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快讯 > 中医药工作
编号:11664227
关于“北京师范大学本科生、研究生中医就诊现状及其对中医药问题的认识”的调查统计报告
http://www.100md.com 2008年9月10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992期
     编者的话:

    一名15岁的女中学生,自发进行了“北京师范大学本科生、研究生中医就诊现状及其对中医药问题的认识”的社会调查,并写就一份调查统计报告,于2007年12月部分刊登在《工人日报》上。这位女中学生就是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高二年级的窦豆。今年7月,窦豆将她的调查报告寄到了本报编辑部。

    由于对中医药的理解和社会实践经验有限,窦豆的调查报告未必做得很专业,但她根据调查报告对一些中医药问题的探讨却是难得的。看完这份未加任何修改的调查报告,相信很多人会为这位自称是初出茅庐的“小中医迷”的用心和条分缕析的建议而感叹。

    出于对这位“小中医迷”的好奇,编者拨通了窦豆的电话。从电话中得知,因为小时候肚子疼,外公用自学到的针灸技术缓解了她的疼痛,使窦豆对中医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家里有关中医药的书籍,她都喜欢拿来翻看。从初一起,窦豆开始自学《医学三字经》。上了初三后,她利用课余时间,跟随北京师范大学校医院孙晓春医师陆续学习了中医学大学课程《中医基础理论》、《方剂学》、《中医诊断学》、《中药学》。在学习中医药知识的同时,窦豆还非常关注中医药的发展问题,去年,她利用中考后的暑假进行了这一调查。窦豆说,虽然这一调查距现在已有一年的时间了,但事实上她的调查对象在这一年内并没有发生大的人员变化,也就是说如果现在再去北师大调查,受调者基本上还是原来那些学生,而他们的中医就诊现状和他们对中医药问题的认识在一年之内也不会有明显的大的改变,所以这一调查报告在现在看来也是具有时效性的。
, http://www.100md.com
    当问及将来准备做什么时,窦豆不假思索地告诉编者,考北京中医药大学,将来做一名中医药教育工作者。因为人才的缺乏是阻碍中医药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她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提高中医药队伍素质,使中医药队伍真正壮大起来。

    在此,我们衷心祝愿窦豆的心愿能够实现,同时,我们也期待,期待在我们的青少年中,有更多的窦豆出现。

    提出问题

    2006年-2007年,有关中医药发展方向的问题又一次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各种媒体纷纷展开了有关此热点的讨论。为了解北京市新一代高素质的年轻人对中医药的看法和认识,并进一步分析其就诊时较少选择中医的原因,2007年7月12、13日(星期四、五),笔者在北京师范大学校园中,随机抽取1150名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进行了关于“北京师范大学本科生、研究生中医就诊现状及其对中医药问题的认识”的问卷调查。(1150份问卷中有效问卷共有842份。)
, 百拇医药
    统计数据

    为了方便得出结论,现将调查结果统计如下:

    1. 请问您曾经看过中医吗?

    从来没有( ) 14%

    很少( ) 39%

    视情况而定,有时候去( ) 44%

    几乎每次生病都看中医( ) 3%

    2. 请问您在何种情况下会去看中医?(可多选)

    急病( ) 3%

    平常的小病( ) 15%
, 百拇医药
    大病,西医需检查或手术( ) 5%

    多方医治无效之后( ) 20%

    慢性疾病需调理( ) 56%

    其他( ) 1%

    3. 请问您最愿意去什么地方看中医?(除校医院中医科外)

    综合医院的中医科( ) 23%

    中医专门医院( ) 55%

    私人诊所( ) 19%

    其他( ) 3%
, 百拇医药
    4. 请问您最喜欢服用哪种中药剂型?

    饮片汤剂(即须自己煎的汤药)()28%

    药水(如“止咳糖浆” )( ) 15%

    药丸( ) 10%

    冲剂(如“板蓝根冲剂” )( ) 27%

    胶囊和药片( ) 19%

    其他( ) 1%

    5. 请问您认为哪种剂型的中药最有效?

    饮片汤剂( ) 51%
, http://www.100md.com
    药水( ) 14%

    药丸( ) 12%

    冲剂( ) 11%

    胶囊和药片( ) 10%

    其他( ) 2%

    6. 请问您有过接受中医非药物治疗保健的经历吗?(可多选)

    接受过针灸治疗保健( ) 13%

    接受过按摩治疗保健( ) 14%
, http://www.100md.com
    接受过接骨治疗( ) 5%

    接受过砭石或刮痧治疗保健( ) 10%

    接受过拔罐治疗保健( ) 14%

    接受过其他非药物疗法治疗保健()9%

    从未接受过中医非药物疗法治疗保健()

    35%

    7. 请问您对中医科学性的看法是什么?

