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19.05.07
编号:77610
调皮行为,别急着责备
http://www.100md.com 2019年5月7日 生命时报 2019.05.07
     教育孩子是件需要耐心的事情,年幼的他们有些行为常会让家长不耐烦甚至生气,有时还会忍不住责备几句。但实际上,这些行为恰恰是成长中的正常表现,需要父母们理性对待。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副教授迟毓凯提醒父母们,以下几种情况,尤其不要急着责备孩子。

    1.喜欢破坏东西。很多孩子喜欢撕东西或摔东西,新玩具刚玩没多久就变成了“零件”,许多家长对孩子这种“破坏性行为”头疼不已,但孩子此举并非故意为之。3岁前的孩子处于“动作思维阶段”,其思维主要依靠感知和动作完成,喜欢边玩边想,一旦动作停止,思维活动也就随之停止。所以,当孩子破坏玩具或撕书时很可能是在思考,想弄清眼前的事物到底是什么。面对这种情况,家长不要急于责备,可以多给孩子买一些组装类的玩具,便于拆卸重组。这一时期也要注意孩子安全,把玻璃杯、剪刀等物品放到够不到的地方。

    2.爱哭。哭是孩子的生理本能,没有学会说话前,渴了、饿了或身体不舒服,都是通过哭声表达;当孩子会说话且懂事后,会通过哭引起家长的注意,或达到自己的目的。无论哪种情况,父母最好都不要急于责备孩子,也不要立即去哄,否则容易使他们失去安全感或变得嚣张跋扈。正确的做法是,等孩子情绪稳定后和他们讲道理,说明要求不能被答应的原因,再予以一定安抚,比如抱抱他、哄他入睡等。

    3.特别好动。活泼好动对孩子来说是正常表现。年幼时,孩子注意力的维持是有限度的,小孩子精力旺盛,爱跑爱动,如果家长因为怕吵闹而不让孩子活动,甚至责备,反而抑制了他们的天性。父母们应该迎合孩子的这种率真特性,多带他们去户外活动,晒晒太阳,当孩子玩够了,自然就会安静下来。

    4.想象力丰富,爱问奇怪的问题。孩子爱提问是一个好现象,说明他善于思考、有主见,家长应珍惜这一天性,对于孩子的问题不能敷衍,更不要以“我不知道”“你怎么这么多问题”等责备或不耐烦的语气回答。面对他们的发问,父母最好认真对待,与孩子一同寻找答案。遇到实在难以解释的问题时不要觉得没面子,可以告诉孩子知识是无限的,即使大人也有不知道的事情,鼓励他们自己寻找答案。▲, 百拇医药(张筱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