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ppt&课件 > 课件20 > 正文
编号:11637274
第03单元 藏气法时.ppt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159kb)。

    第三单元 藏气法时

    "藏气法时",是指五脏之气的生理活动与四时五行的规律有着密切联系。《素问·藏气法时论》曰:"合人形以法四时五行而治"。《内经》藏象学说不仅从"象"来概括"藏"的本质,而且从人与自然的相互联系中把握生命的活动规律。"藏气法时"体现了藏象学说的基本特点

    本单元讨论了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生理功能特点,它们相互之间及其与其他组织器官之间的关系,还从"天人相应"的角度,论述了脏腑随着外在环境和四时阴阳的变化而相应变化的规律。

    《素问·灵兰秘典论》

    [篇题]

    灵兰,灵台兰室的简称,相传是古代帝王藏书之所。秘典,珍重之辞,即秘藏之典籍。本篇主要论述各脏腑生理功能及彼此间的相互关系,并强调了脏腑功能协调的重要性和心所起到的主导作用,因其内容重要而作为典籍秘藏于灵台兰室,故曰"灵兰秘典论"

    [分析]P57(301)

    1、用比喻的方法提出,十二脏腑的主要生理功能

    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

    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

    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

    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2、十二官的相互关系

    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

    3、心在十二官中的主导作用

    《素问·六节藏象论》

    [篇题]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

    古人以"天干"纪天度,甲子一周为六十日,称为一节,每年三百六十日,分为六节。(六六之节为一年)。本篇先论五运六气,而运气以干支甲子纪之;后论藏象,而藏象也与干支甲子、天地阴阳密切相关,故名"六节藏象论"。正如张志聪所说:"此篇乃论岁运之总纲,天之十干,成六六之节以应一岁。而天之十干,化生地之五行,地之五行,上呈天之六气......在天之六气,在地之五行、五味,而又化生人之五脏也。然人之五脏、地之五行,皆由天之十干所化,故曰六节藏象论也。"

    [分析] 302 P59

    1、提出藏象和藏象学说的概念

    2、藏象学说的基本内容

    人以五脏为本

    特点 五藏与体表组织及体内精神活动相关 象

    五藏与四时阴阳相通应

    (1)心藏象: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

    (2)肺藏象: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阳中之太(少)阴,通于秋气。

    (3)肾藏象: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

    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太)阴,通于冬气。

    (4)肝藏象: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其味酸,其色苍,此为

    阳(阴)中之少阳,通于春气。

    (5)脾藏象:脾胃者,仓廪之本 ,营之居也;

    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黄,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

    3、脾与五腑的关系

    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

    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其华在唇四白,其

    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黄,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

    4、凡十一脏取决于胆的理论及临床意义

    《素问·五藏生成》

    [篇题]

    本篇主要论述人体五脏系统(五脏、五体、五味、五色等)之间的相生相克、相因相成的关系,体现

    了"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的观点。

    本篇之所以称"篇"而不称"论",新校正:"盖此篇

    直记五藏生成之事而无问答论议之辞,故不云论。

    后不言论者,义皆仿此。"

    [分析]P61(303)

    1、论述了脉、髓、筋、血、气与脏腑组织器官的关系

    诸脉者皆属于目,诸髓者皆属于脑,诸筋者皆属于节,诸血者皆属于心,诸气者皆属于肺

    2、肝对血的调节作用

    肝受血而能视,人卧血归于肝 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

    《素问·五藏别论》

    [篇题]

    1、别,不同之义。本篇在论述内容及其论述方

    法方面,有别于其它论述藏象的篇章,故名

    为"五藏别论"

    2、别,区别、分别。本篇内容主要是论述了五

    脏、六腑及奇恒之府的区别及功能特点,故

    名"五藏别论"

    [分析]304,P62

    1、五脏六腑的总体功能特点

    五脏: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

    六腑: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

    2、奇恒之府、传化之府的区别

    3、魄门亦为五脏使的意义

    心神主宰---心神支配

    肝气条达----升降有序

    (1)魄门的启闭赖 脾气升提----肛门通达 开合有度

    肺气宣降----腑气下降

    肾气固摄----开窍二便

    (2)魄门功能正常,能协调内脏的升降之机

    《素问·经脉别论》

    [篇题]

    别,区别。指三阴三阳经脉各不相同,互有区

    别。《素问注证发微·卷三》:特殊而不同于一般。

    即本篇所论诊断经脉变化可以决死生,并非一般论

    述经脉的文章《素问吴注》《素问经注节解》

    本篇以论述经脉病变为中心,与一般论经脉的

    篇章不同,故名"经脉别论"

    1、论述了谷食入胃后其精气输布运行的过程(即谷食的代谢过程)

    散精于肝--淫气于筋

    食气入胃

    浊气归心--淫精于脉

    脉气流经 毛脉合精 行气于府

    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

    输精于皮毛 流于四藏

    2、论述水饮入胃后其精气输布运行的过程(水饮的代谢过程)

    上归于肺 通调水道 水精四布

    五经并行

    饮入于胃 上输于脾 脾气散精

    游溢精气 下输膀胱

    旁达四旁

    尿

    《素问·太阴阳明论》

    [篇题]

    本篇主要讨论足太阴脾、足阳明胃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脾胃的相互关系故名曰"太阴阳明论"

    [分析]306 P65-66

    1、以太阴和阳明为例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PT附件(159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