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内分泌科 > 糖尿病 > 科学预防
编号:11941693
生活规律,查糖化才准 等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0月22日 《生命时报》 2010.10.22
糖友车上贴着“警示爪”
血糖降到10稳定几天(专家号)

     生活规律,查糖化才准

    山西读者王先生问:我今年5—7月刻意节食减肥30斤,7—9月正常饮食,体重反弹了6斤,9—10月再刻意节食减肥16斤。像我这样的情况,如果现在查糖化血红蛋白,会不会不准啊?

    北京市房山区第一医院内分泌科孙海燕主任医师答:糖化血红蛋白反映的是检测前120天内的平均血糖水平,是判断患者长期血糖控制情况的良好指标。它的检测结果会受饮食、药物、妊娠或其他疾病的影响。依你目前的情况,查糖化是不准的。▲

    

    生完孩子胰岛素减量吗(好大夫信箱)
, 百拇医药
    糖协专家热线 010-84014692

    每周六上午830-1130

    北京读者张女士问:我患有1型糖尿病,现在怀孕5个月,胰岛素用量越来越大,比孕前多了3倍。我不知道生完孩子以后胰岛素用量能不能减少?

    解放军306医院内分泌科王玉珍副主任医师答:一般情况下,产妇分娩后胰岛素的需要量会减少,主要是由于与妊娠有关的干扰胰岛素的激素分泌减少了。但是否能够回到妊娠前的剂量还不能确定,而且产后进食多,高营养食物多,会造成血糖增高,所以要经常检查血糖,与医生保持联系,调整胰岛素剂量,适当控制饮食。提倡母乳喂养,因为母乳喂养可以减少胰岛素的用量。▲

    
, 百拇医药
    糖友车上贴着“警示爪”

    库珀设计的警示车贴。

    处置车祸现场时,急救人员往往不清楚伤者是否患有糖尿病,从而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机;交通警察在对司机进行检查时,也容易误把低血糖认作是醉酒。怎样给糖尿病司机贴上一个既人性又醒目的标识呢?美国佛罗里达州的托马斯·库珀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它就是名为“警示之爪”(AlertPaw)的车贴。

    库珀的妹妹患有1型糖尿病,家里养了一只预警犬。它经过特殊训练,能够嗅出糖尿病患者血糖变化时身体气味的特殊变化,从而发出警告,提醒家人或急救人员。但是库珀一直在想,如果妹妹乘车出行,狗不在身边时,发生意外后该怎样让救援人员知道她是糖尿病患者呢?他想出了车贴这个办法,并从狗爪子上获得了灵感,设计出了“警示之爪”车贴。狗爪子的图案很容易识别,红白相间的颜色也和急救人员使用的颜色接近。
, http://www.100md.com
    库珀在“糖尿病儿童”机构举办的“国际生命之友大会”上分发“警示之爪”的车贴样品,受到了极大欢迎,尤其是那些取得驾照的年轻糖尿病患者的父母。交通执法人员也很喜欢它,因为它能帮助他们判定交通事故中的伤者可能是糖尿病患者而不是酒后驾驶者。这种车贴有大有小,大的可以贴在汽车、摩托车和自行车的显眼位置,还可贴在屋子的门窗上;小的则可以贴在驾照、护照、身份证上,一些年轻人还把它们贴在手机上。▲

    (吴 惟)

    

    糖尿病前期心脏病风险增两倍

    加拿大科学家对87项关于糖尿病的专项研究进行了荟萃分析,涉及多达95万多名糖尿病患者,得出以下结论:前期糖尿病会让人们患上心脏病或中风的可能性倍增。糖尿病前期患者往往伴随肥胖症、血糖升高、高血压和低密度脂蛋白升高,这些问题都会增加人们患上心血管病和中风的可能。
, 百拇医药
    这项研究的成员来自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犹太综合医院、拉瓦尔医院。他们发现,即使病人没有发展到真正的糖尿病阶段,但只要存在代谢紊乱,都会使心脏病和中风风险增加2倍以上。并且,高血压、血糖升高、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都会分别增加风险。不过,如果它们共同存在,风险是不是简单地叠加,还没有定论。该研究结果发表在今年9月的《美国心脏病学会期刊》上。▲

    (吕 冰)

    

    文迪雅改了说明书(热点追踪)

    9月,罗格列酮因心血管风险问题在欧洲退市,美国则严格限定其使用范围。10月15日,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卫生部发文,要求加强罗格列酮及其复方制剂的使用管理。通知要求,对于未使用过该药的糖尿病患者,只有在无法使用其他降糖药,或使用其他降糖药无法控制血糖的情况下,才可考虑使用该药。正在使用该药的患者,应评估其心血管疾病风险,在权衡用药利弊后,方可继续用药。
, 百拇医药
    并且,药监局对罗格列酮及其复方制剂的说明书进行了修订。增加以下警示语:1.本品仅适用于其他降糖药无法达到血糖控制目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2.本品禁用于以下患者:有心衰病史或有心衰危险因素的患者;有心脏病病史,尤其是缺血性心脏病病史的患者;骨质疏松症或发生过非外伤性骨折病史的患者;严重血脂紊乱的患者。3.老年患者(65岁以上)慎用本品。另外,在“适应症”项,“本品适用于2型糖尿病”修订为“本品仅适用于其他降糖药无法达到血糖控制目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

    (童 言)

    

    血糖降到10稳定几天(专家号)
, http://www.100md.com
    专家小传

    邹大进,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华医学会上海内分泌学会委员,中华医学会上海糖尿病学会委员。

    老刘退休后生活很悠闲,最近一段时间却出现了口渴、易饿、尿多,原本白白胖胖的脸型忽然消瘦下去。去医院一查,血糖高得吓人,空腹血糖竟然超过了30毫摩尔/升。医生立刻让老刘住院了。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老刘的血糖降到了10。在接下来的一周时间里,血糖一直保持在这个水平。家属很不理解,“赶快将他的血糖降到正常多好啊”。对此,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内分泌科教授邹大进表示,认为“血糖降得越快越好”的观点在病人中很常见,是一个需要纠正的误区。

    邹大进教授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在初诊糖尿病的患者中,有近1/3空腹血糖大于10毫摩尔/升,明显超过7毫摩尔/升这个警戒线,而且其中大多数是老年人。由于人体的适应能力很强,在长时间的高血糖状态下,会达到一个新的平衡,很多患者甚至没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觉。开始治疗以后,如果让血糖由山顶一下子“俯冲”下来,就会打破原有的平衡,病人会出现头晕、头痛,并且容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即从坐着、躺着站起身来感觉头晕目眩,严重的甚至会跌倒。“所以,降血糖不能图快,特别是血糖较高的老年人。”
, http://www.100md.com
    既然不能“一步到位”,怎样降糖更安全?邹大进教授指出,对于空腹血糖超过30的患者来说,一开始要以每小时降1毫摩尔/升的速度降低。胰岛素降低血糖的能力极强,研究显示,它能把血糖从33迅速降到5.5,但这样的降幅放在病人身上谁都受不了。所以,医生一开始会将胰岛素和葡萄糖结合使用来平稳降糖。“等到血糖降到10,要缓冲一下,少则3天,多则一周,将血糖一直维持在10左右。等到患者完全适应了,再继续降低血糖。”

    最后,邹大进教授表示,控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讲究策略,患者不能急于求成,以免欲速则不达。▲

    (张 彤)

    ,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