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快讯 > 综合信息
编号:12125107
@微博·中医药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2月5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622期
    @甘肃刘维忠

    ●“6.26”甘肃医疗队员何淑贤夫妇在甘肃定西市通渭县工作一辈子,丈夫在通渭去世后,80多岁的她,自己双目失明还带一个60岁的智障孩子,仍在通渭县生活。我们和县卫生局局长说要安排照顾好老人的生活,医疗费全部报销。今天宣传处和记者去看望老人了。

    ●“6.26”甘肃医疗队不仅为甘肃人民解除了病痛,也改变了甘肃人的生活习惯,甘肃农村人刷牙是“6.26”医疗队来甘肃后才开始的。

    @梁全龙大夫 :

    有4000多医护人员从北京、上海等地来甘肃,有些人至今未回。甘肃人民不能忘记他们!建议在甘肃的中医养生旅游基地专门为他们立块功德碑。

    @甘肃省卫生厅 :

    近日,省政府正式印发《甘肃省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实施方案》。明确指出,各地结合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推进,要将乡村医生纳入新农保,按新农保待遇发放养老金,解决乡村医生养老问题。力争2011年底前实现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全覆盖。
, 百拇医药
    

    @刘维忠:

    有人说对西医不重视,实际上我们对西医也非常重视,现在发展很好,不需要多说什么,每年对西医投资超过中医几十倍,每年出省进修3000人,绝大多数是西医,国外进修每年320人,全是西医。为什么讲中医多,中医势弱,不讲就完了。卫生厅像一个家庭,一个家庭的家长也是要优先扶持最弱的孩子。

    @当当响2011:

    11月22日,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简称中检院)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卫生署举行建立香港中药材标准合作协议签字仪式。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卫生署计划建立104个中药材品种标准,其中24个品种标准将由中检院参与制定。
, 百拇医药
    @当归中医学堂:

    宝宝饮食不慎,腹泻、发低烧,抗生素治疗,症状未缓解,日渐消瘦。用“参苓白术散”3剂,三天后,腹泻发烧全好。为什么呢?抗生素性寒,伤阳气后损脾胃,使机体的抗病力减弱,病情缠绵难愈。参苓白术散健脾利湿、扶正祛邪,正气足了,病菌不战自退。

    @绿金在线张文军:

    作为天然药物鼻祖的中医药,经受住了现代化学药物的冲击,却难以招架假冒伪劣的致命打击。在“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狂潮下,一些不法之徒肆无忌惮地疯狂造假,以致出现“病明方准药不灵”的怪象,让民族的瑰宝蒙上了厚厚的尘垢。

    @奶妈周:

    怪不得很多中成药没药效,原来跟药材质量有关,所谓药材好药才好。像京都念慈庵、喇叭牌正露丸才像中药,可悲。
, 百拇医药
    

    @甘肃刘维忠

    ●庆阳市人民医院李耿医生11月24日发来短信:武姗姗小朋友好转,过1~2天可以由重症室转普通病房;魏志旗好转;高悦可以自主睁眼了;刘建刚平稳。魏杨辉、武亚杰从重症室转普通病房了,他们与重症室医务人员一一告别,医生护士们含泪相送,给2个孩子送了玩具和小吃。

    ●庆阳市人民医院这2年配了140个中医大夫,一方面治理过度医疗,一方面坚持中西医结合,平均住院费下降1000多元。其中,胆囊手术费用从7000元下降到3500元,接生手术从3500元下降到1500元。

    ●刘东汉先生给脑水肿孩子开的方:葛根30克,茯苓30克,泽泻20克,天麻10克,车前子10克,当归10克,黄芪30克,石菖蒲10克,赤芍20克,玳瑁10克。一剂药多个脑水肿孩子用,每次20毫升,每天8~10次,效果不错。
, 百拇医药
    ●与中西医专家查房,小患者贺嘉玮要下床活动没有鞋,妈妈把自己的鞋给孩子穿,孩子不愿意穿,可我们再到病房时发现孩子已经到楼道活动了。专家说有几个孩子这一两天就可以出院了。晚上我们组织专家对这几天的中西医治疗和食疗进行了总结,把成功的几条做法整理出来贴在墙上提醒大家使用。

    @如玉君子 :

    在这次庆阳校车事故受重伤幼儿的抢救中,太极正骨陈启锋千里驰援,在救治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获得高度赞扬。中医骨科旧称疡科,以治疗外伤为主;观今之中医,能传此技者已寥寥无几矣,今凡外伤皆托西医之输液,输液无效即动刀摘割。故较中医内科来说,传承发扬中医疡科的任务更重要。

