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医药前沿 > 医药新知
编号:12196965
前沿医讯(201112至201204)
http://www.100md.com 2012年4月13日 《生命时报》 2012.04.13
    前沿医讯

    一滴血发现乳腺癌“指纹”

    多年来,癌症血检研究主要根据肿瘤蛋白质标志物癌胚抗原(CEA),但CEA同样会在健康人群中出现,因此难以精确诊断癌症。《分子与细胞蛋白质组学》杂志最近刊登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科学家的一项新研究有助彻底解决这一难题。科学家通过测量血液中多种蛋白质浓度和识别患者的“特征分子”,综合判断形成癌症的“指纹”。该研究小组最后研制出一种全新的基于微流体的微阵技术(microarray technology),可测量多种蛋白质标志物,使癌症血检误差最小化。这项新研究将会给乳腺癌等癌症的早期诊断带来全新变革。▲

    (徐澄)

    新药防止白血病复发

    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现有药物通常都无法杀死顽固的白血病干细胞,这些残存的干细胞将导致白血病复发。日前,《细胞—干细胞》杂志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有一种新药能够摧毁这些白血病干细胞,从而有效地防止白血病的复发。这种新药能够阻断维持白血病干细胞的信号通路,而不会影响正常的血液细胞。目前,该实验已经在小鼠上获得成功。如果这种药物对于人体也具有相同的作用,受益的人群将不仅是白血病患者。
, http://www.100md.com
    (刘爽)

    发现自闭症新基因

    自闭症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与遗传因素有关,然而目前人们只发现了其中的一小部分。近日,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系列最新研究找到了几个与自闭症相关的新基因:CHD8、SNC2A以及KATNAL2。这些研究都利用了一项最新的基因组学技术——外显子组测序技术。通过对自闭症患者及其家属基因组中编码蛋白质的DNA序列进行分析,研究人员找到了一些与自闭症发生相关的基因变异。这些基因的发现为揭示自闭症的发病机理提供了基础,同时将有助于自闭症的诊断以及治疗药物的研发。▲

    (刘昂)

    
, 百拇医药
    前沿医讯

    微型机器人帮人做体检

    英国《每日邮报》近日报道,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已研究出一种可从人体内精确发现疾病的微型仿生机器人。这种名为Cyberplasm的游泳机器人拥有电子神经系统,通过活细胞制成的“眼睛”和“鼻子”传感器,以及以葡萄糖为动力的人工肌肉。感应器将对外部光及化学刺激产生反应,并将其转化为电子脉冲,把有关信息发送至带有复杂芯片的“大脑”,“大脑”再将电子信息发送至人工肌肉,下达收缩或放松指令,因而使微型机器人可以安全地以波浪式动作游动。研究人员表示,微型游泳机器人5年内可用于人体体检。▲

    (徐澄)

    前列腺癌新药保护骨骼

    英国《每日邮报》近日报道,英国将批准使用骨科实验性药物denosumab(商品名Prolia)。新药有助于正接受前列腺癌激素治疗的患者保护骨骼。前列腺癌激素治疗容易导致骨质流失,增加骨折危险。实验发现,新药与目前的标准疗法相比,防止骨折时间可延长3个半月。其原理是,刺激患者免疫系统,阻止Rankl蛋白质,降低导致骨质疏松的细胞活力,最终达到增加骨密度的目的。英国前列腺癌慈善机构负责人欧文·夏普表示,该药可使前列腺癌并发症及癌细胞转移至骨骼的危险最小化。▲
, http://www.100md.com
    (徐艺珊)

    新型注射液治疗牛皮癣

    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刊登最新研究称,圣路易斯大学研究出的两个实验生物疗法有助于治疗牛皮癣。这两种名为brodalumab和ixekizumab的生物制剂均为注射剂,打击目标均为导致牛皮鲜炎症的蛋白质白介素-17。试验中,中度和重度牛皮癣患者接受了为期12周治疗后,病情大大改善,一些患者的牛皮癣症状甚至完全消失。两种全新的实验疗法打击目标相同,但具体方式不同。Brodalumab为单克隆抗体,可绑定白介素-17受体。Ixekizumab可直接打击并中和白介素-17。研究负责人克雷格伦纳迪博士表示,安全高效的疗法将为牛皮癣患者解除痛苦。▲

    (金也)

    
, 百拇医药
    前沿医讯

    用干细胞治疗青光眼

    英国研究人员利用干细胞治疗青光眼造成的视力损害。由于诊断不及时,或药物没有起到应有作用等,目前每10个青光眼患者就有一个失明。伦敦大学学院研究人员用药品把干细胞变成视网膜神经细胞,然后注入因青光眼受到损害的老鼠眼中。四周后,50%的老鼠的眼睛情况好转。到2015年将开展临床试验。这项研究发表在《干细胞移植医学杂志》上。▲

