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2371123
缪希雍的脾阴理论 ——兼谈儿童脾阴虚的症候
http://www.100md.com 2013年6月19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921期
     笔者发现大量儿童出现脾阴不足的情况,其中相当比例的孩子喜食肉类,这是一个新的趋势,脾阴不足与肉食中添加激素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研究,需要继续深入。

    滋补脾阴不忘通调。缪希雍在使用滋补脾阴药物的时候,常常使用通调之品,比如橘皮、紫苏子、茯苓、车前子、薏仁等药物,为的是滋补不滞腻,补而不呆,气机得以流畅,从而取效更佳。

    缪希雍,是明代著名中医学家。他幼年丧父,家境贫苦,却勤求博学,不但于医书典籍中孜孜探求,还游走四方求学,终成一代名医。他对医经医方无不精通,而且于本草之学尤有心得,其诸多学术思想,至今仍有指导意义。

    缪希雍对脾胃的重要性极其关注,他认为:“谷气者,譬国家之饷道也。饷道一绝,则万众立散。胃气一败,百药难施。”所以他认为“治阴阳诸虚病,皆当以保护胃气为急。”

    但是,在缪氏之前,医家对脾阳与脾气关注较多,比如金元时期李东垣便非常重视脾阳、脾气之证治并创立益气诸方。而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的任何脏器,有阳便有阴,脾脏也不应例外。所以缪氏提倡之脾阴证治,发前人之未发,为中医理论增添了新的基石。

    但在缪氏之后,脾阴学说并未引起医家的足够重视,今天,在众多中医教材中,对此少有论及。而笔者认为,现代社会人们生活方式有了较大改变,疾病类型也随之出现新的发展趋势,缪希雍的脾阴学说,此时则有其特殊的价值。

    脾阴不足与饲料添加剂

    以往,脾阴不足之证,多与饮食不节相关。有过喜肥甘厚味者,因肉食积滞化火伤阴;有过于喜食炙烤辛辣者,因辛辣热性伤阴;有因为久病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02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