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心血管科 > 高血压病 > 肺动脉高压
编号:11510821
肺动脉高压发病机理有新见解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2月7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843期
     由哈尔滨医科大学药学院院长朱大岭教授新近主持完成的“15-HETE导致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分子和离子通道机制”的科研课题,首次在国内外发现15-羟二十碳四烯酸(15-HETE)对缺氧肺动脉具有收缩作用,从而清晰地揭示了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理,为这一重症疾病的临床新药研制提供了药物作用新靶点。

    本课题负责人朱大岭教授曾在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的资助下,发现15-羟二十碳四烯酸(15-HETE)可能作为初始因素或非常重要的病理生理介导因子引发肺血管收缩,并导致致死性肺动脉高压。回国之后,他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海外学人科研重点项目基金和省博士后科研项目基金的资助下,运用缺氧动物模型、免疫组化、蛋白质印迹、原位杂交及膜片钳、激光扫描共聚焦、细胞内钙测定技术等手段,对缺氧性肺高压症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探讨。

    研究发现,缺氧可诱导血管内皮细胞15-LO催化花生四烯酸生成15-HETE,后者转移到血管内皮下层平滑肌细胞,依靠三条“渠道”发挥介导因子作用:一、通过抑制电压依赖性K离子通道(Kv)使平滑肌细胞除极化,激活L-型钙通道,细胞外钙离子进入,导致血管平滑肌收缩;二、抑制Kv通道蛋白质合成,导致细胞膜Kv通道减少,引起肺动脉收缩;三、直接引起平滑肌细胞内储存钙释放,间接抑制Kv通道,导致肺动脉收缩。

    专家指出,此项研究成果从各个层面上充分证明了15-HETE在缺氧性肺血管收缩中所扮演的“角色”,为解开肺动脉高压病因学的奥秘找到了一把“金钥匙”,同时也为本病的新药研制提供了新理论和新依据。, 百拇医药(衣晓峰 靳万庆 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