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ppt&课件 > 课件07 > 正文
编号:11714325
痛风的鉴别诊断与治疗.ppt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1037kb)。

    痛风的鉴别诊断与治疗

    * 原发性痛风(简称痛风) 是一种因嘌呤代谢障碍,血尿酸增高引致组织损害的疾病。

    * 本病以前在我国较少见。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食物嘌呤成份明显增多,痛风发病率也明显增高。

    临床特点

    * 痛风发病前常有一定的诱发因素,如劳累、暴食暴饮、寒冷、外伤等等。

    * 临床特点是: (1) 急性发病,常在夜间骤然发作,关节急性炎症反应在一天内达到高峰。

    * (2) 复发性,不经治疗急性炎症一周左右可自行缓解,数日数月甚至数年后再发。

    * (3) 非对称性,每次发病多累及单个关节,多关节同时发病者少见,但可交替发病。

    * (4) 疼痛多样性,患者对疼痛的描述有火烧、刀割、撕裂、挤压、膨胀及跳动性等剧痛。

    * (5) 局部皮肤呈暗紫色,随着急性炎症的消退,皮肤多能恢复正常。

    * (6) 秋水仙碱可迅速控制急性发作。

    实验室检查

    * 痛风病人血尿酸一般高于正常。

    * 尿酸的测定虽不具特异性,但如果排除了继发性高尿酸血症,确是一项重要的辅助检查指标。

    * 血尿酸增高是急性发作的重要因素,但非唯一发病因素。

    * 类风湿因子的检查也是很有必要的,它是鉴别类风湿关节炎一个重要的条件,但应注意两者并存的可能

    X线表现

    * 典型的痛风X 线改变是由于大量尿酸盐在关节内的沉积,破坏骨与软骨而表现为穿凿样或椭圆形的骨质缺损。

    * 但这种现象多在发病5 年以后才出现,且不到病人总数的一半 。故早期病例主要靠临床和实验室检查。

    药物治疗分为三类:

    * (1) 消炎止痛,控制急性发作。可用秋水仙碱或非甾体抗炎药、激素等。秋水仙碱控制急性发作疗效佳,对血尿酸无明显影响,原则上每次0.5 mg , 2 h/ 次,日量不超过8 mg ,至急性症状控制为止。

    * (2) 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称"肾前性降尿酸药",如别嘌呤醇,其降尿酸作用快,是预防痛风急性发作的良药,尤其对肾功能不全或肾结石者,应为首选。用法,每次100 mg ,日服3 次。

    * (3) 促进肾小管排尿酸的药物,称"肾性降尿酸药",如丙磺舒、亚磺酸匹拉宗等。

    * 此类药排尿酸能力与肾功能关系甚大。据报道亚磺酸匹拉宗较丙磺舒降尿酸作用高数倍,但临床较常用的还是丙磺舒,250 mg/ 次,每日3 次,合用碳酸氢钠每日1.5~3 g ,分2~3 次服。

    假性痛风病

    * 假性痛风病首先由Mccarty 等报道, 也称关节软骨钙化病或焦磷酸钙沉积病。

    * 有家庭遗传史, 多发性关节受累以膝关节最常见, 可出现急性关节炎的症状。

    * 从关节腔内可查出焦磷钙结晶, X线特点可见半月板, 软骨关节面和软骨盘钙化。

    临床特点

    * 假性痛风病多发于老年男性, 膝关节发病最多见, 次为其他大关节, 常对称发病, 脊柱及骨盆偶见发病。

    * 受累关节红、肿、热、痛及功能障碍, 一般急性关节炎的表现。

    * 浮髌征阳性, 常间歇性发病, 发病时间自数小时至数周不等, 发病间隔时间无规律, 受累关节及关节周围无痛风结节。

    * 急性发作数次后, 关节呈慢性骨关节炎表现。

    * 急性发作时关节积液为一般浆液性炎症表现, 内含焦磷酸钙结晶, 此在偏振光显微镜下可确诊, 血清尿素增高或正常。

    * X 线片表现为对称性关节软骨钙化, 如膝关节的半月板及其他关节软骨面以及脊柱纤维环及耻骨联合部软骨钙化等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PT附件(1037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