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778052
海外赤子寻根岐黄 ——访中澳合作协会会长雷雅云
http://www.100md.com 2009年5月28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129期
     认识中澳合作协会会长雷雅云女士是在今年4月举行的“中医药国际论坛——文化·理解·沟通”上。她在论坛开幕致辞中,对于中医药的一腔热情和对目前中医药发展现状的真知灼见给参会人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言语犀利,一针见血。

    作为一位身在海外的成功企业家,一个中医的“门外汉”,缘何对中医药如此了解和关心?带着这一疑问,记者日前专访了雷雅云会长。

    “我是华人,根在中国”

    雷雅云的办公室面积不大,但古朴而典雅,无论是案几,还是书柜,无不古色古香,处处透露出女主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

    “我祖籍陕西,出生在台湾,后来移民到了澳洲。尽管没有在这片热土上生长,但心中永远记得自己是炎黄子孙,根在中国。”雷雅云先道出了自己的华人身份。“我爷爷一直都是一口‘秦腔’。”她爽朗地笑着说。

, 百拇医药     在澳大利亚,雷雅云有自己的公司,多年的商海拼搏让她积累了一定的资本。回国期间,她了解到我国西部等地区经济仍很落后,觉得自己应该做些什么。于是,她在澳大利亚注册成立了一个国际社团组织——中澳合作协会(CACS),致力于促进中国与澳大利亚两国在文化、教育、经济和医学等领域的合作。

    协会创办之初,雷雅云即出资200万澳元设立“雷雅云奖学金”,资助中国部分地区的贫困大龄失学儿童,让他们有机会学到一技之能。从2006年开始,每年资助100名西部地区的大龄贫困女童。

    “中医药是民族瑰宝,必须很好地传承”

    “我与中医有缘。”雷雅云给记者讲述了她与中医结缘的经过。

    中澳合作协会刚成立时,她经常回国考察。在一次旅途中,她看到了一位老中医运用中医方法无私救治一位患者的过程,被老中医的高尚医德所感动,之后又听到了许多中医治疗西医无法治愈的顽疾等事例。这让她对这个古老而神奇的医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她拜访了许多中医大家,在交谈中,她发现中医并不仅仅是一门医学科学,还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哲学等范畴的内容。
, 百拇医药
    “中医药是中国的国粹,中医药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毫不夸张地说,中医药滋养了整个中华民族。”雷雅云说,“中国必须重视中医药的发展,必须很好地传承下去。”

    “尽我所能资助师承教育”

    “因为对中国有着深深的赤子之情,所以我对中医药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义。当我看到世界上众多国家都在研究传统医学,并对中医药着力开发时,心里着急啊!”

    “目前中国的中医药院校教育存在一些问题。”雷雅云快人快语。她在这两年的走访中发现,中医药院校的部分学生毕业了还不会背诵药性赋、汤头歌,对经典医籍也只是泛泛而读,缺乏理解。学生毕业后进了医院,大多使用的是西医药。

    雷雅云认为,师承教育是我国中医人才培养的传统模式,几千年来,这种模式造就了很多医术精湛的名家。在当代社会,这种教育模式并不过时,而且应该能培养出“纯中医”来。
, http://www.100md.com
    当得知山东中医药大学开办的中医七年制传统班以“继承传统中医、保留中医基因”为目的、以“诵经典、跟名师、多临床”为特色后,雷雅云决定尽自己所能资助传统师承班的学生完成学业。在进行一番考察后,她立即决定在该校设立“中澳友谊传统中医班雷雅云奖励基金”,无偿资助传统中医班的学生直到毕业。

    “只要传统中医班一直办下去,我就一直资助下去。如果能有更多的院校开设传统班,我愿意尽我所能,资助每一个学生。”雷雅云语气很坚定。

    “愿为中医药发展贡献全部”

    资助中医传统班的学生,只是中澳合作协会开展的公益活动之一。协会还将通过举办文化论坛、中澳中医药交流等活动,把中医药推向更多的国家。协会近期还计划每年提供两个名额的奖学金,资助澳大利亚的留学生赴华学习中医。

    雷雅云告诉记者,他们4月份举办的中医药国际论坛很成功,受到了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希望论坛的发言能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思路。接下来,中澳合作协会还将组织承办几次小型的论坛,把中药企业的力量发动起来,共同致力于中医药的公益事业。

    “我计划出版一部中英文的中医药大型史册,送给各国的驻华使馆,把中医药推广到全世界。这也是我一个海外赤子对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的一份献礼。另外,我还想拍摄讲述中医药的系列纪录片,把中医药传播得更远、更广!”

    “我的想法有很多,都是出于对中医药的无限深情,出于对祖国的热爱。但毕竟自己个人的力量有限,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我愿为此贡献我的全部……”, http://www.100md.com(高新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