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资料下载2012 > 埋线与膏药 > 正文
编号:12307235
实用穴位埋线疗法.doc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138kb)。

    实用穴位埋线疗法

    陆健主讲

    中国北京宝利慧科研中心

    医学培训部

    目 录

    长效针感疗法的临床研究

    (一)长效针感概述

    (二)埋线疗法概况

    (三)埋线疗法和医用埋线针的由来

    (四)埋线疗法的发展情况

    埋线治疗慢性咳喘症2125例疗效观察

    埋线治疗慢性头痛

    埋线治疗甲状腺疾病

    埋线治疗慢性鼻疾病

    小面积肌纤维织炎

    埋线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埋线治疗坐骨社经痛

    埋线治疗白癫风

    (五)埋线疗法中出现几种情况、讨论和处理意见

    (六)埋线治疗总的规律

    一针治疗膝关节病的研究

    磁胶头多功能健身锤的临床应用

    长效针感疗法的临床研究

    中国人民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 陆健

    一、概述:"长效针感"

    "长效针感"是指以某种方式在穴位上刺激一次,能获得持续十天以上的针刺样感应,达到既减少病员求诊次数、减少医务人员的工作量,又能提高或巩固针灸疗效的目的,谓之"长期针感疗法"。

    长效针感的名词,在针灸学中是个新的名词,但其方法,从古以来都在研究,没有什么新的,或者说是新的不多,本人,对长效针感名词的研究花了十五年之久的功夫,才得到针灸界的承认(1985年11月入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第二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文摘要汇编,1987年1月在中国针灸杂志第1页上全文发表)。那么,这个设想是怎样来的?为什么要提出这个名词?而研究这个课题又有什么现实意议呢?

    长期针灸实践证明,针灸治疗许多慢性病症,往往因施治次数多、疗程长,给患者和医生都带来困难,为了克服这一缺点,曾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从1968年起,先后受"长效药物"和"针刺麻醉"的启示,逐步形成了"长效针感"的假想,通过对针刺麻醉、穴位注射、穴位埋线、贴压、火针、瘢痕灸等多种刺激疗法的实际应用,并反复查阅大量文献,进行疗效比较,特别是通过多次自身体验,使穴位埋线麻醉获得成功,最后选定埋线疗法作为研究的方向,经过20年的实践,形成了在针灸理论指导下,以埋线疗法为基础的"长效针感疗法",迄今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均收到了一定效果,单在这一方面已在军区范围内获二项科研成果进步奖。从1976年以来,曾在多种医刑上发表了十多篇论文,先后收到国内很多读者的来信,还收到西德的一位读者来信,都要资料、要针、要线等,为了满足一些读者的要求,于1983年编写了四万多字的小册,很快一抢而空,以后不断集累资料......。1987斫在全国针灸文献写作研究班里,得到老师们的指导,建议用"中国埋线疗法的书名"出版,现仍在努力之中。

    以上可以说明,我搞的这项研究,已得到广泛的支持,具有应用推广价值,下面就将对埋线疗法的研究,在主要方面作一比较详细的介绍。

    二、埋线疗法概况

    埋线疗法是在穴位针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是针刺疗法和组织疗法的综合产物,在国内应用已久,70年前后曾普及到全国各地,基适应症由几种已扩大到百余种,其中对某些慢性病症,具有独特的疗效,如慢支、哮喘、有固定痛点的血管神经性头痛、胃溃疡、类风湿性关节、强直性脊柱炎等。近年来,单用埋线治疗白癫风有的见到奇效,所以它的奇功异效屡于报导,对人们的健康起到了一定作用。

    埋线疗法的主要优点:○1埋线技术比针刺好学,容易掌握,只要有卫生员的基础即能全面开展;○2治疗次数少,一般1至3月治疗1次;○3适应症广,凡针刺能治疗的病,在短时间(10天)内不能治愈的都可适用;○4见效快;○5远期疗效好;○6两个效益高;○7安全,无副作用。

