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药 > 针骨专业 > 针灸治疗 > 正文
编号:13256864
铜人——中医针灸的传承印记 庆祝“中医针灸”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7周年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1月17日 中国中医药报第4783期
     2010年11月16日,“中医针灸”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铜人,作为中医针灸的重要标识,是中医针灸几千年沉淀的传统、文化、认知、技艺的结晶,其流传演变史充分体现了中医针灸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创性、传承性、活态流变性。正如在“中医针灸”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时,我们在申报文本中所论述的:“作为该遗产世代传承的见证,创制于宋代(公元1026年)铜质针灸穴位人体模型等,是传承习得中医针灸的重要参考,至今仍然为该遗产的存续与再创造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中医针灸”申遗成功7周年和“世界针灸周”(11月16-22日)之际,中国针灸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作为中医针灸非遗申报、传承、保护的主要单位,特撰写此文以纪念。

    铜人是中医针灸的印记与标识。针灸铜人是中国古代医学家发明的供针灸教学用的青铜浇铸而成的人体经络腧穴模型,古人在人体铜像身上刻上经脉、穴位,用于针灸教学、医疗和考核,不仅是早期中医针灸标准化的先驱,也是中华医药传承和发展的活态载体,对中医学的传承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早期的针灸模型

    制作模型,用于学习和教育的传统早已有之,由于时间久远和材质等原因,流传下来的已属罕见,如考古发现的东汉针灸陶人等,被一些专家学者就认为是古代的针灸模型。

    1993年,在四川绵阳双包山二号西汉墓出土了一件木人模型,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西汉人体经脉漆雕。该木人左手及右脚残缺,高28.1厘米,木胎,体表髹黑漆,裸体直立,手臂伸直,掌心向前,体表绘有纵形红色19条线。多数专家认为这些线条与经脉内容相关,说明早在汉代即已出现了与经脉相关的人体模型,它要比针灸铜人早千余年,可以称之为针灸铜人的早期印记。

    1982年,在河南南阳医圣祠里,出土了一具东汉晚期制作的女形陶人,被称之为“东汉针灸陶人”。该陶人为国家一级文物,身高24厘米,胸宽7厘米,四肢已残缺,造型质朴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44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