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教育 > 信息
编号:11636046
探索西医院校中医教学改革之路 ——访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中医教研室梁晓春教授
http://www.100md.com 2008年7月10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957期
     我国西医高等院校中普遍开设了中医学课程,其教学情况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改革中医学教学方法?日前,记者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中医教研室主任、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主任梁晓春教授。

    中医教学存在的问题

    据梁晓春教授介绍,在西医高等院校中开设中医学课程,目的在于使西医的学生通过中医学理论的学习,了解中医的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精神,初步掌握中医学阴阳五行、藏象、病因等基本理论,通过学习诊法、辨证、治则与治法、中药、方剂等基本技能,对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能够进行辨证论治,为今后中西医结合临床打下一定的基础。但长期以来西医高等院校中医学教材内容多,课时少(90学时左右),老师总感到讲不完,学生觉得内容多,听不懂,考试全凭考前总复习,谈不上学以致用。

    梁晓春教授说,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中医教材没有考虑到学习的对象。中医的基本概念较为抽象,文字晦涩不易理解,而西医学生没有学习过古汉语,教材中涉及古籍较多,学习起来难度较大;进入中医课程教学时,学生已完成了医学基础课和部分临床课的学习,现代医学关于解剖、生理、病理、疾病的概念已在学生头脑中基本形成并已巩固。抽象的中医概念感觉单调乏味、虚无飘渺,易从心理上排斥,对中医关于五脏六腑及生理、病理等相关概念极易混淆;教学脱离实践,中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然而课时数限制了实践的时间。
, 百拇医药
    尝试中医教学改革

    近年来,协和医科大学中医教研室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曾对现行的教学内容、课程结构、教学形式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改革。例如,把脏腑学说和脏腑辨证合二为一,如讲完“心”的脏腑功能就接着脏腑辨证,通过生理来讲述病理,再用病理来反证生理,既节省了课时,又避免了重复,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还对教学形式进行了改变,开辟了第二课堂,将有的内容搬到临床讲解,注重能力的培养。并由学生在临床见习中面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对常见病进行“辨证论治”,学生感到比单纯在课堂上讲有收获。教学评估中学生对教学目标设置的满意度由改革前的53%提高到80%,对教学内容的满意度由13%提高到60%。该项工作曾获1997年北京市高等教育委员会教学成果二等奖。

    中医教学改革的思考

    梁晓春教授指出,编写适合西医高等院校的中医学教材,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西医院校的中医学教材与中医院校的中医教材在课程设置和内容安排的深度上都应有很大区别。中医院校中医专业的教材应以经典著作原文为主,而西医院校的中医教材应简明扼要,通俗易懂,把医古文条文配注白话文。在教材内容上,应是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结合,把中西医发展规律的异同、中西医理论特点的异同、中西医思维模式的异同体现在教材中。例如,中西医思维模式存在异同,中医思维模式主要是从宏观辨证的角度来认识人体的生理病理过程,而西医主要从微观分析的角度来研究人体的生命和疾病。虽然两者的方法不同,但都应用了比较、分类、类比、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的方法。如中医的“揆度奇恒”、“司外揣内”、“援物比类”等都是逻辑思维方法的具体应用,而西医的“鉴别诊断”、“疾病分类”、“动物造模”和“诊断性治疗”等也采用了逻辑思维方法。两者在方法学的差别主要体现在整体与局部、定性与定量、功能与实质以及检验标准等方面,西医注重现代理化客观依据,而中医更重视逻辑思辨。把现代的医学理论、思维方法渗透到中医学中去,对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医基本知识有重要作用。
, http://www.100md.com
    改革中医学教学方法,引入现代医学模式,用中医学和现代医学模式的异同点结合起来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中医基本理论、整体观念及辨证施治的优势,提高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

    梁晓春教授解释说,讲解阴阳五行学说、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时,学生感到玄虚抽象,枯燥乏味。如果从现代医学模式的角度说明医学科学的本质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学科,人作为自然物质的人,又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其生理、心理必然受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当人体内环境和外环境相协调的关系遭到破坏时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这样学生就会比较容易接受和理解。同时,中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中医的生命力在于临床疗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改变过去那种“灌注式”的传统讲授法。教师应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体会,以及临床一些典型的中医病例,在课堂中采用启发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使课堂气氛活跃,掌握教师所传授的课堂内容,充分发挥教与学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学习中医中药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中医学的热情。把现代医学同传统的中医学结合起来,互相取长补短。

    要在抓好中医学课堂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增加学生临床实践的机会,让学生深入门诊、病房,多接触病人,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收集典型病例,给学生形象示教,做到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通过见习,对中医理论基础及临床应用有较好的掌握,为今后的医疗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梁晓春教授说。, 百拇医药(于丽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