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医学评论 > 信息
编号:11983258
理性看待大米污染(健康时评)
http://www.100md.com 2011年2月25日 《生命时报》 2011.02.25
     每一次的食品安全问题,都必然引起消费者的极大关注。日前,有媒体报道称,重金属镉正通过污染土壤侵入稻米,抽样调查有10%左右的大米镉超标。此消息一出,惊恐声一片。毕竟,牛奶不安全,可以选择替代品或不喝;但大米是主食,如果真的出了问题,以吃米为主的南方人,必会不知所措了。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食品安全研究的专业人士,我认为,对于社会上广泛流传的“10%大米镉超标”的说法,应该理性看待。

    首先,我们必须确认这个“10%”的数据是否真的可靠。有媒体记者在此事被曝出之后,又采访了发布这一调查数据的专家,他回应说,“不是市场上所有的大米都是这样,只能说我们抽查样品的10%存在镉超标”。如果事实如此,则不必因此恐慌。其次,所谓镉含量超标,还有轻重之分。如果超标并不严重,可以通过少食糙米,多吃精细米来尽量减少重金属摄入。因为在粮食中,重金属通常在外壳中残留最多。在营养与安全不能兼得时,两相权衡,自然是以后者为重。

    但不管怎么说,此次事件都不能算小事,必须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早在1955年,日本富山县就曾发生过因大米被镉污染,导致多人死亡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一直以来,食品的重金属污染都是我们讲课的重点之一。此次“大米有毒”被曝出,显然说明这一问题还是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一般来说,大米中超量的镉,最可能的来源是环境污染,土壤、水源和空气中的重金属都可以移行到食品中。而环境污染,往往和某些地方过度追求经济效益而导致的资源过度开发、工业无序发展有关。

    其实,这些年,我们已经关注到,社会经济的发展不能以毁坏环境为代价,特别是当这种环境污染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日常生活的正常进行。所以,往更深远的方向考虑,大米镉超标事件,也是在警示我们,必须重视环境保护,否则以后出事的就可能不止是大米,也不止是镉超标了。▲, 百拇医药(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主任 何计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