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 正文
编号:13257480
在心理科建设中融入中医文化基因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0月20日 中国中医药报第4767期
     心理科应主动与关联科室开展合作,提高其他科室对心理疾病的诊断准确率和治疗有效率,也为心理科导入大量患者群,使得心理疾病与心身疾病患者得到准确、快速、有效的治疗,减少患者病痛,促进心理科室的发展,提升心理科在全院诊疗服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中国文化背景下成长的患者,人格中充满中国文化基因,因此在认知层面的许多缺失与偏颇,同样需要健康的文化基因来补充、修复,才能逐步纠正患者的错误认知,改变其情绪,完善其意志,使其危害自身精神、家庭环境与社会安定的病态行为彻底得到扭转。

    自鸦片战争以来,西医药进入中国接近200年,中西医从论争到结合,达成了相对和谐的状态。但是,中西医面临心理疾病时,都不具备优势。西医偏重药物,从生物学角度调节情绪变化中的生化物质如多巴胺、五羟色胺等,调解患者的情绪,从而控制其意志与行为。中医则通过情志调节,改善患者的情绪。两者都有一定的效果,但都有一定局限性。即便病情得到控制,当患者受到与引发疾病等量程度的外在刺激时,疾病就会复发。因此大量心理与精神疾病患者,在心理治疗缺位的情况下,只能靠终身服药来维持,生命与生活质量都不尽人意,给家庭甚至社会都带来不利于和谐的因素。

    随着医学的发展,中医心理学这门新学科兴起,优势鲜明、特色突出,目前该学科最具代表性的技术是汪氏人格倾向量表和忆溯性人格发展量表(WMPI)和低阻抗意念导入疗法(TIP)。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理科在中医心理学方面的研究走在了全国前列。

    现在,我们来重新审视中医临床心理科室的现状和发展机遇。

    中医院心理科建设尚不完善

    据统计,到2015年底,我国县以上国有中医医院3267家,具有心理类科室的不足100家,基本以三甲中医院为主。在这些医院里,心理类科室有许多不同名称,如神志科、情志科、心理科、心身医学科、治未病科等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03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