    (严毅梅)

    新型皮肤贴剂可测疾病

    英国《每日邮报》近日报道,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教授约翰·罗杰斯研制的一种薄如发丝的新型电子皮肤贴即将面世。这种皮肤贴可监测患者心率、血糖等健康数据,一次可保持10天左右,之后会自动脱离人体皮肤。肥皂、水或汗液都不会对其产生不良影响。检测数据可以发送至手机、电脑或者发给医生。▲
, http://www.100md.com
    (金 也)

    

    前沿医讯

    艾滋病疫苗研究新突破

    英国《每日邮报》近日报道,美国埃默里大学研制的一种新型提高免疫力的注射剂,可抗击艾滋病病毒(HIV)。该注射剂含有可帮助机体抗击HIV蛋白质和可激发机体免疫反应的GM-CSF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可使人体释放阻止HIV进入细胞的多种抗体。已完成的动物实验显示,注射液单次接种有效率为87%,该疫苗平均可预防70%的HIV病毒。▲

    (徐 澄)
, http://www.100md.com
    “超级”阿司匹林抑制11种癌症

    《美国化学学会药物化学快报》美国研究人员把两种阿司匹林衍生物混合在一起制成一种“超级”阿司匹林,这种新药可抑制11种不同类型的癌细胞的生长,包括结肠癌、胰腺癌、前列腺癌、乳腺癌和白血病细胞等,且不伤害正常细胞。研究人员还发现,“超级”阿司匹林对培养皿中癌细胞的效力,24小时后比普通阿司匹林强10万倍,72小时后强大约25万倍。纽约城市大学的科斯洛·卡斯菲教授说:如果在动物身上取得的效果能在人类身上实现,那么在化疗或手术前,它将可以与其他药物一起使用缩小肿瘤。▲

    (严毅梅)

    芬兰开发出抑郁症在线治疗方案

    芬兰《医学杂志》网络版近日发布的新闻,芬兰开发出一种针对抑郁症的网上在线治疗方案。网上在线治疗的方法是,患者输入职业医疗诊所提供的密码,即可进入在线治疗网页,心理医生通过视频、在线聊天或互联网电话以及电子邮件等方式,向患者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支持。由于许多有抑郁症还有社交恐惧症的患者因惧怕与人交往,不愿接受治疗而延误病情,在线治疗的优势在于患者不必去医院就诊。芬兰国家健康与福利研究所的医学专家对此进行了系统评估,发现对于轻度和中度抑郁症患者,在线治疗的效果与面对面等传统的治疗方式相同,而且患者的接受度和满意度也较高,且治疗成本较低。▲
, 百拇医药
    (赵长春)

    

    前沿医讯

    首例胎儿手术成功实施

    法新社近日报道,西班牙两家医院3月13宣布,已成功实施世界上首例胎儿手术。该手术于2010年底实施,医生对尚在母体子宫内的胎儿实施手术,为其疏通肺部一条阻塞了的支气管,从而挽救了胎儿的性命。手术历时30分钟,胎儿当时仅26周,体重仅约800克。术后11个周,女婴平安诞生,出生时体重2.5公斤,现在16个月大的她健康状况良好。胎儿患支气管阻塞的概率为万分之一,死亡概率达90%。▲
, 百拇医药
    (甄 翔)

    可注射凝胶修复心脏

    《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新近刊登美国加州大学一项研究,科学家已研制出一种能安全有效治疗心脏病导致的组织损伤的可注射水凝胶。这种 新型凝胶是利用心脏结缔组织制造而成,具体过程涉及心肌细胞剥离、干冻、研磨成粉、液化等过程。一旦温度达到正常人体温度,新型水凝胶就会变成半固态多孔凝胶,发挥支架作用,使受损心脏组织细胞能够正常复制,进而保护心脏功能。动物实验已发现,注射新型水凝胶不会导致排斥反应,也不会造成心律紊乱。研究负责人凯伦·科里斯特曼教授表示,临床试验将于明年展开。▲

    (徐 澄)

    美发现痴呆症预测新方法

    美国《神经病学》杂志最新刊登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科学家完成的一项研究,他们已发现一种预测老年痴呆症进程的新方法。科学家表示,可把编号为VILIP-1的生物标记物,它的多少可反映出大脑细胞的受损情况。该蛋白质水平越高,患者老年痴呆症的发病速度就越快。▲
, 百拇医药
    (徐艺珊)

    