    @太极正骨陈启锋

    接到好几家记者电话要采访我,谈谈救助“11.16”校车受伤幼儿治疗的过程。我不想再谈痛心治疗的过程。为什么去救治?是因为我看到广州“悦悦事件”后十分痛心,不想再看到有人像悦悦那样离去。所以当看到那么多儿童受伤,才响应刘厅长前往做志愿者的。
, http://www.100md.com
    @夏飞310 :

    在校车事件中受伤的韩鹏,也恢复得很好,他妈妈让我给他照张相,可他还不乐意,我把照好的一张递给他看才笑着“接纳”了。临离开病房回头和他说再见,他挥手和我再见。

    

    @温长路:

    从北京飞到南宁,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文化与科学普及巡讲团培训班授课。一边走一边减衣服,暖气换成冷空调,又一次感受到从寒到热的考验,自然奇妙、天地浩大啊!中医讲“人与自然相适应”,人体要一下子适应这种短暂的激变比较困难,有一种说不清楚的不舒适感。

    @OLIVE杨萌萌:
, 百拇医药
    中医药文化亟待走向正途,惟有中医治病,才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标本兼治”。这几年的医药乱象,难道不是舶来的医药代表制度的结果?向西方学习,过度市场经济化,蔑视中医药传统文化的结果?

    @趣味药剂学: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和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将联合打造一批中医药文化旅游示范基地,游客可以采摘中草药,可以尝试做药膳、药浴,可以参观中药膏方制作过程。本周各区县正在申报中医药文化遗址、博物馆、公园等。

    

    @吕刚纯中医:

    古代的扁鹊、华佗、孙思邈、李时珍、叶天士等众多医家,都是来自民间,他们没有显赫的头衔,却有精湛的医术;没有现代中医的诸多束缚,却有自由行医、采药、制药、授徒、学习、酬劳等充分的权利。他们在历史上形成了流派纷呈、人才辈出、各领风骚、世代相传的中医药局面,以及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
, 百拇医药
    @夏飞310:

    甘肃省卫生厅十举措献计中医文化繁荣:一是策划6类中医文化产品;二是开展中医启蒙教育;三是打造陕甘宁中医试验区;四是营造全社会中医文化氛围;五是编排巡演中医题材戏剧;六是挖掘微博的传播价值;七是发展中医养生旅游;八是扩大中医文化产品对外开放;九是建设全国中医集散地;十是加强中医科研。

    @中医时评:

    当下中医药文化越来越热,许多年轻人也加入到热爱中医的队伍中,寻访昔日京城知名老中药铺。中医药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对防病治病、护佑人民身体健康,乃至对中华民族的生息繁衍,都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博物馆资讯:

    中国华南地区最大的医药科技类博物馆——广东中医药博物馆18日在广州中医药大学举行开馆仪式。该博物馆集中医药文物、药材标本的收藏、陈列和研究于一体,由药物标本中心、药圃、医史馆三个部分组成。
, http://www.100md.com
    

    @保健和养生:

    陕西中医学院与铜川市签订了中医药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药王孙思邈故里被确定为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之一。

    @恬雨小屋:

    今天早上到我们学校内的广东中医药博物馆,中药和中医用品被摆成很漂亮的样子。中医药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中华宝库。我现在愿意看中医、吃中药,你会像我一样相信中医吗?

    
, http://www.100md.com
    @独立的蓝图:

    不是人们不相信中医药,人们都非常愿意相信,可是现在的中医教育都是批量生产,和过去一个老中医一生只带几个学生比差太远。

    @DoctorJason小丁:

    现在中医学生的矛盾:1.长久形成的西医思维与中医学习冲突。2.管理制度对中医发展制约。3.英语水平远超医术。4.基础教育忽视国学,导致中医教育没有地基。

    

    @吕刚纯中医:

    中医难学难精,世人皆知,其实可以按计划分步骤学。如第一步先打基础,学好大学教材;第二步学仲景,懂得辨证论治;第三步博采众方,吸收百家经验;第四步熟读四大经典,增加临证后劲;第五步坚持临证积累,不断悟知创新。若急于治病活人、成名成家,则目标过大、理想过高,学医后易于放弃,实在很惋惜。
, http://www.100md.com
    @毛嘉陵:

    校庆回母校很高兴,也很郁闷。我们当年读书时面临的所谓专业思想不稳固、事业信心不足和课程设置等中医教育问题,现在在所有中医药大学中仍然存在。虽然大学的领导和专家很多,但似乎就没人来管这些“小事”。

    @服气堂:

    为什么古时候孩子从小读经?因为没有那么多能讲解清楚经典的老师,所以先背下了,日后慢慢消化。如果能把中医经典给孩子讲解清楚,让孩子理解是更好的中医启蒙教育。

    

    @多多dddd:

    1956年开始,中西医互学,中医都必须学临床、开西药、用现代医学手段查病(西医可以开中成药),使中西医结合取得了丰硕成果。如:治疗急腹症、抗疟新药青蒿素、中药砒霜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等。@
, 百拇医药
    @西楼记:

    药话小掌故一条:中药砒霜又名人言,老祖宗原来老早就晓得人的嘴巴很可怕,口不对心常有,有意无意也难保,害人害己的嘴巴,人言可畏呀。

    @中医纪元:

    如果有那么一天,我们所热爱的中医完成了核心理论的体系化,大部分的中医工作者从神神秘秘的灵感思维者转变为具有科学精神的逻辑思维者,中医理论体系的自我完善能力大幅提高,我们难道不应该感谢方舟子等这些反中医的人么。

    @自游自在飞:

    你说神奇不?昨日跟随朋友慕名来到深圳找中医扎针灸,以求解决困扰两个多星期的咳嗽,在她个把小时的不停运针中,也在我对各种穴位不同反应的大叫中,真正领会到中医的不可思议。然而最最重要的是结果,一夜安然甜美的睡眠,加上咳嗽悄然离我而去,不由得为咱伟大中医文化而骄傲,也多谢那位低调的针灸大师。
, 百拇医药
    @大象de鸣叫:

    与人议论中医西医,有人说西医科学一点,中医文化一点。我却说发现中成药丸和西药丸形状不一样,中药球状多(如人丹),一不小心洒落满地乱滚,而西药丸多扁圆、管状或呈不规则长方体,洒落滚不远,容易找到。

    @医易之理:

    有人问我中医要传播什么?我认为,第一应该是传统文化,先贤智慧。以前我们讲一个“熟读圣贤书”的人是明理的人,现代教育对于传统智慧的缺失是一大遗憾。读圣贤书是为了从中领悟一种智慧、思维,而不是看故事,为了兴趣。中医文化、中医理论是深深扎根于传统文化中的,“不通易,难明医”啊!

    @岳静蕾:

    许多中药复方制剂的产权属于民间中医个人,民间中医药人士应团结起来成立一个民间中医药联盟,由民间中医药人士自己管理、自己发展,有效维护应有的自主产权。发展中医、振兴中药,为病患服务。
, 百拇医药
    

    @夏飞310 :

    甘肃卫生厅准备联合《读者》集团策划6类中医文化产品:第一类是《话说中医》等介绍中医文化背景的漫画;第二类是《敦煌医学》等具有学术价值的书;第三类是中草药真假鉴别等临床实用的工具书;第四类是开展启蒙教育的“口袋书”;第五类是民间单验方集;第六类是具有收藏价值的千米长卷、邮票、纪念章等。

    @中医萝卜会 :

    立冬了。立者,建立,始也;冬者,终止,藏也。也就是说,万物都要开始收藏了。这个藏,也就是“秋冬养阴”的阴;而不藏,就是“无扰乎阳”的阳。这个时候,“虚者补之,寒者温之”,对于虚寒的人,适宜温补;对于另一些营养过剩的人来说,有待斟酌,“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养藏即可。
, 百拇医药
    

    @微博·中医药

    @温长路 :

    《黄帝内经》中有将五音(宫、商、角、徵、羽)配五行的论述,是运用音乐疗疾经验的直接总结;《群经音辨》中有“乐,治也”的说法,直呼音乐能够治病;《儒门事亲》中有“好药者,与之笙笛”的比喻,将音乐比为治病的良药。

    @傅延龄:

    说到炎症,想起我曾说过:看一看中药药理学方面的书,大约1/3甚至1/2的中药都被实验研究证实具有抗炎作用。那么中医能不能依据这些研究,把这些中药一股脑地拿来,不讲辨证论治,用于炎症的治疗?肯定不行。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灵魂。记起来有一年我到台湾一次演讲的题目是:将辨证论治进行到底!
, 百拇医药
    @中医萝卜会 :

