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资料下载2012 > 肩周炎的治疗 > 正文
编号:12307482
肩周炎如何辨证论治.doc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35kb)。

    中医对肩周炎如何辨证论治?

    中医临床上一般把肩周炎分为以下四型:

    (1)风寒侵袭

    主证:肩部疼痛较轻,病程较短,疼痛局限于肩部,多为钝疼或隐痛,或有麻木感,不影响上肢活动,局部发凉,得暖或抚摩则痛减,舌苔白,脉浮或紧,多为肩周炎早期。

    主证分析:体虚之人,肌肤卫阳不固,复因汗出当风,风寒趁虚袭于肌肤经络,痹阻于肩部,使肩部气血运行不利,不通则痛,故见肩部疼痛,局部发凉,因病程短,风寒仅袭肌表,故其痛较轻。苔白脉浮或紧均为寒邪在肌表之征。

    治则:祛风散寒,通络止痛。

    方药:蠲痹汤加减。

    羌活10g,独活10g,桂枝10g,秦艽10g,海风藤15g,桑枝10g,当归10g,川芎10g,木香10 g,乳香10g,甘草6g。

    方解:方中羌活、独活、桂枝、秦艽、海风藤、桑枝等祛风散寒,化湿通络;配以当归、川芎、木香、乳香活血理气,并能止痛;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共奏祛风散寒、通络止痛之功。寒胜者加制川乌、细辛;风胜者,重用羌活,再加防风。

    (2)寒湿凝滞

    主证:肩部及周围筋肉疼痛剧烈或向远端放射,昼轻夜甚,病程较长,因痛而不能举肩,肩部感寒冷、麻木、沉重、畏寒得暖稍减。舌淡胖,苔白腻,脉弦滑。

    主证分析:年老肝肾亏虚,正气不足,或因冒雨涉水,睡眠不当,外界寒湿之邪侵及,滞留局部,日久寒湿内结,致使局部经脉闭阻,故见局部疼痛,麻木;寒凝邪实,故疼痛剧烈,畏寒;湿性重着,故有沉重感,得温则痛稍减。舌淡胖,苔白腻,脉弦滑均为寒湿之征。

    治则:散寒除湿,化瘀通络。

    方药:乌头汤加减。

    麻黄10g,制川乌12g(先煎),白芍15g,黄芪30g,全虫12g,羌活12g,细辛6g,甘草6g。

    方解:方中的制川乌、羌活、细辛、全虫温经散寒,除湿通络止痛;用麻黄散外寒表湿;芍药、甘草缓急舒筋;黄芪益气固表,并以此缓和麻黄、乌头之性,以防伤正气。诸药配伍,使寒湿之邪微汗而解,邪去而又不伤正,以达温经散寒,祛湿止痛之功。

    (3)瘀血阻络

    主证:外伤后或久病肩痛,痛有定处,局部疼痛剧烈,呈针刺样,拒按,肩活动受限。或局部肿胀,皮色紫暗,舌质紫暗,脉弦涩。

    主证分析:外伤内挫,局部经络损伤,气血逆乱;或久痛入络,血脉瘀阻,故见局部疼痛剧烈,呈针刺样且有定处,拒按,或肿胀。皮色紫暗,舌质紫暗,脉弦涩均为血瘀之征。

    治则: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方药:活络效灵丹与桃红四物汤合并加减。

    当归15g,丹参15g,生乳没各15g,桃仁10g,红花10g,熟地10g,川芎10g,桂枝10g,白芍 10g,鸡血藤15g,桑枝20g。

    方解:方中用当归、丹参、桃仁、红花、川芎活血祛瘀止痛,熟地配当归以养血;白芍缓急止痛,乳香、没药活血行气止痛;用桂枝、桑枝、鸡血藤祛风通络。诸药共奏活血祛瘀、通络止痛之效。

    (4)气血亏虚

    主证:肩部酸痛麻木,肢体软弱无力,肌肤不泽,神疲乏力,或局部肌肉挛缩,肩峰突起,舌质淡,脉细弱无力。

    主证分析:久病体弱,气血亏虚,外邪乘虚侵袭,闭阻经络,肩部筋脉失于荣养,故见肩酸痛麻木,肢软乏力,肌肤不泽,肌肉萎缩,神疲乏力。舌淡,脉细弱无力均为气血亏虚之征。

