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723197
体物知身 体身知道 ——对《感受中医》的感受
http://www.100md.com 2009年2月5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067期
     宋代养生学家曾慥说过:“君子体物而知身,体身而知道也。”知身、知道之要,皆在于体。体,即是要体察、体验、感知、感受。一个走出校门十年的青年中医对他所从事的事业有何感受,透过他的感受是否可以窥视到这代年轻人的一些思想脉络,这是我对郭海涛所著的《感受中医》一书(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产生浓厚兴趣的重要原因。

    酷爱中医是《感受中医》的主旨

    “中医药支撑了我们民族的健康,中医药强壮了我们先辈的机体,我们的肉体里流淌着中医药的气息”、“我们可以摒弃刻在自己身上的文化特征,可以否定它,但当我们俯首把它拾起来以后,又会因为它的魅力而爱不释手。”在《感受中医》的开篇语中,这段话感人至深。

    先辈们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和勇敢实践创造出来的法宝——中医学在民族繁衍、国家进步的历史长河中功德无量,中医在中国文化体系的构架、形成、发展中的作用也是不可否认的。现在人类历史上曾经光辉四射的希腊-罗马医药学、印度医药学、埃及医药学和亚述-巴比伦医药学都相继香消玉殒,只有中医药学仍然蒸蒸日上,其强大的生命力和伟大业绩足以让中华儿女为之骄傲!然而有些人非要千方百计把它推进坟墓,其中不乏一些颇具文化的学者甚至中医人自己,这不是一种民族文化的悲哀吗?年轻的作者郭海涛在《感受中医》中深刻感受到中医学是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牢固理论根据、长期临床验证、坚实群众基础的生命科学,中医人首先要热爱中医。
, http://www.100md.com
    认识中医是《感受中医》的核心

    如何认识中医?在《感受中医》中郭海涛从引证子思“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礼记·中庸》)的话入手,进而针对中医学的法则解释说:“‘中’是天下的根本,‘和’是天下的共同大道”,中医“辨证的宗旨及治疗的最终目的,就是达到中和状态。”他的话说到了中医的实质,中医学的立论基础就是“执中致和”。

    适中,是理想的生理状态,包含适中的外环境、适中的内环境和适中的内外环境的统一。求适中,是人类与自然斗争、与疾病斗争,改造自然、改造自身的积极措施。适中环境的破坏,就是“失中”,或者叫失衡、偏激。表现出或过于左而呈现太过,超越人的正常承受能力;或过于右而呈现不足,不能够满足人的生理需要,其必然会引起各种病理状态和病理过程。“‘中’是要把握事物的度,‘和’强调的是事物之间平衡稳定、协调有序的完美。”“‘和’能产生新事物,‘和而不同’,则实生物。”(罗炳良《论语解说》)中医治病的手段就是调“失中”为“适中”,即求得机体的相对平衡,它的手段就是“执中”,它的结果就是“致和”了。这种体现人的因素促使矛盾转化、求得相对平衡的作用过程,实质上是中医学整体观念下辨证施治思想的起因和归宿。
, 百拇医药
    研读中医是《感受中医》的心声

    “临床的空白由不得思维任意飞翔,没有实践砥砺的理论,显得苍白,犹如失血的颜面”,在《感受中医》中郭海涛所提出的问题,具有普遍意义。

    当前,一些青年中医读书不够、实践不足的问题令人担忧。有关部门的一次专项调研表明,64.4%被访者认为目前所在医院临床医师的知识结构不合理,53.5%的人员认为中医临床人才最需要提高的业务知识是“中医知识体系”。青年中医在工作之余每周阅读中医书籍的时间平均不足3小时,每月进行个人总结分析的平均病例数多为5~10例。如此学法、如此干法,不要说中医学发展困难,就是正常传承也是要出问题的。

    “我们继承了多少先人的东西?我们又发展了多少先人的东西?”《感受中医》的作者在向他们同龄人提出反问的同时,也向我们这些年长者以及中医政策的制定者、中医教育的促行者、医疗单位的管理者提出了严肃的问题,值得每个从事中医的人、关心中医的人去反思。
, http://www.100md.com
    传承中医是《感受中医》的呼喊

    “在中国历史上,中医从来都是时尚的。如果到了我们手上中医沦为了古董,则责任不在历史,而在于我们自己。”“没有能够把普遍存在的科学思想拿来为我所用,才是中医的不足,这不是古人的遗憾,而是我们的惭愧。”“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己。中医基础性的东西被我们这些具有现代科学知识背景的青年人拿在手中,肯定会不由自主地和现代科学加以对比。”对于中医学如何继承、发展的问题,郭海涛在《感受中医》中也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老子云:“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报。”(《老子·二十八章》)这“黑”,好比中医学自身;“白”,好比包括西医学在内的其他学科。中医学要发展,必须首先要瞄准自身范围内的事,守住自己的本色,彰显自己的优势,保证自己的生存权、话语权和发展权。但这绝不是说中医要固步自封、夜郎自大,在科学快速进步、疾病谱不断变化、人们对健康的要求日益提高的今天,把中医作为“世外桃源”对待,势必害了中医。对西医和其他学科知识的主动接触和了解势在必行,对西医和其他学科先进理念、技术、技巧的积极汲取和融化也势在必行。“继承而不泥古,创新而不离宗”,这一方针应该是处理继承与创新关系的基本立足点。

    《感受中医》传递给我们的信息远不止这些,我只是对部分问题有感而发罢了。我认识郭海涛时他刚走出校门,那时我对他的了解还很表浅,他的书使我对他“刮目相看”。他的书和书中反映出的一些观点虽然还有些稚嫩,甚至还多少带点年轻人特有的那种冲动和偏颇,但都不能成为求全责备的理由,因为其动机和主流是值得肯定的。何况书的正名之后还有意“加上了个副标题 —— 一个青年中医的思索,意在表明青年人的思索,也许会有不对的地方”,他的这种自谦精神亦足以让读者理解了。, 百拇医药(温长路 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