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502642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记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杨牧祥教授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1月5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824期
     杨牧祥,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中医诊断学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兼任国家级科技成果鉴定评审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国家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命审题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杨牧祥教授从事中医教学、临床、科研工作至今已45年,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师德高尚,硕果累累,成绩显著。

    为人师表 教学成绩突出

    杨牧祥教授身为一名教师,40年如一日,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奋斗在教学第一线,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本、专科毕业生,并培养国内外博士研究生13名、硕士研究生21名。在教学过程中,他总结并创用了“问引深,理必据,践应理,讲求趣”12字教学法,教学思想先进,突出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形成了自己独特而有成效的教学风格,深受广大师生赞誉。他注重教学内容建设和改革,强化学生对诊法的深入理解和辨证分析能力的培养。近几年来,他积极主持或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教学科研课题,其中“中医诊断学教学系列内容建设”、“智能化中医诊断学题库微机管理系统研究与应用”和“中医诊断学考试系统网络版”分别荣获省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1993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教育司聘为国家规划教材《中医诊断学》副主编,并为三部相关教学参考书副主编。他主讲的中医诊断学2002年被评为“河北省首批精品课程”。
, http://www.100md.com
    医德高尚 临床经验丰富

    在临床带教中,杨牧祥教授经常教导随诊的学术继承人和研究生要牢固树立“患者至上”的观点。他说:“这是医德之本,一要急病人之所急,痛病人之所痛;二要知病人之所忧,帮病人之所难。”鉴于就诊患者有许多来自农村和边远山区,家庭经济比较拮据,他经常告诫随诊的学生要体恤患者之忧,尽量用药质优价廉,少花钱治好病,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考虑到门诊患者来自全国各地,为了不使患者空跑,他经常废寝忘食,延长出诊时间直至患者满意而归。他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医风,常使患者深受感动。他临床经验丰富,擅于舌诊,长于内科,尤擅治慢性肺病,法严、方活、效著。在临床医疗中,他坚持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的紧密结合,坚持中医传统理论技能与现代实验研究紧密结合,在全面娴熟地应用中医传统理论的基础上,积极利用现代医学技术和手段,以达阐明医理,提高临床疗效的目的。其学术思想及所创效方已载入《燕赵当代名中医》、《方药传真———全国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精选》、《大医精诚》等书中。自1997年以来被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遴选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已培养4名学术继承人。
, 百拇医药
    开拓创新 科研成绩显著

    在科研工作中,他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以开拓创新精神,努力推进中医药学术发展。他常言“医无中西,惟效为用”。无论是在医疗还是在科研中,他都特别强调“衷中参西”的原则,要求做到“师古不泥古,参西而不背中”。同时,他高度重视创新性研究,经常教育学生说:“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应努力挖掘与提高,这是我们每一个中医工作者的历史使命,而要完成这一使命,应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这一继承创新观指导下,他率领课题组先后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和厅局级科研课题20余项,并荣获多项科研奖励。

    由于其医、教、研业绩显著,他多次被评为校级优秀教研室主任、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并获河北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优秀教师特别奖,1992年被国务院批准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95年被河北省委、省政府批准为省管优秀专家,2001年被评为河北省优秀教师、河北省优秀科技工作者,2004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06年荣获河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如今,已近古稀之年的杨牧祥教授仍坚持工作在教学临床科研第一线,他常以“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自勉,在承担本科生、留学生及硕士、博士研究生繁重课堂教学任务同时,每周还坚持临床带教6次,节假日从不停诊,经常在办公室、实验室工作至深夜子时,寒暑不辍,风雨无阻。他常说:“吾生有涯,而知也无涯,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在有限的时间里为中医事业的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他这种敬业奉献精神深深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成为本校广大师生学习的榜样。, 百拇医药(王振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