    前沿医讯

    先天性眼组织缺损基因被发现

    先天性眼组织缺损是严重的儿童致盲性眼病,是由于胚胎期6—7周时胚裂闭合不全所导致的一种先天性眼部异常。日前,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小儿眼科专家王乐今主任医师联合四川省人民医院杨正林教授,首次发现了一个导致先天性眼组织缺损的新基因——ABCB6,该研究发表在《美国人类遗传学》杂志上。先天性眼组织缺损多表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或隐性遗传,目前已经发现四个已知致病基因,ABCB6是另一个被发现的新基因,这不仅对于先天性眼组织缺损的基因诊断和治疗具有重大意义,还大大丰富了该病致病基因库。▲
, 百拇医药
    (姚永玲)

    英国科学家做出“人造子宫”

    最新一期英国《自然通讯》杂志刊登英国诺丁汉大学一项研究称,他们已开发出一种可在人工环境下长时间培育受精卵的“人造子宫”。制造该装置的材料是一种可模拟子宫柔软组织的分子聚合物。科学家完成的实验鼠实验结果显示,受精卵可在“人工子宫”中存活8天,这比目前人工环境下受精卵最多只能存活4天的记录延长了一倍。研究发现,受精卵在前4天发育成囊胚,4—8天则会出现一些器官发育的迹象。研究首次揭示了胚胎发育的最早期奥秘。▲

    (金也)

    
, http://www.100md.com
    前沿医讯

    “蒸气疗法”缓解肺气肿

    英国《每日邮报》近日报道,德国海德堡大学一项新研究发现,利用蒸气冲击波可以给“清洁”肺脏,有助于缓解肺气肿等呼吸疾病。研究发现,30分钟的类似桑拿浴的治疗过程可缓解肺气肿及慢性阻塞性肺病症状。蒸气疗法只需要患者在治疗后住院一晚就可出院。治疗过程是,先扫描发现肺脏不正常部位,然后通过呼吸道插入内窥镜,通过内窥镜送入抑制小气球挡住治疗区域,再通过内窥镜向肺脏特定组织充入热蒸气。每次热蒸气充入时间为3-10秒。几周后,肺部炎症缓解,疤痕组织形成并收缩,患者呼吸更轻松。▲

    (徐艺珊)

    爱尔兰发现免疫系统“开关”

    英国《自然》杂志刊登的爱尔兰都柏林大学圣三一学院的研究显示,专家已找到免疫系统的一个“开关”。“开关”实际上是一种编号为TMED7的蛋白质。科学家发现,一旦炎症消除,TMED7就会关闭人体免疫系统。如果TMED7“开关”失灵,那么免疫系统就会发生失控,反而攻击自体,导致疾病。但在一些情况下,有意使“开关”失灵,增强免疫力则利多弊少。比如,利用TMED7“开关”用于研究疫苗,以提高疟疾和艾滋病病毒HIV疫苗的疗效。▲
, 百拇医药
    (徐 澄)

    

    前沿医讯

    “心脏背心”快速确诊病情

    《印度时报》2月23日报道,一种可以立即诊断心脏病发作的革命性“心脏背心”将于3月份在英国首次投入临床测试。“心脏背心”带有80个传感器,与患者胸部和背部相连。其工作原理是,将来自心脏的电信号立即转化成更直观、精准的360度3D心脏彩图,向医生报警:患者是否心脏病发作,如果发病,立即显示心脏受损具体位置。科学家表示,使用了60年的传统心电图(ECG)技术在心脏病诊断不够精准,并需等待血检结果,在此期间,心脏还可能会继续受到损伤。“心脏背心”则可以使心脏病准确诊断时间提前12个小时。▲
, 百拇医药
    (徐艺珊)

    活性肽加速伤口愈合

    在线学术刊物PLoS ONE近期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新型活性肽可刺激血管生长,促进组织再生,从而起到加速疗伤的效果。这种命名为UN3的新型活性肽目前已进入预临床阶段,通过对末梢血管病或严重糖尿病患者伤口的实验发现,UN3能将血管壁生长和细胞迁移分别提升50%和300%,体现出加速疗伤的潜力。美国塔夫茨大学研究人员认为,这种新型活性肽的进一步开发将有助于针对各种急慢性伤口治疗找到一种新式疗法。▲

    (甄 翔)

    新疗法有助中风恢复

    英国《每日邮报》最新报道,美国加州大学科学家发现了一个分子的生成能破坏大脑的自我修复能力。切断伽马氨基丁酸的生成能改善已中风的小鼠运动功能的恢复。美国加州大学的科学家发现紧张性抑制作用最初只抑制中风损伤的加重,但紧张性抑制作用的增强到一定程度时,它的作用却变为阻碍大脑的恢复。通过阻断小鼠身上的伽马氨基丁酸分子的生成,它可以阻断紧张性抑制反应,此研究成果发表在英国《自然》杂志上。▲
, 百拇医药
    (严毅梅)