    有科学依据( ) 68%

    没有科学依据,但能凭经验治病( )9%

, 百拇医药     没有科学依据,是骗人的( ) 1%

    很神秘,是否科学说不清( ) 21%

    其他( ) 1%

    8.请问您认为中医药的优点是什么?(可多选)

    副作用少、用药安全( ) 526

    善于慢慢调和、调养( ) 590

    能治本且去根( ) 313

    治疗效果好( ) 161

    看病认真、用心( ) 78
, 百拇医药
    医生有经验( ) 94

    药品价格便宜( ) 81 治病有科学依据( ) 52

    诊断手段较简便( ) 50

    其他( ) 10

    9.请问您认为中医药的缺点是什么?(可多选)

    见效慢( ) 432

    药味苦且用药不方便( ) 364

    医生水平高低不等( ) 261
, 百拇医药
    费用较高( ) 61

    市场管理不严,容易上当受骗( ) 363

    讲不清治疗道理,不够直观,让人感到故弄玄虚( ) 94

    其他( ) 7

    10. 您认为中西医应该怎样结合?(可多选)

    中西医结合开发新药物( ) 464

    中西医结合诊断( ) 381

    中西医结合治疗( ) 342

, 百拇医药     中西医教育结合( ) 167

    其他( ) 9

    不应该实行中西医结合( ) 46

    11. 现在社会上有人提出废除中医,您的看法是?

    应全面继承和发展中医( ) 399

    应改革中医( ) 227

    应该批判地继承中医( ) 260

    应该彻底废除中医( ) 3

    应该“废医存药”( ) 11
, http://www.100md.com
    其他( ) 7

    得出结论

    (一)对调查对象的分析:

    本次调查为抽样调查,对象为北京师范大学在校本科生及研究生。

    1.多数调查对象的年龄为20岁至25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往往已建立起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社会中的问题也有了自己独到的看法。因此,他们对中医药的认识基本可以体现新一代青年人自己对中医药的认识,而不太受到长辈的影响。

    2.本次调查时间为北师大学期末“考试周”的最后两天,此时,大部分接受调查的学生已经结束了学期末的考试,都有较长的闲暇时间来填写调查问卷。因此他们接受调查时的态度都比较认真,填写答案时都经过了一定的思考,这样得出的数据可信度较高。
, 百拇医药
    3. 北京师范大学系全国知名的高等院校,其在校生整体素质、文化水平较高,所以他们对中医药问题的认识应该是比较客观的。而且北师大属于师范类学校,在校学生以外省市来京求学者居多,因此他们对中医药的认识从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全国各个地区青年人对中医药的认识。

    (二)对调查结果的分析:

    综上,笔者根据调查数据得出了如下关于中医发展和改革的11个建议。

    1.接受调查者在就医时,“有时”和“经常”选择中医的占47%,而“很少”和“从不”选择中医的占53%。两项数据基本持平,可见,所谓“反对中医”的人四处宣传的“中医没有市场,中医已经边缘化”的观点是没有根据,不符合事实的。《宪法》所规定的“中西医并重”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2.在患病时,接受调查者的思路往往是先看西医,或转为慢性病需调理,或需动手术,或需大量检查,或百治无效之后,才想到去看中医(以上四种情况占81%)。而事实上,中医从诊断到治疗有着完整而不可分割的连贯性,而且中西医的思维方式也截然不同,这样先看西医再看中医,并不利于患者的康复。由此推想,有关部门应开设更多的中医医院(或科室),方便市民就诊,并加大对中医、西医各自优势的宣传,使患者在患病后能在第一时间到适合的地方就诊。
, 百拇医药
    3.看中医去综合医院的中医科(23%)和去中医专门医院(55%)的人数比较,后者明显较多。虽然这其中有一些管理和制度上复杂社会问题的影响,但足以说明,中医专门医院已经得到了广大患者的认可和信任。让它们的发展和综合医院的发展并行,是完全符合社会要求的。因此,应该一如既往地支持和发展中医专门医院。

    4.中药方剂往往要根据各种因素制成不同的剂型,古有剂型40余种,近现代又有各种新剂型。现在普通患者就医时常用的中药剂型则以饮片汤剂、药水(包括糖浆和口服液)、药丸、冲剂以及胶囊和药片为主。其中,新剂型中成药较受青年患者的欢迎。从第四题(请问您最喜欢服用哪种中药剂型?)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61%的受调者喜欢服用胶囊、药片、冲剂、糖浆、口服液等新剂型。由此可知,中药新剂型以其作用快、味道好、服用方便的优势得到了患者的好评。所以,应给予中成药生产加工企业大力的扶持。从另一个方面来说,51%的受调者认为,饮片汤剂是最有效的中药剂型。这可以说明两个问题。一是汤剂可随中医的辨证施治随时加减调整,其治疗效果确实优于中成药。可见北京高校青年学生普遍具有一定的中医药常识。二是说明在“汤药有效”和“汤药不方便服用且味道较差”的矛盾中,中医药工作者们面临着折衷利弊的巨大挑战,需继续发明出既有汤药的优点又方便服用的新剂型。当然,笔者个人的观点是:毕竟有“良药苦口利于病”的古训,用药还应首先考虑药物毒性大小,疗效显著与否等,而不是用药是否方便适口。
, 百拇医药
    5. 65%的调查对象曾经有过接受中医非药物治疗保健的经历。这足以说明,中医的多样化治疗手段还是深入人心的,有必要大力宣传并推广到临床上广泛应用。中医的非药物疗法具有简单易行、成本极低、危险较小且随时随地都能应用等特点。非常适合小病的治疗和日常的保健(当然有些也适用于大病和急救),患者可自行解决,不一定都要去医院。这无疑为农村医疗保健提供了新的思路。

