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资料下载2012 > 朱汉章小针刀疗法 > 正文
编号:12307732
任月林针刀触激术.ppt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65842kb)。

    产 生 背 景

    ■ 1988年开始探索用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至1991年总结经验发表论文"小针刀配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0例"见于中国骨伤第六期 (是针刀医学专业最早涉及腰椎病在国家级杂志发表的文章。)

    ■在文章发表后既感到在椎管外,切割松解继发的软组织损伤及对神经干、丛处的触激治疗后,仍有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效果并不十分明显,并发现离神经根越近触激量越大(神经迂到刺激向两端放射),效果越好。

    ■设想针刀若能在神经根处给予刺激,它的生理反射、应激反应会最强。在这种假想的促动下,先在尸体上反复模拟,熟练掌握解剖关糸,后在CT下定位,寻求达神经根处的安全入路。

    ■ 经过300例病人的临床观察效果是确切的,接着发明了体表定位架,解决了体表定位问题,可不在CT下定位既可准确的到达所触激的脊神经部位,同时对交感神经、神经干、丛的定位问题亦迎刃而解。从而使神经触激学说及具体操作方法逐步得以完善。

    ■概括为"经验+直觉+实践检验" ,无数次的临床经验突然顿悟了受到触及的脊神经产生触激、应激反应的道理,然后再在临床中验证了这个道理。

    ■ 2002年4月通过了聊城市科委组织的国内相关专业的著名专家鉴定,为国内领先水平成果。

    ■ 2006年2月21~23日在北京香山饭店召开以"针刀医学发展与中国现代化"为主题的272次学术讨论会。本人应邀参加了香山科学会议,报告了原创的"神经触激学说" ,所提出的人体自我防御机能、自我修复机能等全新的整体理念、治疗方法,得到了专家较高的评价及对神经触激术的充分肯定 。

    ■ 在神经触激学说的启迪下,除了对颈、腰椎间盘突出症、颈、腰椎管狭窄症有良好的疗效,而且能够有效的治疗痉挛型脑瘫、痉挛型截瘫、红斑肢痛症、帕金森等。

    ■这是对针刀医学的发展、创新。已成为针刀医学走向中医现代化的方向之一。在国内20余家二级甲等以上医院推广应用均取得较好的疗效。

    在国内外开展应用情况

    江西省南昌铁路中心医院

    吉林省白城市医院

    哈尔滨朝鲜民族医院

    四川省成都市益康颈腰椎病防治研究所

    吉林省白城市中医院

    吉林省白城市中心医院

    广东省阳江市武警支队卫生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天津门诊部

    天津河西区土城医院

    广西田东县卫生协会

    四川省成都市益康颈腰椎病诊所

    山西盂县中医院

    韩国安刚教授

    质 疑

    ■ 2001年成都学术会上有人提出:

    □用针灸针可以行触激术吗?

    □损伤脊髓怎么办?

    □针刀传统的说法都是避开神经血管施术,怎样理解找到神经并触激它?

    □怎样理解椎间孔外口的切割松解和神经触激的治疗作用?

    专 家 评 价

    世界针灸联合会名誉主席王雪苔教授在

    《实用针刀医学治疗学》序言中指出

    ■现在,我看到了任月林、任旭飞的专著《实用针刀医学治疗学》,书中介绍了作者研究成功的经皮脊神经触激术与针刀经皮交感神经触激术,通过调动人体自身的防护能力、调整能力和修复能力,显著地提高了对痉挛性疾病及痉挛性脑瘫等的疗效。

    ■书中还介绍了作者首创的X射线照射下的金属线十字交叉定位标志法,将影像学方法成功地用于针刀手术,提高了针刀施术的准确性。这些创新,必将对针刀医学今后的发展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針刀创始人朱汉章教授在任月林专著

    《实用针刀医学治疗学》序言中指出

    ■尤其象月林原创的脊神经触激术及X线片金属标志线定位法,理论上有深度,思维上有创新,操作程序和入路方法讲的很到位,是针刀对疑难杂症更科学治疗的新突破。

    ■科学发展无止境。月林有他锲而不舍的治学精神,缜密大胆的创新意识,必定会在针刀医学发展中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做出更加骄人的成绩。