    

    前沿医讯

    “微型锚”治前列腺肥大

    据英国《每日邮报》2月20日报道,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等多个科研中心的科学家称,在前列腺中置放“微型锚”可有效治疗前列腺肥大。与现行手术疗法和药物疗法相比,“锚疗法”对男性性生活伤害更小。药物疗法经常会导致性无能、头晕和头痛以及性欲减退等副作用。手术疗法导致ED的几率高达30%。新技术的侵入性小,可将肥大前列腺组织向后牵引,从而扩大尿道空隙,小便更顺畅。治疗在局部麻醉下进行,将一根塑料管插入尿道,穿过尿道狭窄处,插入的特殊装置含一根特殊的针头,一旦特殊装置到达前列腺中部,医生就可激活该装置,使针头穿过周围前列腺组织,针头穿有手术缝合线,线的另一端带有一个微型锚,可以将特殊装置固定在前列腺内。手术线一旦拉紧,前列腺组织对尿道的压迫就会缓解。最新研究发现,这种疗法治愈率达60%以上。▲
, 百拇医药
    (徐 澄)

    胰腺癌新药提高生存率

    胰腺癌患者幸存率目前仅为12%,确诊后存活时间仅为12个月左右,寻找胰腺癌新疗法迫在眉睫。据英国广播公司新闻网2月20日报道,英国剑桥大学科学家已发现一种胰腺癌新药MRK003,早期实验鼠实验结果令人满意,研究人员将化疗药物吉西他滨(gemcitabine)与试验药物MRK003联合使用,最终杀死癌细胞。目前,MRK003的人体试验正在剑桥大学展开,有60名胰腺癌患者参加这种新药的1期和2期临床试验。▲

    (金 也)

    “血栓诱捕器”成功治中风

    美国加州大学科学家在最近召开的美国中风协会奥尔良年会上宣布,他们已成功研制出一种微小的可捕捉血栓的类似笼子的装置。借助该装置,医生可安全取出中风患者大脑中的血栓。缺血性中风目前主要是通过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进行溶栓治疗,但是其有效性限制在中风发作后3小时内,如超过时间,血栓则难以溶解。而名为“Solitaire血流恢复装置”的最新“血栓诱捕器”则不受时间限制。手术过程中,一根细管从患者腿部动脉插入,在X光影像引导下,穿过患者身体达到大脑血栓部位,位于细管顶端的可折叠金属笼可以穿过血栓,之后医生按动按钮即可弹开,迅速展开的笼子可捕获血栓,医生再慢慢将血栓拖入细管中,再将吸管拔出患者体内,手术结束。研究发现,利用这一技术,61%中风患者的血流可恢复畅通。▲
, 百拇医药
    (徐艺珊)

    

    前沿医讯

    芯片给药取代天天打针

    美国《科学转化医学》杂志刊登一项研究称,科学家最新发明的一种电子芯片可使骨质疏松症患者告别每天打针的痛苦。这种芯片植入皮下后,每天可以按剂量释放促骨形成药。以老年妇女患者为对象的临床实验表明,这种给药新方法与天天打针效果一样好,且没有不适感。新研究负责人罗伯特·朗格博士表示,这一芯片可使患者从每天惦记疾病及用药等压力中解放出来,省去了天天注射的麻烦和痛苦。芯片携带药物由钛铂金封存,每次给药剂量只有针头大小,通过设置程序或无线信号,定时给药,药物可直接快速进入血流。这种芯片预计5年内上市,它还可以用于其他药物,对于关节炎等疾病治疗效果会更好。▲
, 百拇医药
    (徐艺珊)

    血管再生术造福心脏病人

    《美国科学院院报》刊登一项最新研究称,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科学家已经研究出一种更新更有效的心脏和四肢血管再生的方法。这意味着利用血管再生技术的全新心脏病疗法将指日可待。新研究负责人艾伦·巴克尔教授表示,利用这项新技术,医生可以将一种脂质包裹物质注射进患者体内,之后,该物质会刺激细胞生长,促进新的心血管形成,从而达到治疗心脏病的目的。这种新疗法可以避免传统的心脏手术。该技术已经在实验鼠试验中获得成功。▲

    (徐 江)