    治则:益气养血,祛风通络。

    方药:秦桂四物汤,或用本方加味治之。

    秦艽12g,桂枝12g,当归12g,川芎10g,白芍12g,生地12g,黄芪15g。寒甚加羌活、独活、附子;湿甚加苡米、海桐皮;筋缩不利加木瓜、鸡血藤、忍冬藤;痛甚加全虫。

    方解:本方以当归、川芎、白芍、生地养血柔筋,以秦艽祛风散寒,以桂枝、黄芪益气温经,通络散寒,共奏益气养血,疏经散寒之效。

    治疗肩周炎有哪些中成药?

    (1)昆明山海棠片

    药物组成:昆明山海棠。

    功效:通经活络,消肿止痛。

    主治:筋骨疼痛,风湿寒痹,麻木不仁,肩周炎之早期。

    服法:口服每次2~3片,每日3次。

    (2)风湿寒痛片

    药物组成:见类风湿性关节炎章。

    功效:祛风散寒,利湿通络,扶正固本。

    主治:肩周炎各期。

    服法:口服每次6片,每日2~3次。

    (3)风痛安胶囊

    药物组成:防己、木瓜、桂枝、生石膏、姜黄、海桐皮、忍冬藤、连翘、通草、黄柏。

    功效:清热利湿,活血通络。

    主治:肩周炎早、中期有热象者。

    服法:口服每次4~5粒,每日3次。

    (4)痹苦乃停片

    药物组成:制川乌、制草乌、制乳香、制没药、制马钱子、怀生地、薏苡仁等。

    功效:祛风散寒,活血化瘀,舒筋通络。

    主治:肩周炎各期。

    服法:口服每次5~7片,每日4次,连服3个月为1疗程。

    (5)痹隆清安片

    药物组成:萆、怀生地、制马钱子、制乳香,制没药、薏苡仁等。

    功效:除湿消肿,活血化瘀,舒筋活络。

    主治:肩周炎各期有热象者。

    用法:口服每次5~7片,每日4次,连服3个月为1疗程。

    治疗肩周炎有哪些土单验方?

    (1)川羌活汤

    组成:羌活、秦艽、海风藤、木瓜、五加皮、川断、防风、细辛、丹参、桑枝。

    功效:祛风散寒,舒筋通络。

    主治:肩周炎初期。

    服法:水煎服,日1剂。

    (2)加味四物汤

    组成:熟地、当归、白芍、川芎、桂枝,生姜、甘草。

    功效:养血活血,温经散寒。

    主治:肩周炎各期。

    服法:水煎服,每日1剂。

    (3)化痰行气方

    组成:茯苓5g,姜半夏12g,枳壳10g,风化硝6g,白术12g,白芥子12g,姜黄10g,桑枝12g ,生姜8g。

    功效:化痰行气,舒筋止痛。

    主治:肩周炎痰湿阻络者。

    服法:水煎服,每日1剂。

    (4)玉竹汤

    组成:玉竹30g,桑寄生30g,鹿衔草15g,白术15g,茯苓15g,怀牛膝15g,白芍15g,炙甘草9g。

    功效:健脾除湿,补肾通络。

    主治:肩周炎,一臂或两臂疼痛,不能高举或转动不灵者,不论病之新久。

    服法:每日1剂,煎2次分服。

    治疗肩周炎有哪些外用膏药?

    (1)肩贴灵

    药物组成及制法:雄黄、樟脑、急性子、公丁香、生半夏、乌蛇、蜈蚣、凡士林。上药研细末,用凡士林调成药膏。

    功效:温经通络,散寒止痛。

    主治:肩周炎之风寒侵袭兼瘀阻者。

    用法:取药膏适量摊于敷料上,贴患处。

    (2)肩凝膏

    药物组成及制法:牛蒡子1500g,白凤仙120g,川芎120g,桂枝60g,大黄60g,当归60g,白蔹60g,肉桂60g,草乌60g,地龙60g,僵蚕60g,赤芍60g,白及60g,乳香60g,没药60g,川续断120g,防风120g,荆芥120g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DOC附件(35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