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快讯 > 中医药工作
编号:11715843
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潮 ——2008年中医药工作回眸
http://www.100md.com 2009年1月12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057期
     2008年,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是值得浓墨重彩的一年,南方雨雪冰冻、汶川特大地震、北京奥运会、神七升空……一幕幕或悲壮或激昂的乐曲,编织成不平凡的2008年。然而跌宕起伏中,中医人始终坚守,积极参与。

    这一年让中医人感动。罕见的冰冻、地震等灾害显示了大自然的无情,中医药人却以仁爱、果敢诠释了“医乃仁术”的光华。有一股力量,在感动中悄然凝聚;

    这一年让中医人铭记。无论是百年奥运、神七飞天的梦圆,还是面向世界的传统医学大会和中医药展,都融入并见证了中医药文化与智慧。有一种信心,在展示中升腾;

    这一年让中医人骄傲。中央和各地政府纷纷加大支持力度,中医药的社会影响力和关注度持续上升,困扰中医药发展的各方面难题正加快解决。自强和沟通赢得更多人心,在扬帆破浪的航程中,中医药正突破坚冰,加速前行。有一番愿景,在实干中廓清。

    2008年,中医人把握机遇,锐意改革创新,在经济社会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多年以后再回首,2008将以它的不屈、不凡和不可复制,成为中医药发展史上的难忘一页。
, 百拇医药
    政府扶持 自强不息

    35亿元,是中央财政历年对中医药投入最多的一年,显示着国家支持中医药发展的坚定决心;各地党委政府更加重视中医药工作,纷纷制定扶持政策,加大投入。“中医中药中国行”如同播种机,所到之地,把中医药文化和医技医术进一步发扬光大;我国政府举办的首届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大会和中医药展,把中医药推到世界传统医学舞台的中央。

    去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财政投入中医药最多的一年,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科技部等有关部委共安排支持中医医疗、教育、科研、文化等领域的专项资金达35亿元,其中,安排资金22亿元,用于全国几百所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院)的业务用房建设和装备医疗仪器设备;安排资金11亿元,用于中医医院中药制剂能力建设、县级中医医院中药房建设、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等;科技部投入中医药专项研究经费达1.5亿元。中央财政首次安排中医药文化建设资金3100万元,用于中医药知识的普及宣传。
, 百拇医药
    为加强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研究,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重大项目计划总投资4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10余亿元,去年完成了16家建设单位的遴选工作。

    为创造中医药发展的良好环境,各地中医药管理部门主动争取各方面支持,地方党委政府更加重视中医药工作。去年,陕西、安徽、浙江、江苏、北京等地省(市)政府召开了发展中医药的大会,湖北、浙江、北京等地还以省(市)政府名义出台了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文件。各地普遍加大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目前除个别省(区、市)外,各地均设立了中医专项资金,2008年达到5.8亿元,其中北京、江苏、四川、陕西等省市去年超过了5000万元。地方中医药管理机构建设更加受到重视,继近年广东、湖南等省加强了副厅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建设,去年上海、新疆等地又成立了副厅级中医药管理机构。

    “中医中药中国行”大型科普宣传活动赢得人民群众的欢迎和喜爱。去年主办单位新增了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文化部等5个部门,达到了22个,走过了山东、浙江、湖北等12个省(区、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受到当地政府和民众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增进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了解和认同。通过开展活动,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坚定了信心,凝聚了力量,锻炼了队伍,提高了素质。
, 百拇医药
    由世界卫生组织主办,我国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承办的首届“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大会”,于去年11月在北京成功召开。大会发布了《北京宣言》,阐明世界各国发展传统医学的共同行动纲领,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会议期间的“中国中医药展”,向国际社会和国内民众集中展示了改革开放30年中医药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确立和巩固了我国在世界传统医学领域的重要地位。

    发挥优势 展示风采

    2008年大事频频,中医药积极参与。为抗击四川汶川地震和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等特大自然灾害,应对手足口病、三鹿奶粉事件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确保奥运会和残奥会成功举办和神七升空,中医药作出了积极贡献。

    2008年5月12日,是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的黑色时刻,突如其来的汶川大地震夺去7万同胞的生命。面对这场国难,全国中医药系统反应迅速,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有力、有序、有效地开展了医疗救援、伤员救治、卫生防疫等工作。四川、甘肃、陕西、重庆等中医药管理部门和中医医疗机构临危不乱,沉着应对,在抓紧自救的同时,第一时间担负起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北京、天津、黑龙江、江苏、河南、广东等全国16个省(区、市)先后向四川灾区派出172支医疗队,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最大限度降低重症伤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实现大灾无大疫的目标发挥了重要作用。心系灾区的中医药人,通过中华中医药心连心等活动,为灾区奉献爱心,支援灾区恢复重建。
, 百拇医药
    “三聚氰胺”这一原本生僻的名词,2008年变得家喻户晓。三鹿牌婴幼儿奶粉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后,各地中医药管理部门积极组织专家制定个性化的中医辨证施治方案,在中医医疗机构开展筛查接诊和医疗救治工作,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中医药参与手足口病的防治,发挥了积极作用。

    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无疑是2008年最令中国人欢欣难忘的“重头戏”。中医药抓住这重要机遇,积极向世界展示中医药特色与文化,实现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史上,传统医学介入奥运会医疗保障服务的第一次。奥运会期间,北京市在奥运村医疗中心和运动场馆等场所专门设立了针灸、推拿等中医药服务项目,260多名中医志愿者活跃在运动场馆和奥运村提供服务。中医药受到广泛关注和普遍欢迎,成为北京奥运会的一大特色和亮点。

