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576550
控制血糖,减重吃药都不能少(专家推荐)
http://www.100md.com 2007年4月24日 《生命时报》 2007.04.24
     近日,欧洲糖尿病学会(EASD)专家在北京的学术会议上指出,诊断糖尿病后,病人需要接受“双管齐下”的治疗,一方面告别错误的生活方式,一方面尽早服用药物,以控制血糖。

    改变生活方式,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根据传统观念,治疗糖尿病是一场“步步为营”的持久战,而改变生活方式正是抵御高血糖的第一道防线。具体说来,病人确诊后应该马上开始纠正错误的生活方式,控制饮食、加强锻炼,如此坚持上2—3个月,如果届时空腹血糖不能控制到6.5毫摩尔/升以下,再开始药物治疗。

    大量研究表明,糖尿病病人若能对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进行有效的干预,确实有助于降低体重、控制血糖、调节血脂,同时减少糖尿病的并发症。但遗憾的是,在临床工作中这却往往只是医生的“一厢情愿”,干预生活方式谈何容易!一方面,试验中精心设计的条件(例如有专人督促患者锻炼等)在实际生活中很难得到满足;另一方面,纠正生活方式确实是件“苦差使”:病人既要管住嘴,和“好胃口”作长期的斗争,又要迈开腿,迅速告别“四体不勤”的生活;除此以外,还必须每天“盯”紧磅秤,坚持监测体重,其中辛苦不足为外人道哉。
, 百拇医药
    专家再次指出:二甲双胍是2型糖尿病治疗一线药物

    正因为绝大多数病人的生活方式实际上并未得到改观,难怪有关专家指出,仅仅寄望于纠正错误的生活方式,往往无法实现控制血糖的目的,自然也就无法有效地预防并发症。因此,不久前美国糖尿病联合会(ADA)与欧洲糖尿病学会(EASD)在最新共识中修正了传统的观念,要求患者一旦确诊就要开始“两条腿走路”,通过服药、改变生活方式两种途径来及时控制血糖。两家学会共同建议选用二甲双胍用于高血糖的初始治疗。

    大量的临床研究应用表明,二甲双胍(商品名格华止)具有良好的降糖效果,且不影响体重。二甲双胍用于糖尿病治疗已有50多年的历史,其安全性已得到临床的认可。

    一项名为英国糖尿病前瞻性研究(UKPDS)的研究更证明,该药能够有效降低糖尿病病人大血管病变的危险性。此外,二甲双胍还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因此适用于更广泛的人群。正因为兼顾了疗效、安全性以及价格等诸多因素,二甲双胍几乎被所有糖尿病治疗指南列为首选降糖药物。
, 百拇医药
    二甲双胍将贯穿糖尿病治疗全过程

    事实上,除了双胍类药物,常见的降糖药物至少还包括磺脲类、噻唑烷二酮类等,为何两大学会的共识中没有将这两类药物作为高血糖起始治疗的“首选”?北京大学糖尿病中心主任纪立农教授指出,这是在综合考虑“药物的疗效、安全性及其独立于降糖作用之外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后得出的结论。首先,目前尚没有确切证据表明,磺脲类、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可以明确改善大血管的并发症;其次,磺脲类药物更易诱发低血糖,且容易导致体重增加。在这些方面,他们都不具有二甲双胍的优势。

    统计表明,糖尿病治疗费用的80%是由并发症引起的。一旦糖尿病病人出现并发症,如心梗等,治疗费用就会迅速激增。因此预防心血管事件,保护心血管健康,也是2型糖尿病治疗过程中需要时时关注的问题。

    因此,国际专家在这次学术会上特别强调,在高血糖的“治疗路径”上,二甲双胍的使用应从治疗初始时一直持续到最后一步。▲, 百拇医药(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