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2546954
消暑汤水,一夏不离
http://www.100md.com 2015年8月11日 生命时报
     甘肃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副教授 宁艳梅

    高温湿热使人心烦气躁、食欲不振、体倦乏力,而立秋后,暑热中又会多一分“燥”,人体极易感觉不适。中医里清热润燥离不开汤汤水水,食用清热养阴、健脾益气的药茶、饮料和粥汤乃暑月养生之良法。

    热茶是最佳的消暑汤水,绿茶或花茶配伍薄荷、金银花、桑叶、菊花、胖大海、枸杞、冰糖,更具清热除烦、养阴生津之效。

    夏日饮品首推酸梅汤,它曾为清宫御膳房所制。自制酸梅汤可用乌梅10~15枚,山楂30克,陈皮10克,甘草5克,洗净后浸泡半小时,加2000毫升水煎煮,水沸后小火炖煮1小时,关火加入冰糖,放凉即成。

    消暑药茶则对于暑热病症有一定治疗作用。清络饮(荷叶、金银花、丝瓜络、西瓜翠衣、扁豆花、竹叶各6克,水煎服)可缓解轻微中暑。香薷饮(香薷4克,白扁豆、厚朴各2克,煎汤代茶)治疗立秋后常见的阴暑证最佳。夏季乘凉饮冷而外感风寒,表现为恶寒发热、头重身痛、腹痛吐泻、舌苔白腻,即阴暑证。清暑益气汤(西瓜翠衣30克,西洋参5克,麦冬9克,竹叶、荷梗、知母各6克,石斛、粳米各15克,黄连、甘草各3克,水煎服)具有养阴生津之效,主治暑热气津两伤,表现为身热汗多、口渴心烦、体倦乏力、脉虚数,但舌苔厚腻者不宜使用。

    粥可顾护脾胃、补充水分,宜选择健脾、祛湿、清热的食物,如绿豆、红豆、黑豆、薏苡仁、莲子、荷叶、山药、百合、银耳等与大米熬粥食用。汤品以老鸭汤为佳,鸭肉性寒凉,与竹笋、莲藕、冬瓜、菌类等炖汤,配生地、麦冬、党参、大枣等,可养阴益气,缓解暑热耗气伤阴引起的体倦乏力。▲,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