    肺癌新药提高生存率

    美国《自然细胞生物学》杂志2月刊登载了美国加州萨克生物研究所完成的一项最新研究称,专门打击一种炎症酶的新药物将为肺癌治疗带来新曙光。科学家通过实验鼠试验发现,阻止IKK2酶(有助激活人体炎症反应的一种酶)的活动,可降低肺部肿瘤生长速度,提高患者生存几率。这项新研究结果表明,可以抑制IKK2酶活力的药物有望成为治疗肺癌的有效方法,从而大大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率。目前肺癌患者确诊后5年以上生存几率一般仅为15%。▲
, 百拇医药
    (金 也)

    

    前沿医讯

    擦除“记忆”缓解慢性疼痛

    据美国《科学日报》近日报道,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完成的一项新研究发现,可通过“擦除疼痛记忆”缓解慢性疼痛。治疗疼痛的关键在于理解疼痛记忆贮存在大脑中的具体机理,掌握擦除这些疼痛记忆的途径,可进而缓解慢性疼痛。长期以来,科学家一直认为,疼痛记忆的储存可达神经细胞级别。而最新研究表明,蛋白致活酶PKMzeta对增强神经细胞联系、建立和保持疼痛记忆储存发挥着关键作用。因此,新研究结果对缓解慢性疼痛研究大有贡献。▲
, 百拇医药
    (徐艺珊)

    边看牙边筛查糖尿病

    近日,美国《牙周病学杂志》刊登纽约大学一项最新研究称,科学家已发现一种筛查糖尿病的新方法。研究发现,通过对牙周病牙龈出血取样血检,可以测量血红蛋白A1c的水平,而A1c正是检测糖尿病患者病情的一个重要标准,A1c大于等于6.5即可诊断糖尿病。研究表明,患者看牙医时即可完成糖尿病初步筛查,这对于发现需要进一步检查确诊的高危糖尿病人群十分重要。▲

    (徐 澄)

    正压呼吸器让孩子睡得香

    据《美国呼吸道与危重症监护医学杂志》新近刊登的费城儿童医院睡眠中心最新研究发现,正压呼吸器(PAP)可有效缓解青少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病情,进而改善注意力、缓解焦虑等。OSAS的可能病因包括:咽喉及上呼吸道狭窄、扁桃体过大、肥胖或者其他疾病等。很多OSAS患儿接受扁桃体切除手术,但是手术成功率难以保证,在肥胖患儿中尤其如此。研究发现接受PAP治疗时,患儿在多方面都得到改善,比如,多动症、白天睡眠时间、焦虑和害羞等行为问题等等。▲
, 百拇医药
    (金 也)

    

    前沿医讯

    尘螨蛋白片可治哮喘

    英国《每日邮报》近日报道,丹麦爱尔开—阿贝优(ALK Abello)公司最近研发出革命性治哮喘新药,该药利用尘螨的一种蛋白质制成。这种依据免疫疗法原理研制成功的“免疫类舌下速溶片”可重新调节免疫系统,使之不再对尘螨粪便过敏,进而防止哮喘发作。早期临床实验显示,每天服用该药片的患者可大大减少吸入内固醇药物的用量,1/3的患者不再依赖类固醇药物。英国哮喘协会专家里恩·米特卡夫表示,90%的哮喘患者因灰尘诱发哮喘发作,新药问世将为其带来福音。▲
, http://www.100md.com
    (徐艺珊)

    葡萄籽提取物治头颈肿瘤

    美国期刊《癌变》近期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葡萄籽提取物能杀灭头颈扁平细胞的癌变细胞,同时不伤害健康细胞。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癌症研究中心阿嘉瓦教授指出,葡萄籽提取物能破坏癌细胞的DNA,同时阻挡癌细胞的自我修复功能。在鼠类研究中,葡萄籽提取物在杀灭癌细胞的同时未发现对研究对象构成毒性。科学家希望将葡萄籽提取物疗法向临床方向推进,今后可作为首次治疗头颈肿瘤失败后二线疗法的辅助措施。▲

    (汪品植)

    通过鼻黏膜诊断精神分裂

    数百年来,精神疾病诊断一直是难题,原因是不可能直接获取大脑活组织。近期研究发现,培养神经干细胞有助于诊断精神系统疾病。美国“心理中心网”最新报道,《生物精神病学》杂志刊登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大学一项突破性研究称,通过鼻黏膜可获取神经干细胞。因为鼻黏膜会不断从“成年”干细胞产生出新的感觉神经元。这些神经元是大脑之外的很少与大脑神经细胞直接关联的神经细胞。与健康人群相比,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鼻黏膜细胞在培养过程中分裂速度更快。▲
, http://www.100md.com
    (徐江)

    

