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热点关注 > 热点报道 > 正文
编号:13340065
禁用除草剂引各国关注
http://www.100md.com 2019年3月15日 生命时报
     受访专家:□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 杨忠岐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 蒋高明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副教授 朱 毅

    本报记者 高 阳 李 爽 高嘉悦

    近半个世纪以来,除草剂的使用提高了生产效率,解放了大量劳动力,可以说是农业生产的一大进步。而伴随它的,是越来越多的危害研究和禁用呼声。最近美国华盛顿大学对5.4万人的研究又发现,全球广泛应用的除草剂草甘膦可能会使患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风险增加41%以上。草甘膦的健康危害自此又增加了一条。

    全球广泛应用

    草甘膦是美国孟山都公司上世纪70年代初开发的内吸传导型灭生性除草剂,它被茎叶吸收后可传导至植物各个部位,不仅能杀死绿植地上的部分,还能斩草除根。因此,草甘膦问世几十年来经久不衰,如今已成为世界上产量最大、最畅销的除草剂产品之一,使用量整体保持稳步上升的趋势。

    我国于1973年首次进行了草甘膦药效实验,现在每年产量50万吨左右,占全球市场的六成以上。草甘膦在我国应用范围很广,农业上用于稻田、麦地的免耕种植,林业上用于果园、茶园、森林防火隔离带的除草,牧业上用于草原、牧场的开发和利用,它还是建筑、交通领域内大规模除草的首选。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蒋高明在接受《生命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过去农民每年要下地松土锄草好多次,极度劳累,也只是切断杂草地上部与地下部的联系,起到控制杂草和保持土壤水分的作用。直接喷上除草剂后,不用翻地,方便快捷,因此使用者越来越多。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杨忠岐告诉《生命时报》记者,草甘膦的杀灭性极强,很多农民都非常依赖它。比如,在辽宁、吉林一带,农民为了省事儿,播种完玉米就打上草甘膦,此后就不再除草了。“在打药中,他们常常会加大施药浓度,增加剂量,无形中造成农残超标。”过去也曾有过不少滥用草甘膦的报道,例如有些不良商家在养殖海参及种茶叶时,用草甘膦去除海草或杂草,结果导致草甘膦超标。

    国外也有类似的情况发生。英国环境、食品及农村事务部农药残留委员会2014年检测报告显示,英国近2/3的全麦面包中含有草甘膦,原因是农民在收割前的几天会喷洒草甘膦,让谷物更快成熟、更均匀地干燥储存,然而却导致草甘膦进入了食物链。

    安全性屡遭质疑

    由于草甘膦不仅仅停留在田地里,还会落入人们的餐盘里,全球不少研究者纷纷对其安全性提出了质疑。开头的最新研究中,“草甘膦增加患癌风险”的观点并非首次提出。早在1985年,美国环保署就将草甘膦划分为C类化学物质,即可能致癌的级别;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RAC)将其归为“人类可能致癌物”。但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等也都曾表态,草甘膦与癌症没有关联,可以安全使用。

    草甘膦是否致癌,目前仍存在不少争议,其中最受关注的要数“孟山都赔款”一案了。孟山都公司的“草甘膦比食盐还安全”“几乎无毒”等宣传语一直为人们所熟悉。然而,美国数以百计的人状告该公司隐瞒除草剂“农达”(主要成分为草甘膦)的危害。德维恩·约翰逊是原告之一,他曾在美国旧金山附近的一处学区担任场地管理员,日常工作包括喷洒“农达”,每年使用20~30次。他在工作中曾经发生过两次意外,导致身体被除草剂浸湿。之后,他被确诊患上了非霍奇金淋巴瘤,全身80%都布满了伤口,病情最糟时甚至无法讲话。2014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高级法院的陪审团决定,要求孟山都公司向约翰逊赔偿2.89亿美元。随后孟山都公司发表声明称,“农达”并不致癌,将提出上诉。

    除了致癌性,草甘膦还被认为伤肝肾、致畸形。阿根廷滨海国立大学毒理学家表示,在阿根廷的大豆和玉米种植区,由于常年喷洒大量的草甘膦,那里城镇幼童出生缺陷的发生率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英国伦敦国王学院生物化学博士迈尔·安东尼乌表示,草甘膦会损伤肝脏和肾脏的基因,还会造成神经损伤和发育缺陷,并且这些影响要累积数年才能暴露出来,时间跨度远远超出了大多数研究的范围。

    欧洲一些国家已开始禁用

    欧洲一些国家对草甘膦的破坏性影响深表关切,已经开始行动,其做法或许值得我国借鉴。

    2015年,法国通过了《绿色增长能源转型法案》,2008年和2017年,分别推出两套“植物环保”方案,计划10年内将农药使用降低50%。具体来说,到2017年必须禁止在公共空间喷洒除草剂等农业化学产品;园艺商店不能自由买卖化学农药、化肥等,孟山都公司含有草甘膦成分的产品就在限制之列。2017年11月,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宣布,将在三年内彻底禁止使用草甘膦。

    此外,在2016年,葡萄牙禁止在所有公共场所使用草甘膦;2017年,比利时政府禁止本国的园丁使用草甘膦;2018年8月,丹麦政府出台了一项禁止在收获前喷洒草甘膦的禁令;2018年,印度粮食主产区的旁遮普邦政府下令禁止草甘膦在该地区销售。旁遮普邦政府官方发言人表示:“草甘膦被视为具有致癌性。印度医疗教育与研究院的专家也认为,该化学物质还能引起其他健康问题,具有改变基因的潜在可能性。”2019年2月,印度喀拉拉邦也宣布禁止销售、分销和使用草甘膦产品,同时颁布了防止滥用杀虫剂的措施。农业部部长说:“这是该邦为逐步淘汰农药使用所做的部分努力。”随着草甘膦的禁用,该邦被禁用的农药数量已达28个。

    规范使用,除草不伤人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副教授朱毅说,草甘膦是否致癌还在“不大可能”和“很可能”之间打转,目前还没有板上钉钉的人类研究证据能证明草甘膦是因,癌症是果。但如果某项暴露因子增加了致癌风险,就要对其提高警惕。

    杨忠岐则表示,草甘膦既然能将杂草斩草除根,说明其“毒性”很大,如果进入人体,可能造成一定伤害。但是,不能抛开剂量谈毒性,合理利用是可以做到“除草不伤人”的。我国很重视草甘膦农残问题,对农药的管控也更加责任明确。过去,农药领域是“九龙治水”,建厂、生产、流通、销售分别由不同部门管理。从2017年起,农业部挂牌成立了全国农药管理局,全面监管我国农药的生产、质量、销售等。国家主管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和重视对草甘膦的监管,为农民科普除草施药知识,包括不同作物的施药浓度、使用时机、如何选择高效低毒的除草剂等,以减少草甘膦的使用。

    “我国现阶段完全杜绝除草剂的使用可能不现实,”蒋高明称,一大原因就是人力机械除草成本远高于化学除草成本。因此我们最亟需改变的是除草观念。蒋高明表示,对杂草不必消灭、杀死,而要采用综合措施,做好生态除草,以草治草,或是作物轮作,不让杂草适应人类的种植规律。此外,政府要鼓励企业推行优质、低毒、低残留的化学除草剂,通过控制税费等措施,将除草剂使用风险降至最低。

    农民使用草甘膦不能随意增加剂量,并要注意个人防护,如果皮肤沾染了草甘膦,要尽快洗净,使用后,要将喷药器具反复清洗干净。▲ (高阳 李爽 高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