    相 关 学 说

    ■ 点弹神经法:适用于某一神经控制区域的大面积病变和长距离病变以及一些内脏疾病的治疗。用圆刃针刀在某一神经上使刀口线和神经纵轴平行刺入,直达神经表面,然后调转刀口线,使之和此神经纵轴呈90度角,用刀刃在神经上频频点弹,但不可损伤神经,此时患者会有电流沿神经流动的感觉。

    评说:圆刃是什么样的刃?圆头又怎能经皮刺入?触及神经即逃避怎么能在神经上频频点弹呢!

    ■拨麻筋与弹麻筋

    利于消减有关根性症状及无力酸楚等感觉。﹙以右侧为例﹚

    ■拨麻筋方法:

    患者座位,医立患者后方,右手握腕上提,使上臂外展约呈90度,左虎口骑于上臂、四指在上作固定,拇指在下于桡神经沟处(三角肌止点后外侧约1.5-2公分处)寻找桡神经(麻筋)、找准后,用拇指甲拨动该神经往返三下左右,在其神经于2-3公分的不同高度拨,均有较强的电串感直达拇食指,并可见指腕向桡侧弹动。

    ■对脂肪过丰或神经变异的

    从以下三处寻找(找到一处即可)

    左手托右肘,右手虎口骑于肩区,拇指在上固定、余四指由前上方进入腋窝,主要用食指拨腋窝的桡侧,直至找到麻串为止。

    在肘关节上方掌面桡侧再找,右手握腕,左手托肘,拇指在上于肘前推肌肉向内,于其下寻找麻筋,此处是桡神经沟转到肘前,于肱桡肌深面分支处,拨之也有电串感。

    在肘关节下方掌面桡侧,有时比较易找到,只是电串程度更差就是了。

    ■拨正中神经与尺神经

    坐位或仰卧位,左手托肘并肩外展80度,右手进腋窝中下部偏尺侧拨麻筋,拇指在上作固定,用食中指作拨动动作,指下能觉数条索状物滚动,同时强烈电串感下至诸指,突出在指侧,相应见到不自主的指腕屈曲弹动。

    ■弹麻筋(这是刺激相应神经,重而准的方法。)

    术者坐或立于患者前侧方,左肘托肘并肩外展90度。手指附于肩后备用,右手靠近腋窝部弹筋,先见明显的肌肉线条(赤白肉际),于其下可摸到弦索状物,触碰既有串感,正式提弹时,用拇食指将该弦索状物提起,有时需要肩后的左手指向前顶压配合,将麻筋钳入拇食指之间提起后迅速弹放、其电串感非常强烈,在不同高度提弹三下左右,可见腕指部明显地向掌侧屈曲弹动几下。

    注意:提弹单束为佳,不要将肌肉、皮下脂肪一把抓,这样不仅无麻串,相反出现疼痛,增加痛苦。

    ■根据应激学说针刀可归为应激原的一种类型" 机械刺激"

    ■ 针刀的侵入和适宜的触激启动了人体内源性保护机制,调整已经紊乱的功能,提高了人体内在的抵抗与应变能力。

    ■ 如果在适当的时候间歇地使用这种方法,可使这种能力保持相对长的时间,达到协调阴阳,调节人体功能,维持人体力平衡的目的。

    ■ 中医针刀触激学说附合中医针灸学理论, 将疾病的过程视为一个整体,■ 通过在相应的腧穴上的适宜刺激,■ 激发机体自身内在的整体调节能力,■ 并通过机体内部的经络联系,对多靶点和疾病过程的横向和纵向的多环节产生调节,最终使机体恢复阴阳平衡,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是一种充分重视人体自身潜力激发与调动的整体调节方法。

    神 经 触 激 术 ......

    此PPT文档大小超过了40mb,受服务器性能和网络带宽限制,网站暂停点击下载功能。

    文件现已上传到百度云盘或360网盘,如果您需要此资料文档,可以给小杜(QQ:1330396 或百拇医药群:246743154)留言索取。

    给您带来了不便,深表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