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940335
急性乳腺炎的中医治疗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0月20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400期
     急性乳腺炎,中医称为乳痈,是乳房最常见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其特征是乳房结块,红肿热痛,溃后脓出稠厚,伴恶寒发热等全身症状。好发于产后一个月以内的哺乳妇女,尤以初产妇为多见。因为这种类型的女性缺乏哺乳经验,且乳腺管欠通畅,所以较易患急性乳腺炎。

    中医药在治疗本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早在晋《针灸甲乙经》里就出现了乳痈之名:“乳痈有热,三里主之。”历代文献中还有称本病为“妒乳”、“吹乳”、“乳毒”等。

    病因病机

    急性乳腺炎以哺乳期出现者最为常见,此阶段乳腺炎的比例达到急性乳腺炎总数的90%以上。哺乳期出现的乳腺炎,中医称为“外吹乳痈”。病机为乳汁郁积,内有肝郁胃热,或夹风热毒邪侵袭,引起乳络闭阻,气血瘀滞,从而腐肉酿脓而成乳痈。其中乳汁淤积是最常见原因之一。

    乳汁淤积

    初产妇乳络不畅,或回乳不当,或乳头破损后,惧怕疼痛不愿哺乳,均会妨碍乳汁排出,引起乳汁淤积,宿乳蓄积,化热酿脓,而成乳痈。乳汁淤积是乳腺炎产生的前提,乳汁内存在丰富的蛋白质、水分、糖分等,这些原料为细菌的繁殖提供了很好的培养基。婴儿吸吮过程中口腔内会有多种细菌,但若乳汁排出通畅,尚不会导致疾病的发生,这和成语所说“流水不腐”同理;但倘若因为乳多食少、或怕痛拒哺等原因导致乳汁排出不畅,局部淤积,则极易产生哺乳期乳腺炎。《圣济总录·乳痈》曰:“然此病产后而有者……新产之人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36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