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2881210
周文王与《易经》
http://www.100md.com 2016年9月22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4559期
     医和医缓(七律)

    晋王淫乱祸萧墙,噩梦不休求妙方。

    医圣望闻知脏腑,毒邪泛滥入膏肓。

    药针罔效沉疴绕,寿命难尝新麦香。

    应验如神惊四海,岐黄绝技放光芒。 (张发荣)

    风入松·医和

    富强秦国太医多,杰出数医和。身怀绝技回生术,惊邻国,华夏名播。晋国君王危疾,重金延请扶瘥。

    神医明断坠情河,云雨酿沉疴。山穷水尽生机毁,救无药,将见阎罗。应验如期西去,医名永世讴歌。 (张发荣)

    春秋时期,秦国的经济、文化比较先进,医学也处于领先地位,有“秦多名医”之誉,医缓、医和即其代表。那时的人一般没有姓,所以,医缓、医和中的“缓”“和”是他们的名字,“医”则是他所从事的职业。

    《左传·成公十年》中记载,晋景公病重,求医于秦,秦国派医缓前去诊治。医缓诊断之后,说:这个病在肓之上,膏之下,用火灸不可,针刺又达不到,用药也到不了膏肓,不可治了。不久景公果然不治而死亡。这之后,人们就常用“病入膏肓”来指代病重难治。后来晋平公患病,秦国又遣医和去为他治病。医和分析病因是“近女室”,并用阴阳、四时、五行、五声、五色、五味、六气等来解释病因,准确地预言了晋平公的生死和晋国的存亡。通过医和的诊病过程,说明当时人们对六气等不同病因已有了初步认识,并涉及阴阳学说、人与自然及人应节欲以养生等医学基本思想,中医学理论正在逐步形成和发展。, 百拇医药(栏目主持:杨殿兴 胡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