面对的,不仅是疾病,还有患者的猜疑。有一次,我劝一位患者做检查,但他不同意。我反复解释,说这是为他好。结果他说了一句:“你总不能比我自己更为我好。”这话当时真的很伤我的心。

    很多人批评医生态度冷淡,可不会有人想到,我曾因态度太好而被投诉。那是一个多次当面夸我“和气、喜性”的老人,一天我值夜班时她感觉心慌,我马上赶去检查、治疗,第二天一早我被告知,老人投诉了我,“我正心慌呢,洪大夫笑嘻嘻地就走进来了”。

    很多人抱怨医生“开大处方,赚黑心钱”,但我却多次遇到没什么病的人拿出自己准备的目录强迫医生给开一大堆药品,否则就在诊室大吵大闹。如今。临床工作越来越难做,检查少了,生怕漏掉什么问题发生纠纷、事故;检查全了,却又面临“过度检查”的责难。

    今天,患者及家属对医生的不信任达到了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步。今年元旦,我们接诊了一位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她以前曾经有过两次心肌梗死的病史,来的时候心功能很差,如果采用常规药物治疗会非常危险。我们在患者只交了2000元押金的情况下给她做了总价值3万多元的紧急支架植入,来救她的命。没料到,抢救结束后患者家属的第一反应是:拒绝在病情告知记录上签字。纠缠了两个多小时后,患者家属最后签的是:“如果是医疗事故医院要负责任。”其实当时患者只是接受了介入治疗,还没有什么变故发生呢。更令人气愤的是,患者家属走之前留下的手机号码有13位数,根本是假的;留的单位电话,元旦没人接。明摆着,不希望我们跟他联系,不希望得知患者的进一步情况。可万一病情有变化,我们上哪儿找家属啊?

    正是因为这种极不正常的执业环境,医生感到极大的压力。很多优秀的医学院学生及很有前途的年轻医生纷纷离去。因此,我也劝将要考大学的侄子,千万不要当医生。

    至于我自己,在医生的岗位上干了20多年,已对这个职业有了感情,舍不得离开。特别是复杂的病例经过努力被攻克、濒于死亡的患者被成功救治时,我还是会非常高兴,有一种巨大的成就感。但我仍然希望医生能有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患者相信医生,医生专心治疗,双方齐心协力,共同对抗疾病。这种信任,这种人文环境,对医生来讲,比金钱更重要。

    (刘京京整理), 百拇医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副主任 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