    何谓埋线疗法?即是用多种方法,将医用羊肠线或脐带线,埋入人体的穴位上或组织里,通过它的刺激和被吸附过程,来调节经络脏腑气血功能,促使阴阳平衡,调动人体内在的抗病能力,起到了与针刺疗法和组织疗法基本相同的作用,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目的方法,称之谓"埋线疗法",又由于"线"犹如针似在穴位上的长期刺激,埋一次线相当于针刺20-30次的效能。因此,亦可称之谓"长效针感疗法"之一。

    那么埋一次线相当于针刺20至30次的功夫依据何在?也就是说埋线疗法主要治疗原理是什么?通过反复实践,不断探讨,逐步完善,现有以下五点认识:

    (一)长期刺激穴位:针刺治疗是针依一定的刺激量来激选定的穴位,通过留针、行针、起针等操作手法,使刺激循经络感应传导和调节,达到治病目的,那么针刺治疗又为什么要讲疗程呢?因为刺激量就等于药物治疗的剂量,如用青霉素等,要使血液中保持一定的药量和持续的时间,才能达到治标治本的目的,所以要按时注射,加之疾病的恢复也需要一定的过程,所以针刺疗法和许多病症都要按时,按疗程治才能达到预期目的,埋线,线犹如针,线的粗细决定了刺激量的大小和吸收时间长短,就以2号羊肠线为例,埋在穴位上,25天左右软化,45天左右才被吸收完,线在软化之前一直有较强的刺激量,这和针一次相比要大几十倍,也就是说将线埋在穴位上,就恰好把进针、留针、行针、起针和疗程融为一体,所以说埋一次线,相当于针刺20-30次的道理,就是这样计算出来,这是单从刺激量来分析的,那么埋一次线的疗效,能否达到针刺20-30次的程度呢?在这里我们用"穴位埋线麻醉"的试验过程和成功病例来加以说明。

    穴位埋线麻醉试验过程和首例成功的汇报

    1970年我们在毛主席光辉著作《实践论》的指引下,在针麻的基础上,大胆设想,进行了穴位埋线麻醉的探索,经过了反复的试验,获得了首创成功。

    设想根据

    我们在学习针麻过程中,感到做一个腹部手术需2-3人不停地捻针,掌握手法也较难,不利于战时大批伤员救治,也不利于医生少的单位手术,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找到一种只要一次麻醉即能在几天内任何时间进行手术的方法,我们将几种新医疗法在自己身上反复实验。一次发现在鼻旁沟埋线后15天,局部仍有麻木感,针刺基本不痛,这个启发使我们联想穴位埋线代替针麻的可能性,于是经过一个长时间在自己身上的试验,比较有了把握后,开始用于临床。

    试验的全过程

    一、自身试验过程:以右下腹手术为例,取穴三阴交(右)、足三里(右)、丰隆(右)在局麻下用医用埋线针把羊肠线埋入穴位处,埋线后12小时,试验者自持刀,在右下腹切开皮肤至皮下组织,连切4-5刀,刀口长3分左右,缝合3针,术中微有痛感,术后无任何痛感,甚至无伤口感,2小时后,又在右下腹另行切口3.5公分长,并用血管钳分离二层肌肉,稍后有痛感,用钳夹少些肌组织用力牵拉无痛感,钳夹多些时有胀痛感,缝合3针,术后第二天,即埋线后70小时,仍不影响正常活动,可以跑步,90小时后参加半天搬石头重体力劳动,唯石头碰到伤口时有些痛感,余均正常。110小时后,在右下腹作了第3次另行切开,切口长4公分,切开皮肤皮下脂肪,用血管钳分离肌层,见到腹膜,用钳夹组织,用剪剪组织,缝合3针均比较痛;试验者感觉与1975年10月在针麻下做下肢静脉曲张手术时的感觉差不多,120小时后活动如正常人。130小时后骑自行车出诊,来回16里山坡小路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DOC附件(138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