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666513
积极推进针灸重点学科的发展 —— 访安徽中医学院针灸骨伤临床学院院长胡玲
http://www.100md.com 2008年9月25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000期
     安徽中医学院针灸推拿学科2008年进入第三批省级重点学科建设行列。该学科将教学、医疗、科研集于一体,涵盖针灸骨伤临床学院(二级学院)、针灸经络研究所和附属针灸医院。记者近日采访了安徽中医学院针灸骨伤临床学院院长胡玲教授。

    提到具有医、教、研三位一体的独特优势,胡玲不无自豪地说:“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腧穴主治规律及作用机理研究、经脉脏腑相关研究、灸疗的临床应用和作用机理研究、针灸防治心脑血管等疾病的研究。”先后由孟昭威教授提出 的“经络第三平衡论”、周逸平教授提出的“ 经脉脏腑相关是经络理论的核心”、高忻洙教授提出的“ 腧穴的协同与拮抗作用”、周楣声先生提出的“热证宜灸、热证贵灸”等学术观点,在该领域产生了较大影响。近年来,重点学科在凝炼学科方向的同时,不断开拓新的研究方向,开展了针灸现代技术应用研究和针灸戒毒促进康复的实验与临床研究,使该学科的科研更符合社会需求,适应社会发展趋势。

    培养高素质针灸人才
, 百拇医药
    胡玲说,针灸推拿学科的发展依托三个平台,即临床实践平台、科研平台和国际交流平台。安徽针灸教、医、研三结合的格局,广泛的国内外交流,为该专业人才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人才培养是重点学科建设的关键环节,重点学科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材建设、基地建设、师资队伍、教学方法、学生主体培养等方面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多年来,安徽中医学院以培养具有高尚的人文精神、良好的科学素养、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人才培养目标。努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继承与创新、教学与科研、专业与人文等有机结合。目前针灸推拿专业毕业的学生遍布全国各地,有的已在高校或科研院所中担任重要职务。

    此外,团队的自身建设也是重点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平台资源,一方面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科研和临床,另一方面鼓励科研人员和医师参与教学。建立了一整套有利于人才培养和使用的激励机制,扶持中青年学术骨干,促进创新人才特别是年轻人才脱颖而出。学科点被确立为省级重点学科以来,学术团队的年龄结构、人员素质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已建成一支专业、年龄、职称、学历等结构合理,团结合作,富有活力和开拓创新精神的学术团队。选派多名具有硕士、博士学历的青年骨干,到复旦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等重点大学和科研院所学习交流、作访问学者,使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目前,学术团队中有安徽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安徽省卫生厅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安徽省高校学科拔尖人才、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安徽省中青年学术骨干培养对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培养对象等一批优秀人才,为青年人才的成长提供了契机,为重点学科的建设和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了人才保证。
, 百拇医药
    促进教学科研快速发展

    胡玲说,随着重点学科建设,该学科现有5个专业方向,7个教研室,3个研究室,3个示教室,约900平方米的教学、科研实验中心,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教学实验条件。重点学科建设促进了专业人员的交流与合作,教师参加科研的多了,科研人员参加教学的多了,教学科研相长,有利于把重点学科建设的成果带进课堂,纳入教材,丰富和更新现有的教学内容。坚持重点学科建设与重点课程建设并重,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参与教学研究。强化针灸推拿专业主干课程建设,《经络腧穴学》、《针灸学》已被建成省级精品课程。通过精品课程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推进教育创新,促进教学方式、管理方式的深刻变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培养外向型国际交流性中医药人才已成为中医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客观需要。依托省级重点学科和综合性大学英语学科的优势,联合开展外向型针灸人才的培养。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专业教材建设,率先开展联合培养针灸推拿(涉外)专业学生的教学改革。通过与非涉外专业班比较,学生英语成绩和综合素质有明显提高。“针推专业外向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经过3年的实践,该培养模式已经推广至安徽中医学院其他相关学科专业,对培养面向国际中医药市场的“外向型、复合型、实用型”高素质中医人才起到推动及示范作用,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渠道,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在高校中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示范性,受到同行专家的高度评价。
, 百拇医药
    胡玲强调,“科研项目和成果是学科建设的主要内容,没有高水平、高层次的科研项目和成果,重点学科、学位点建设就缺乏有力的支撑”。由于研究方向稳定,主攻方向明确, 特色优势明显,争取重大项目的能力逐步增强,近5年来该学科先后承担国家科技部重大基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73”课题和省部级的科研项目近20项,获得多项省级科技进步奖、国家发明专利、教学成果奖和省级科研成果。

    “加强科研基地建设,把有限的经费投入到具有优势的实验室建设中”,这是胡玲坚持特色实验室建设的原则。学科先后购入三百多万元的现代化仪器设备、数字化智能系统,新建了以细胞微电极实验室、电生理室等为优势的开放性实验室,可供多学科、多个实验同时开展。使科研设备得到更新,为争取重大项目创造了条件。

    谈到安徽中医学院针灸骨伤临床学院未来的发展远景,胡玲充满期待:“我们会抓住机遇,发挥我们的科研优势。”她很有信心地表示,这里有充足的科研储备,有高素质的针灸人才,面对激烈的竞争,继续致力于针灸推拿重点学科的发展,强调把科学技术转化成项目成果,把发展的理念变成现实。, 百拇医药(于丽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