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725219
发展学术流派有助发扬中医特色优势
http://www.100md.com 2009年2月12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073期
     “学术流派是医学理论产生的土壤,是医学理论发展的动力,是医学理论传播的重要途径,是医学人才培养的摇篮”。在日前召开的“中医学术流派研究”课题结题验收会上,负责承担该课题的山东中医药大学王振国教授这么介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6年将该课题正式立项,由中华中医药学会组织实施、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与山东中医药大学具体承担,在全国13家中医院校、科研机构50多名专家、教授的共同努力下,日前已经顺利通过验收。

    中医学术流派是人们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结晶。在中国古代医学史上曾出现过众多的学术流派,中医学的整体结构与基本特点都与学术流派的发展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中国古代医学史就是各个学术流派发展的历史。

    深入研究和发展中医学术流派,不仅能丰富中医学的理论体系,还能为中医学的学术进步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不仅能提高后学者的理论水平与临床经验,还有助于从更深层次揭示中医学术发展的内在规律及外部条件,加强中医理论与临床经验的传承,为当今中医学术研究方向的定位及有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不仅是抓好继承创新,切实推进中医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也是培养造就新一代名中医的重要途径。
, 百拇医药
    独特性、群体性、实践性

    是学派形成和存在的标准

    课题组认为,以前对如何认识中医学术流派与中医学发展的关系、中医在各个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学术流派和学术特色如何、中医学术流派之间的关系等问题研究较少,这成为制约中医学发展的重要羁绊。

    “辨彰学术、考镜源流”,课题组对学术流派的概念进行了疏正,研究了判断学术流派形成和存在的标准,探讨了中医学术流派的划分方法,分析了古代中医学术流派的形成原因、学术流派对古代中医学传承和发展的影响、古代中医学术流派繁荣的经验与启示、中医学术流派研究与中医发展的辩证关系等问题。

    课题组认为:虽然学术流派是“学派”与“流派”的泛称,但“学派”与“流派”却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和范畴。中医学派是指中医学的某个学科中因不同的师承而形成的以某种独特的理论主张或独特的方法、技艺为基础的不同学术派别。中医流派则是指中医学同一个学科内因不同的师承而形成的以独特的研究旨趣、技艺、方法为基础的不同学术派别。独特性、群体性、实践性是判断一个学派是否形成和存在的主要标准。中国古代的政治体制、教育体制、文化土壤、生活模式与地域环境等都存在着便于学派形成与发展的内在机制与原因。学术流派对古代中医学的传承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是医学理论产生的土壤,是医学理论发展的动力,是医学理论传播的重要途径,是医学人才培养的摇篮。
, 百拇医药
    学术流派衰退

    与教育模式、制度法规相关

    课题组采取集体讨论、专家访谈、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形式与方法,对全国范围内的名老中医、中医师、西医师、中医药教育管理者、中医药行业管理者、社会群众发放了不同类型的调查表与调查问卷,共收回有效调查表及问卷1558份。其中既有年逾九旬的名老中医,也有年轻的普通群众,涉及社会各个阶层。调查内容包括社会各阶层对中医学的态度、业内人士对中医学术流派的认识、现代中医学术流派的现状等。并深入到福州吴熙中医妇科医院、福州盘屿林如高骨科医院、洛阳平乐正骨流派的代表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广西中医学院中医经典临床研究所、广西壮医院等20多家医疗机构进行了访问和考察。

    结果显示:79%的被调查者认为现代中医学术界还存在着学术流派,但72.7%的调查对象认为现代中医学术流派的发展趋势日渐衰退,衰退的原因主要与教育模式、制度法规等因素相关。教育传承模式是影响中医学术流派的核心因素,尊重中医自身规律的教育传承模式,才有利于学术流派的形成与发展,从而推动中医学术思想的争鸣与创新,否则,将禁锢中医学术思想的创新与发展。调查显示,部分国家级名老中医及其高徒的学术思想缺乏鲜明的特色,部分名老中医及其高徒没有体现其学术思想的论文、论著,或缺乏独特的认识与见解。
, http://www.100md.com
    中医学术流派研究

    是传承中医特色的重要途径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医药高等教育实行的是统一化的教育模式,用同一种学术思想开展教育教学,在教育模式日渐走向规范和统一的过程中,造就出来的人才的个性化特征越来越淡漠,导致现代中医学术流派特色日趋淡化。如今,以名老中医为核心的现代中医学术流派已经形成,但传承问题比较突出;民间中医是现代中医学术流派的重要生力军,但因“求证难”,在不久的将来有可能消失。

    课题组在以上调查、考察的基础上,经过反复研讨,形成了《古代中医学术流派研究报告》、《现代中医学术流派研究报告》、《中医学术流派研究资料汇编》等文件,撰写了论文34篇,内容涉及中医学术流派研究相关理论问题探讨、地方医学流派研究、临床各科医学流派研究、特殊文化背景下的医学流派研究等多个方面,并提出应将现代中医学术流派的研究与保护尽快提上议事日程,应加快中医药现行教育体制改革的步伐。值得欣喜的是,目前,国家科技部也将“名老中医学术流派分析整理研究”列入“十一五”支撑计划项目,或许这将是又一个契机。, 百拇医药(冯 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