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逸趣
编号:12994014
丰子恺拜师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月3日 生命时报
     丰子恺刚开始创作漫画时,尽管掌握了基本技艺,但作品始终缺少一种韵味,让人觉得有些呆板。他很苦恼:怎样才能突破眼前的创作瓶颈呢?

    为了解开心中困惑,丰子恺专门去拜访一位绘画大师。平日里,这位大师忙于创作,基本上不接待来客。丰子恺去了4次,都被大师拒之门外。直到第五次,大师才同意他进门谈话。见到大师后,丰子恺拿出自己新创作的作品,毕恭毕敬地说:“老师,我创作已有数载,只是囿于天资愚钝,始终无法提高技艺。还请您指点迷津,学生在此感激不尽。”这位大师粗略看了几眼作品,也没有说什么,直接在纸上画着什么。丰子恺不敢造次,只能在一旁等待。一个小时后,大师画完两幅作品。其中一幅画,上面的图案密密麻麻;而另一幅画则留有空白。大师对一脸疑惑的丰子恺说:“你的问题,我已经在这两幅画中回答你。至于如何改进,就要看你自己的修为。”

    从大师家里回来,丰子恺反复揣摩两幅画背后的深意:相比之下,留有空白的那幅画更加传神、更有灵气。茅塞顿开后,丰子恺改变了以往作画的风格,不再把所有想表达的元素,都囊括在一幅画中。等到他成名后,有人在文章里称丰子恺“不要脸”,其实真实的意思是称赞丰子恺绘画技艺高超——他画中的人物,多数没有鼻子、眼睛,只有面部轮廓,却能把人物和景物画得惟妙惟肖。正是这种“不要脸”,才造就了顶级大师的妙笔。▲, http://www.100md.com(嵇振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