    前沿医讯

    脑起搏器缓解抑郁症

    如果人患有抑郁症和躁郁症,但药物和其他治疗无效,脑起搏器或许可以缓解症状,即把医疗器械植入头骨下,将电脉冲发送到大脑深处。由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埃默里大学医学院的海伦·梅博阁博士领导的科学家进行了这项研究,有17人参与了试验。他们发现,在接受这种治疗的人群中,41%的人有效,其中1/5的人仅仅6个月后就得到缓解;18%的患者在第24周有所缓解,继续做这种治疗,缓解率会大大增加。经过两年的治疗,该疗法对92%的人有效, 58%的人缓解。这项研究发表在普通精神病学档案网络版上。▲
, 百拇医药
    (严毅梅)

    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

    据英国《每日邮报》近日报道,一种可治愈顽固性高血压的微创手术在英国诞生。目前,已有20名经药物治疗无效的英国病人采用了该手术疗法。通过一个微小的电线来“燃烧”肾脏的部分神经,降低其活性,经过6个月治疗后,40%的患者达到了理想的血压水平。伦敦的医疗专家罗保博士说,根据目前的情况,这是高血压治疗的一个重要发展。▲

    (唐劲松)

    癌症疫苗延长患者寿命

    据美国《科学日报》近日报道,爱尔兰都柏林圣三一学院的科学家发明了一种新型癌症疫苗。这种名为Sipuleucel-T的癌症疫苗可改变身体对恶性肿瘤的免疫反应。在小鼠研究中,该疫苗对多种癌症都体现出较好疗效。去年,该疫苗获准临床应用于对激素疗法无效的前列腺癌患者。不过从目前临床应用效果看,该疫苗只能将患者的存活时间平均延长4个多月,科学家希望进一步完善该疫苗后,将其投入更广泛的临床应用。▲
, 百拇医药
    (甄翔)

    

    前沿医讯

    人工血管有望取代支架

    据美国《自然生物技术》杂志刊登了英国剑桥大学的一项新研究称,科学家在血管培育方面又迈出了重要一步。实验室培育血管将为心脏病和中风治疗带来革命性变化。科学家已利用患者自体皮肤细胞培育出构成血管壁的三种主要类型细胞,实验成功率高达90%。这一突破将有助于培育出可通过外科手术植入体内的新血管,以取代心脏搭桥手术和支架手术。实验室培育血管还可用来治疗肾透析患者和腿部血管搭桥手术患者。另外,有了这项技术,车祸事故中四肢血管严重受伤者可通过手术置换或修复,避免截肢的命运。▲
, 百拇医药
    (金 也)

    智能药片提醒患者吃药

    英国《每日邮报》17日报道,一种带有可食用芯片的智能药片将于9月在英上市,面向普通消费者销售。这种名为“Helius”的智能药片可提醒患者按时服药。药片采用食材制成,内嵌一个0.5毫米长的可食用芯片,患者每次将智能药片与药物服下后,胃液可将其激活,并发送长达5分钟的信号。贴在患者手臂上的特殊接收器可接收信号,并把这些信号传送至智能手机或电脑上。这些信息除了患者心率和体温之外,还包括患者的睡眠和锻炼时间,还能提醒患者下次何时该服药。这有助医生对患者健康进行判断,也有助于患者自己监测用药情况,避免过量服药带来的危险。▲

    (徐 澄)

    新疫苗可防致命乙脑

    乙脑是最常见的细菌性脑膜炎,是一种致死率极高的可怕疾病,症状出现后只需几个小时就可夺走患者生命。英国《柳叶刀》杂志最新刊登的智利大学一项涉及1631名智利儿童大规模试验发现,一种名为4CMenB的预防乙型脑膜炎(乙脑)的全新疫苗将会给青少年更全面的保护。实验结果显示,接种该疫苗2—3个剂量就可以激活免疫反应。两次接种之间即使间隔6个月,也同样会发挥保护作用。该疫苗从两个月大的婴儿就可以开始接种。英国研究人员表示,这种新疫苗可有效预防80%的来自欧洲的乙脑病菌。新疫苗4CMenB有望于春季获得批准投入临床使用。▲
, 百拇医药
    (徐 江)

    

    前沿医讯

    新型化合物阻止病毒复制

    天花、牛痘和猴痘等痘病毒会侵入宿主细胞并大量复制,导致疾病发生。最新数据显示,猴痘病毒感染病例呈全球性增长趋势。美国波士顿大学医学院科学家近日在《病毒学杂志》上发表研究报告称,他们已经找到一种“可阻止病毒复制,进而战胜由痘病毒导致的疾病”的新型复合物。科学家发现,一旦痘病毒进入宿主细胞,新型化合物就会阻止病毒复制过程中的关键片段。之后,科学家利用猴痘病毒进行了进一步测试,结果显示,这种化学复合物具有抑制不同类型痘病毒的作用。科学家表示,这种新物质的发现有助于研制出有效治疗痘病毒导致的疾病。▲
, 百拇医药
    (李 涛)

