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18.10.12
编号:72130
景区“一票两价”涉嫌价格歧视
http://www.100md.com 2018年10月12日 生命时报 2018.10.12
     河南省漯河市读者 张玉胜

    “本来想通过旅游放松身心,缓解工作压力,谁知被气了一路。”近期从广西旅游回来的罗小姐称,当地很多景区的票价都“分人要价”,同样一张门票,外地人就要花更多钱来买。

    对于景区门票,人们以前只听说过因时而异的淡季、旺季两种价格,如今却有了同一季节的“一票两价”甚至“一票多价”情况。比如,“本地人”和“外地人”价码不同,中国人买票而外国人免单等。在同一季节的同一景区,来的都是客,缘何却要内外有别、看人下碟?

    景区门票“分人要价”似乎有些道理。比如,土生土长的当地人对景区先期建设与后期维护做出的贡献,势必多于外地人的付出,让“自家人”掏同样钱出入“自家景点”,感情上有些于心不忍。但这种眼光、思路未免狭隘。当地人的确为景区做出了贡献,甚至“牺牲”,比如必要的房屋拆迁、修路占地等。但他们同时也是景区人来车往、游客吃喝拉撒的接待者与受益者。外地人对这些一生只去一次的景区可说是纯粹的奉献者。所谓外国人免票更是有违文化自信的荒唐之举。每年数以亿计的国人出国旅游,有谁听说哪个国家的景点免费向中国人开放?如果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在于以常看常新招揽“回头客”,价格歧视只会让游客渐行渐远。

    名胜古迹是大自然和历史文化恩赐给人类的美丽观瞻,理论意义上当属国家和全体人民所有而并非某地的私有财产。景区门票的价值在于对建设成本的回收和对维护费用的筹措。以低价“优惠”本地人的思维局限性显而易见。这道理犹如高校建在某城市,所有权仍属国家,所交学费不可能是当地人和外地人两个价。

    票价“因人而异”是国家早已明令禁止的。根据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消费者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时,有权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条件。

    旅游是为赏心悦目、休闲减压。本地人邀外地友人到此游玩,“一票两价”稍显尴尬;中国人带外国友人到此游玩,“外宾免费”更让人哭笑不得。▲,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