    6. 68%的调查对象认为中医是有科学依据的,而认为中医没有科学依据,纯属骗人的只有1%。说明中医在多数人心目中是科学可靠的。但同时也应看到,仍有一部分人认为中医说不清道理、不够直观或无科学依据,甚至认为中医是骗人的。因此,应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医的思维体系。建议将中医药内容加入到中小学课本中,这将为宣传中医思想带来方便。

    7.第八题中,认为中医药优点在于能慢慢调理的人最多,而第九题中认为中医药缺点在于见效太慢的人也最多。可见,中医发展的瓶颈就在于见效慢这个误区上。其实,中医在某些急病的治疗上也有着相当的优势,如急腹症、病毒性脑炎、肺炎、脑血管急症等。然而,笔者当面询问了数十位调查对象是否听说过“中医急症治疗”,只有不足十人听说过。可见,各种媒体(如中央四台的《中华医药》栏目等)还应多加宣传,引领人们走出“中医就是慢郎中”的误区。
, http://www.100md.com
    8.《丹溪心法》说:“欲知其内者,当以观乎外;诊于外者,斯以知其内。盖有诸内者,必形诸外。”中医传统诊法都是根据理论推导和实践经验从外部对患者体内的疾病进行观察的。这样不仅简便快捷,不依赖机械设备,且结果即时而出,避免了病人等候或再来医院领取诊断结果的麻烦。这种简便的诊断方法是中医药的一大优势。然而,在第八题关于中医优点的调查中,只有很少数的50人选择了“诊断手段较简便”。这说明,该优势在日常的一线工作中没有发挥出来。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一是有些医院的制度要求中医在一些情况下必须使用现代设备进行检查;二是不少中医对于中医传统诊断方法掌握得不够到位,没有现代设备检查结果印证就没有把握治病;三是很多患者不了解而且不太信任中医诊断方法,认为光把脉不照片子就是医生对患者不负责的表现。就第三种情况而言,只要中医药宣传工作发展起来,还是比较好解决的。而前两种情况,则需要广大一线中医工作者和各级领导者、决策者们认真思考,共同解决。

    9.调查对象中,认为中医药市场管理不严,容易上当受骗且医生水平高低不等的共有624人。由此可见,现在中医药医疗事故百出的原因就是社会上中医药工作者水平参差不齐。非法者更不必谈,单是合法行医的中医药工作者中,就有个别鱼目混珠,以次充好的现象。当然,也有些人是打着中医的旗号在四处招摇撞骗,毁了中医的名声。对此,有关部门应加大管理力度,整顿好中医市场的秩序。
, http://www.100md.com
    10. 在中西医“结合”的问题上,绝大多数受调者能理解并且接受中西医结合的治疗诊断及其结合开发的药物。这说明中西医是有“结合”之路可走的,但问题是怎样“结合”。“结合”在《中华字典》里是“凝聚、联合、发生某种关系”的意思。笔者认为:第一,中西医分属于两个不同的哲学思想体系,它们的思维方式和治疗手段也迥乎不同、各有千秋。所以从诊疗思路和手段上“凝聚联合”起来,是不容易做到的,如果只强求形式上的结合,最终可能导致中西医混为一谈,对双方良好发展皆无益处。第二,虽诊疗思想思路、哲学体系和诊疗手段上不易结合,但精神上和力量上的“凝聚联合”是完全可能而且非常有必要的,因为不论是中医还是西医,最原本的初衷都是治病救人,行医济世。在精神上中西医决不能互相排斥,互相贬低,而应该共同奋斗,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尽可能多的贡献。第三,中西医之间的关系,不应该是领导或从属的关系,而应该是互相弥补,互相帮助的关系。只有这样,才更有利于中西医各自的独立发展,更能高效率地服务于广大患者。

    11. 所有近千名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在“现在社会上有人提出废除中医,您的看法是?”一题中选择“应该彻底废除中医”、“应该‘废医存药’”及“其他”的只有21人。这充分说明了中医药事业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在可预见的未来中不可能“灭亡”或被“取消”。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上的成就是不可磨灭的、未来的潜能更是不可估量的。同时也应看到,很多受调者都认为应改革中医或批判地继承中医。这说明中医药现在确实有各种的弊端或缺陷,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应勇敢地直面这些问题,并将它们一一解决,使祖国的中医药事业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为更多的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