    网友香莲堂的出现,对于中医爱好者是一种鼓励,对于年轻的中医专业学子更是一种信心。都是80后,都是从中医院校出来的,她为什么可以独当一面,而且浑身上下洋溢着一种能够治病助人的情不自禁的喜悦?希望产生榜样的力量。

    @青儿姑娘:

    看《傅青主女科》,对其人佩服之至。他小时候是神童,长大爱老婆爱儿子。27岁时老婆死了,儿子才5岁,他终身不再娶,自己拉扯独子。为人又孝顺,作人又正直。明朝亡了,就带着老娘、儿子隐居山中。又会书又会画又会医,为穷人治病不但不要钱,还大老远上门。

    @岳静蕾:

    滥用祖传秘方者应该受到严惩,或罚款或取消资格都行,但我们不能因为个别现象而影响中医药的全面发展。不是一直提倡实事求是,讲实话吗,真诚希望有关部门加大监察力度,区别真伪,是祖传就是祖传,是秘方就是秘方,实事求是,政策上不能一刀切。
, 百拇医药
    @博格-吴小兰:

    在农村,很多老人家都懂一两种中药,我爷爷懂坐骨神经痛的中药治疗,一长辈懂中药内痔治疗……但都没有传承和发扬,觉得好可惜。

    

    @微博·中医药

    @feixiangdiyu:

    中医很神奇的。以往儿子感冒,都是吃药、输液,用了很多抗生素。经一个朋友介绍,找了一个老中医,只要按摩按摩,在一些穴位上贴点膏药就可以了。一开始也是持怀疑态度,然后真的就慢慢好了!这样挺好啊!希望中医文化发扬光大。
, 百拇医药
    @浏明佳瑜:

    从小到大生病了都是去医院看西医,最近却迷上中医文化,我发自内心地崇拜着古人,如何发现这些本草类的医疗效用,太牛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啊!

    @可乐乐1999:

    我个人比较喜欢中医。自古以来,中国的中医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相信中医在中国的地位。西药是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对身体的危害也是同等的。

    @王大夫祝您健康:

    中成药里添加西药成分,跟食品里添加防腐剂,肉里面用瘦肉精一样,属于道德的范畴,不要跟中国几千年的中医文化挂钩,真正的中医药是可以解决问题的。老祖宗用了几千年的东西,在这里唧唧歪歪,简直是忘了根本。

    @刘力红 :
, 百拇医药
    当年五祖问慧能:你从未开化的南蛮之地来,也想成佛?慧能答:人有南北,佛性也有南北吗?体味中医真意亦如此也,人虽有东方西方之别,然此真意,究属有心者方能得之也。

    @岳静蕾:

    求医看病就像衣、食、住、行一样在人们的生活中必不可少,而医病似乎更为重要。遗憾的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吃穿住行方面有了很大改善,可在医药方面却还难尽人意。药害、药毒、药源性疾病时有发生,有的人开始向往民间中医和绿色医疗,寻找民间真正的纯中医给自己看病。

    @正和堂国医馆:

    中医界同仁不要担心被现代医学同化的结果,那是不自信,是矜持自闭,中医博大精深的精髓是“万物悉备于我”,它能把万象、万机,万物同化、并一以贯之,从不对立、不言弃,具有极宽、极广的融容襟怀。对立、割裂、舍弃、排异、矜持、自闭、自赏、自封,不是中医的精神、思想与情怀,要知本、融新、发展!
, http://www.100md.com
    

    @微博·中医药

    @蔡德亨杏林

    给做中医的女儿规定了三不准:一不准看钱看病,贫富一视同仁;二不准欺骗病人,要实事求是;三不准病人不理解或粗暴相向时记仇,需仁心相对。如果普天下的医生都这样,估计医患之间也就没多少矛盾了。

    @刘力红:

    昨夜有感,发一治肺验方,今晨观之,转此甚众。乃忆钦祖有言:庶学者不执于方,明理为要,则得矣。奈何时下求方者多,求理者寡。盖求方者急,欲拿来便用,然此用必短;明理者非一夕可求,必要三寒九暑,缓而得之,然此用必长也。
, http://www.100md.com
    @江南医者:

    现实中发现,许多中医的爱好者,没有系统地学习中医,只是随缘学习了一些中医知识,就能处理家人、邻居、亲友的许多病症,甚至有许多朋友向他们寻医问药;而我们正式学习中医的人,研究生毕业,甚至博士毕业还不会治病的大有人在。这是为什么呀?

    @馥月千汜:

    今天参观亳州同仁堂,真让人羡慕。中医药学者都会向往能有这么一方天地吧。传统而又大气。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