    蛋白疗法有望控制1型糖尿病

    美国《胰腺》杂志刊登美国维克森林大学浸礼会医学中心一项新研究称,科学家已经发现了一种有助治疗1型糖尿病的新蛋白“胰岛稳态蛋白(IHoP)”。该蛋白在调节血糖水平方面发挥关键作用。科学家表示,这一发现为1型糖尿病治疗确定了新靶标。虽然更多研究尚待完成,但这一突破性发现,为深入理解目前尚无法治愈的1型糖尿病打开了一扇窗。IHoP蛋白具有调节血糖稳定度的作用,该蛋白缺失就会导致1型糖尿病的发生。下一步将探讨IHoP蛋白控制“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相互作用”的具体机理。▲

    (徐 澄)

    
, 百拇医药
    前沿医讯

    隐形眼镜监测血糖

    《印度时报》近日报道,美国微软公司与华盛顿大学联合研制的一种电子隐形眼镜,不仅具有普通隐形眼镜的功能,帮助人们看清事物,而且能够实时监测佩戴者血糖水平。这项新研究将为1型糖尿病患者带来福音,他们不再需要承受每天数次扎指头测血糖的痛苦。新型电子隐形眼镜带有葡萄糖感应器,该装置利用纳米结构光学探针及生物相容性电极,探测并分析眼泪中葡萄糖的多种酶,之后将相关数据无线传输至另一设备上,从而准确监测佩戴者血糖变化情况。▲

    (徐 澄)

    涂乳膏能治皮肤癌

    英国《每日邮报》近日报道,意大利科学家研究出一种用放射性同位素铼-188制成的“涂料”,可治愈皮肤癌。治疗时,在患者病灶部位放上一片医用锡纸,涂上放射性涂料乳膏,贴1—2小时后除去,皮肤癌随之消失,无需手术或传统放射治疗,患者毫无疼痛感。科学家表示,这种新疗法可使副作用最小化。由于放射线可以使健康皮肤细胞重生,因此,治疗后不会留下疤痕。涉及700名患者的临床试验发现,接受一次“放射涂料乳膏”治疗后,85%的患者得以治愈;三次治疗后,95%的患者痊愈。报道称,该疗法两年内有望在英国投入临床治疗。▲
, 百拇医药
    (金 也)

    带电牙套防口干

    在50岁以上人群中,约有10%的人存在口干症问题。口干与糖尿病和帕金森氏症有关,降压药、抗抑郁药也会导致口干副作用。英国《每日邮报》近日报道,美国华盛顿大学新近研制的 “带电池牙套”可治疗口干症。新型牙套是个马蹄状装置,为每位患者特制,可释放无痛弱电流,刺激口腔神经,促进唾液腺产生更多唾液。该装置可避免因唾液缺乏口腔干燥导致的吞咽疼痛、口腔、咽喉和牙龈炎症等。▲

    (徐 江)

    

    前沿医讯
, 百拇医药
    基因疗法能治耳聋

    《公共科学图书馆·生物学》杂志最新载文称,美国科学家已发现一个对治疗老年性耳聋至关重要的单一基因。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科学家完成的动物实验发现,当FGF20基因被去除之后,实验鼠依然健康,但是这些它们内耳中至关重要的耳蜗外毛细胞消失,听力完全丧失。这些细胞的损伤与大多数和老年、噪音或遗传因素导致的听力丧失密切相关。同样存在于人体中的FGF20基因对于“通过培养耳蜗外毛细胞治疗耳聋”的基因疗法研究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金也)

    臭氧注射可缓解背痛

    英国《每日邮报》1月4日报道,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科学家研究发现,“臭氧注射疗法”可缓解背痛。科学家表示,在接受椎间盘病灶部位臭氧注射治疗后,37%的背痛患者6个月后不再背痛,34%的患者背痛不再频繁发生。核磁共振成像扫描发现,患者接受该疗法之后,肿胀的椎间盘缩小2%—15%。科学家表示,“臭氧注射疗法”可使患者免受开刀之苦,其原理是,臭氧有助于降低前列腺素(人体内诱发炎症和疼痛的物质)水平,进而减小椎间盘肿胀,缓解神经压迫。▲
, 百拇医药
    (徐江)

