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 正文
编号:13255213
疏肝、柔肝、平肝解析
http://www.100md.com 2018年2月12日 中国中医药报第4831期
     中医临证中,肝之病变尤为常见和复杂,治法也因此多种多样。一如清代医家王旭高所言“肝病最杂,治法最广”,并称“能治肝者,治百病”。王旭高为之总结出治肝三十法,可谓对肝之证治论述至为详尽、精当。这些治法大都指意明确,相应方药也较明晰无疑,实际运用中易于把握。临床对疏肝、柔肝、平肝三法,却时见误解误用。兹加以辨析、厘正。

    疏肝——木郁达之

    疏肝也称疏肝理气、疏肝解郁,是遵循“木郁达之”(《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而确立的治疗肝气郁结的方法。肝属木,性喜条达而恶抑郁,职司疏泄,维系着全身气机升降出入的通畅,调节着精神情志活动,促进着脾胃的受纳与运化,主司着气血运行,还影响着水液代谢。因此,一遇违心拂意,或抑郁,或恼怒,即可致肝气不舒,疏泄不及则为郁,久不释怀则可成为多种病变的基础,进而病变丛生。临证除见与肝气郁结本身的症状外,如两胁胀痛或窜痛、胸闷不舒,精神抑郁,情绪不宁等,还可见“侮脾,乘胃,冲心,犯肺,挟寒挟痰,本虚标实,种种不同”(《西溪书屋夜话录》)。如犯胃乘脾则可见脘腹胀满、嗳气吞酸、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痛腹泻等,阻碍气血运行则可致头、胸、胁、乳房、脘、腹等多个部位疼痛,痛经、月经不调等。上述过程舌象或少有异常,脉象则以弦为主。治疗常用药物有柴胡、青皮、川芎、枳壳、香附、郁金等,方选四逆散、柴胡疏肝散、七气汤等。

    柔肝——非柔润不能调和

    柔肝也称养肝,是治疗肝阴虚、肝血不足的治疗方法。肝主藏血,一方面可濡养自身,制约肝之阳气,维持肝之阴阳平衡,保障疏泄正常行使;另一方面可调节血量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03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