    2008年我们实现了千年飞天梦想,茫茫太空中留下中国人的足迹,中医药为增强航天员身体机能、防治空间运动病提供了保障,中成药首次随同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进入太空。
, 百拇医药
    开拓创新 破解难题

    中医药事业的发展需要良好的政策环境,在国务院中医药工作部际协调机制下,中医药管理部门经过调查研究,反思探索,影响中医药发展的症结日渐明晰。遵循中医药发展的规律,成为中医药管理者制定政策、推进改革的原则。改革需要创新性思维,创新促进发展。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协调相关部门共同起草了《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并在国务院中医药工作部际协调小组会议上原则通过,正在结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有关精神作进一步修改,报请国务院择机发布。

    中医药立法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去年《中(传统)医药法》列入了新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标志着中医药立法纳入国家立法日程,实现了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多年的愿望。广西颁布了中壮医药发展条例,黑龙江修订颁布了中医药发展条例,目前全国已有25个省(区、市)颁布了中医药地方性法规。
, 百拇医药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积极参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在参与改革意见,以及加快推进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五项重点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制订过程中,积极提出了一系列有利于发挥中医药作用、突出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通过国务院中医药工作部际协调机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原人事部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发布了《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管理规定(试行)》,将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与学位相衔接,是对师承教育的制度创新。

    首届“国医大师”评选是第一次由政府组织的中医药高层次荣誉表彰评选活动,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启动,有利于在行业内形成尊重人才、激励人才学习中医、热爱中医、献身中医的价值取向和良好氛围。

    针对以往困扰中医药发展的诸多问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相关部门积极协调,建立修改更符合中医药特点和实际的相关制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教育部联合印发了《高等学校本科教育中医学专业设置基本要求》等6个管理标准,探索了行业部门与主管部门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共同指导中医药院校教育的新机制。与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联合开展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管理问题的调研,修改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使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管理更加符合中医药的特点和实际。与知识产权局共同研究起草加强中医药知识产权工作的有关文件,探索建立有利于中医药继承创新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进一步深化中医药改革,药品零售企业设置中医坐堂医诊所试点工作在总结经验基础上,试点范围扩大到了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 百拇医药
    扎实工作 稳步推进

    2008年的中医人是忙碌的、奋发有为的。这一年是落实“十一五”规划的第三年,中医人团结一心,发挥集体的智慧,将中医药各项工作扎扎实实、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

    中医药服务“三进”工程建设继续推进。召开全国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经验交流会,深入开展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创建活动,目前共有55个示范区通过评估。研究起草了农村中医药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推动乡镇卫生院中医科、中药房建设。继续开展农村医疗机构针灸理疗康复特色专科建设,推广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发布《关于切实加强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的意见》,举办地市级卫生局局长和中医医院的院长培训班。

    中医医院内涵建设得到加强。强化对中医医院医疗质量和特色优势发挥情况的评价,发布《关于规范中医医院医院与临床科室名称的通知》,加强重点专科(专病)建设,确定了147个主攻病种,开展了中医临床诊疗方案的梳理工作。启动中医诊疗设备促进工程,举办首届中医诊疗设备论坛暨展览会,推广使用小包装中药饮片,提高中药饮片的调剂质量。
, 百拇医药
    “治未病”健康工程进展顺利。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和实施了《“治末病”健康工程实施方案(2008~2010年)》,首届“治未病”高峰论坛召开,启动“治未病”健康工程。积极推进“治未病”服务试点工作,先后在17个省(区、市)确定了两批“治未病”服务试点单位46个,多家试点单位组建KY3H治未病中心,开展以中医体质辨识为基础的“治未病”服务,服务量明显增加,受到群众欢迎。组织系列专题讲坛,在“治未病”服务的体制机制、政策措施及人员、机构管理和技术规范等方面加强研究。

    科技支撑中医药发展作用进一步增强。通过实施国家重大新药创制和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以及“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973计划、行业科研专项,在中医药关键技术和理论研究等方面加强科技攻关。启动实施了中医药重点研究室建设项目,开展了重大疾病、常见病诊疗方案优化和疗效评价研究,注重重点专科专病和“治未病”临床科研相结合。发布了第一批中医适宜技术公告,开展科技服务“三名三进”试点和“三名三保”工作,启动了道地药材保护与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试点、传统名优中药保护与生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中华本草》研究课题通过验收,这是继明代《本草纲目》以来又一部中药学巨著。
, 百拇医药
    中医药人才培养力度加大。加强高层次中医药人才的培养,继续实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确定了第四批指导老师和学术继承人。启动第二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河北、江西、江苏等地也相继开展了省级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培养工作。加强社区中医药人才培养,对5150名中医执业医师进行岗位培训,为全国各地培养了260多名中医类别全科医师的师资。与卫生部联合对中西部地区3万多名乡镇卫生院中医药人员和45万个村卫生室人员进行了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培训。继续实施乡村医生中医专业学历教育项目,安排了2.5万名乡村医生培训计划。

    民族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工作不断加强。朝医、壮医纳入医师资格考试试点,对第一批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单位进行评审验收,组织第二批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单位的经验交流,研究起草《中西医结合医院工作指南》,对50年中西医结合工作进行总结。

    中医药标准化建设成果显著。完成了中医药标准框架体系研究。发布实施了针灸技术操作规范、腧穴定位图等12项国家标准和《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等近160项行业标准。支持藏、蒙、维、傣、壮、朝等民族医药开展标准研究和编制工作。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

    中医药行业监管取得进展。开发并建立了全国中医医疗广告出证查询系统,对中医医疗广告进行动态管理,规范了中医医疗广告发布行为。共查处虚假违法中医医疗广告2274件,关闭225家发布虚假违法中医医疗广告的网站,起到了很好的震慑作用。组织开展中医药系统普法知识竞赛。, http://www.100md.com(马 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