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18.03.30
编号:75829
深夜,家属突然说 “不化疗了”
http://www.100md.com 2018年3月30日 生命时报 2018.03.30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住院医师 沈子妍

    在一个寒冷冬夜的11点半,我接到了科里护士的呼叫,震惊地得知:D先生的妻子刚刚提出,约好明天进行的化疗,他们不想做了。

    D先生是我在管理的一名肿瘤病人,不幸得了肺小细胞癌,且已有全身多处转移。小细胞癌恶性度很高、生长极快,如果不接受治疗,肿瘤细胞将不断生长、播散,不消几个月,这条鲜活的生命就会被吞噬。但小细胞癌同时对放化疗高度敏感,如果病人能接受全身性化疗,他的生命便会得以延长。在之前的沟通中,呼吸科副主任医师胡洁和徐晓波医生、李佳\u65fb医生,以及我这个管床医生,给D先生和家属详尽地交代了病情,提出了最适合他的治疗方案——化疗,这也是对抗病魔的唯一武器。病人家属在知情同意书上签了字,拟定于第二天化疗。没想到,就在这个夜晚,D太太又反悔了。

    得知消息的我立刻来到护士台,满面愁容的D太太一见到我,顿时眼中泛起泪光,软软地靠在墙上。我扶着她到办公室里坐了下来。这是第一次,我和她像朋友一样促膝而谈。原来,他们反悔的原因是听家人和病友说,“伽马刀虽然贵得很,却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治疗,‘那家医院’还保证了能治好,而这里说只能化疗,还不一定治得好”。“我如果不让他去做,别人说不定以为我不舍得花钱呢……”

    我只能安慰她,让她先回去休息,随后撤销了第二天的化疗药物。回到漆黑的值班室,我的心很累、很沉。我们所学的教科书、指南都是死的,病人的意愿和在我们看来不可理喻的道德风俗,却是活生生的。我不愿放弃这个病人,于是把家属的这一决定发在了治疗组的微信群中。午夜12点,手机一震,依然在挑灯夜战的胡洁老师回复了:“病人生病已经很不幸了,我们不能眼睁睁看着他往火坑里跳啊!先把化疗药退掉,不要浪费了他们的钱,明天再和他们彻彻底底地谈一次。也许是他们理解能力有限,也许是我们查房太快呢?我明天早上的出差会推迟,大家再努力一回,也就没有遗憾了!”

    老师的一段话,就像席卷而来的火焰一般,瞬间将我内心的颓丧燃烧殆尽。是啊,为什么不再尝试一次呢?第二天一早,胡老师和我们组的医生都来到了办公室,在正常工作时间之前,将D先生的妻女请来,耐心解释了近一个小时,终于让犹豫不决的妻子认识到——她要的不是别人口中的“道德模范”,而是真真切切老公的人啊!更何况,正规的化疗每个周期只需几千元,而“伽马刀治疗”不仅治不好病,还可能花掉几十万!

    最终,妻女二人第二次在化疗同意书上郑重而坚定地签了字。到现在,D先生已在我院接受了4次化疗。令人欣慰的是,在第三次化疗前,D先生的病情评估显示,肿瘤已得到了初步控制。我们的一番努力没有白费,又为病人从死神手中换来了一段生存时间。

    “一切为了病人”,那一夜,这种精神温暖了我,为我点亮了明灯。以后的日日夜夜,我也会将这份温暖继续发散、流传下去。▲,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