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2372986
中暑分阴阳 疗法大不同
http://www.100md.com 2013年8月1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946期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每到这个季节,人们常会头晕目眩、心绪烦躁、食欲大减、胃肠道功能紊乱等,甚至有可能患上“热伤风”、中暑、痢疾等疾病,因此,在三伏天里,一定要小心防范这几种疾病,尤其是的中暑,更需积极预防。

    三伏的“伏”字是隐伏之意,就是说在太阳大的时候,要将自己隐伏起来,不能逆天而行,不隐伏就会被夏天的邪气——暑气所伤。中暑的“中”字,形容暑热侵犯人体,来势凶猛,有如箭头石块猛烈击中人体一样。

    动而得知为阳暑静而得之为阴暑

    中医认为,暑气最易损伤人的津液。因为夏天温度比较高,人们的毛孔处于放舒张的状态,所以人体律液很容易通过毛孔以汗的形式外泄。津液外泄的同时,气也会随着汗液流失。在中医的观念里,气是依附在津液上面的,津液是气的载体,津液的蒸发时也会顺便带走一部分气,所以也会出现一些耗气的症状,比如乏力、懒言等。这就是《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所说的“壮火食气”,火大了,把气都给吃了。此时如果不及时治疗,便会出现重度中暑而晕倒的情况。大家还记得老舍的《骆驼祥子》吧?拉了一天人力车的人靠在路边大瓢大瓢地喝水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38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