    经肚脐摘除胆囊创伤小

    《印度时报》近日报道,美国加州大学未来手术中心主任、机器人手术专家圣迭戈·豪格恩博士最新完成“经过肚脐1小时摘除病变胆囊”的突破性手术。该手术有一个不足1英寸的简单切口,手术全过程仅为1小时,术后5小时患者就能回家。这项技术可使外科医生将手术切口从传统的4—6个减少到1个。豪格恩博士表示,借助机器人手术设备,可以减轻患者痛苦、缩短住院时间和减小疤痕。这是一项“医患双赢”的外科手术新突破,为每年75万名胆囊疾病患者带来福音。▲

    (徐澄)

    
, http://www.100md.com
    前沿医讯

    “无痛牙钻”两年后上市

    据英国《每日邮报》近日报道,美国密苏里大学科学家宣称,两年后即将上市的一种新型“无痛牙钻”将为牙病患者解除痛苦。新型“无痛牙钻”其实是一种高科技“等离子体牙刷”,清空龋齿仅需30秒,患者不会感觉疼痛,只会感到一点凉爽。其原理是,利用化学反应为补牙手术前的龋齿消毒。补牙之后,填充材料与牙齿的黏合比目前的补牙效果更好,牢固程度增强60%,补牙后持续的时间会更长。目前,实验研究尚未发现任何副作用。▲ (金 也)

    新血检更快诊断心脏病

    据美国《医学协会》期刊近日报道,一种更灵敏、省时的肌钙蛋白测试可在3小时内准确判断人们是否患有心脏病,而现有测试12—16小时才能判断。肌钙蛋白是一种当心脏肌肉被破坏后释放到血液中的物体,可以判断是否会心脏病发作。损伤越多,血液中肌钙蛋白也越多。以德国汉堡大学心脏中心的凯勒博士为首的研究人员,通过把新高度敏感的肌钙蛋白测试和其他的血液测试对比发现,肌钙蛋白试验比其他生物标志物的判断时间更准确。▲ (唐劲松)
, 百拇医药
    新疫苗对抗免疫性疾病

    据英国《自然·医学》杂志刊登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一项新研究宣称,一种简单的疫苗可阻止风湿性关节炎和克罗恩病等自体免疫疾病。科学家完成的多项动物实验已证实,该疫苗对克罗恩等自体免疫疾病具有很好的疗效。研究人员希望这项新突破研制出可应对癌症等疾病的全新方法。基于纳米技术的新疫苗可阻止患者免疫系统攻击自体细胞,而且不会导致严重副作用。科学家表示,该疫苗精准度极高,而且比过去的各种疗法更有效。在完成人体安全试验之后,该疫苗有望获得普及,造福广大患者。▲

    (李 涛)

    

    前沿医讯
, 百拇医药
    纳米治疗视网膜黄斑性病变

    美国《生物材料》杂志新近刊登一项新研究发现,以纳米颗粒为载体将药物送入视网膜内,是治疗老年黄斑变性和视网膜色素变性的全新途径。这项由美国梅奥诊所、韦恩州立大学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共同完成的新研究表明,类固醇药物可以纳米颗粒dendrimers 为载体,进入视网膜内,靶向打击“小胶质细胞”(与神经炎症有关的导致损伤的细胞),使眼睛其余部分不再受到影响,最终达到保护视力的效果。▲

    (李 涛)

    超级疫苗可对付七成癌症

    该药有望于2020年上市

    据英国《每日邮报》12月12日报道,科学家已经研制出一种可以应对70%致命癌症的新超级疫苗。多项测试结果发现,这种疫苗可以使乳腺肿瘤缩小80%。美国佐治亚大学和梅奥诊所研究人员集中研究了一种编号为MUC1的蛋白质,该蛋白质在癌细胞中含量比健康细胞高得多,而且受到一种糖的“伪装修饰”。新疫苗可“训练”免疫系统识别这种糖,集中火力打击癌细胞。即使对靶向抗癌药产生抵抗性的顽固肿瘤,在新超级疫苗面前也会甘拜下风。科学家相信该疫苗对前列腺癌、胰腺癌、肠癌和卵巢癌都有效。目前这种疫苗已完成实验鼠实验,人体试验将于两年内进行。如果一切顺利,这种超级抗癌疫苗有望于2020年上市。▲
, 百拇医药
    (徐 江)

    水凝胶抹平严重烧伤

    据《美国科学院学报》网络版最新报道,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科学家已研究出一种可治疗严重创伤的果冻样物质。这种简单的伤口敷料包括一种特制的水凝胶hydrogel。多项实验鼠实验结果显示,该凝胶有助于严重烧伤皮肤再生健康无疤痕组织。该疗法目前尚无展开人体试验,但是研究人员表示,由于这种新疗法有助于促进新血管、皮肤和发囊形成,因此,必将大大改善伤病员、火灾烧伤病人及其他三度烧伤病人的病情。▲

    (金 也)

    

    ,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