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医药报》 > 第3067期
编号:74574
中药材质量亟待解决的问题
http://www.100md.com 2009年2月5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067期
     据调查显示,目前我国中药材质量存在以下问题:

    种质不清

    种质是决定中药材质量的内在因素,不同种质的药材成分、药效不尽相同,甚至差异很大。在药材品种方面,以往有一定的研究,例如,我国药典收载的大黄为掌叶大黄、唐古拉大黄和药用大黄,秦艽收载了秦艽、麻花秦艽、山秦艽和粗茎秦艽。但是,对一些品种的变种则研究不够。一些专家研究表明,我国药材的化学多样性比较常见,即存在不同的化学型,例如野生薄荷有薄荷酮型、胡薄荷酮型、香芹型等六个化学型,药用质量差距很大。此外,资源科学化学的发展,正在为区分不同种质药材之间不同化学成分提供更科学的依据。但是,与种质客观差异相对应的实际情况是:不加区别的采挖、种植、使用,药材内在的质量不可避免地存在先天不足。

    科学的种植、加工技术被忽视

    药材是供药用的特殊商品,优良的栽培、加工技术才能保证药材的内在质量,因此在栽培年限、采收部位、采收期和加工方法等方面都有相应的要求。但是为了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这些技术往往被忽视,较为典型的例子是“杀青”。大黄不是要六年后采挖、黄芪不是要栽培五至七年吗?等不及了,缩短为三年。党参现在也改为两年采挖,而且连手揉板搓的工序也省略了。

    药材种植遇到“农残”问题

    “农残”问题是随着药材种植业的不断扩大而逐步受到重视的。种植业必然会遇到病虫害的问题,药材也不例外,例如人参有黑斑病、枸杞有蛀蛾等等。在目前实际防治中,由于缺乏规范管理,经常不顾毒性,滥用农药。如种植枸杞时使用呋喃丹、1605等剧毒农药,甚至在采果期使用。最近有报道指出,美国在人参样品中检出农药残留五氯基甲苯,已向FDA报告。原本用农药防治病虫害无可厚非,但滥用农药已严重影响到药材的药用安全性,就必须严肃对待、管理了。

    药材质量科研工作有待加强

    药材质量科研工作不足有两方面:其一,对药材标准的研究,因其成分的复杂和用药机理的复杂,制定定性、定量标准在目前还有很大困难。其二,药材生产如何规范化研究,缺乏这样的研究,也就无法从药材质量形成的角度有目的地稳定质量、提高质量。标准的研究和规范的研究是相辅相承的,由于我国药材生产情况复杂,更需要药材质量科研工作对药材生产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的研究,提供质量稳定的药材,促进药材标准科学、合理。

    野生药材质量下降

    长期以来,不同程度的掠夺性采挖,给野生药材资源带来了极大损害,许多药材不仅数量稀缺而且质量下降。许多药材特别是贵重药材往往是“越贵越采,越采越少,越少越差”。以杜仲、厚朴、黄柏三种木质药材为例,不分大小乱砍乱伐,甚至连收树种的成年树都所剩无几。还有野麝,几乎被一网打尽,现在麝香的质量连科研需要都很难满足。再如西藏虫草,现在价格涨到每斤几千元,质量明显不如以前。 (常怡勇),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