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19.07.02
编号:80800
做好三件事,拯救近亿人
http://www.100md.com 2019年7月2日 生命时报 2019.07.02
     受访专家: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前主任 费和平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 张海澄

    近日,美国哈佛大学研究人员在《循环》杂志上发表一项全球性研究称,如果通过公共卫生措施进行有效干预,将高血压治疗率提高到70%、钠摄入量减少30%、避免摄入人工反式脂肪酸,会大幅降低全球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到2040年,可避免9400多万人早亡。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前主任费和平曾致力于慢性病防控近30年,还最早在美国推行了餐馆禁用反式脂肪酸的政策,在接受《生命时报》记者专访时,他说:“个人需要为自身健康负责,政府同样需要采取行动。”

    控压:基层医疗服务最关键

    “过去,中国在应对麻疹、脊髓灰质炎、肝炎等传染病方面大获成功,但目前居民主要死亡原因和疾病负担均已转变为心脏病、卒中及癌症,中国亟需在高血压防控方面取得更多进展。”费和平说,中国因高血压而死亡的人数明显高于其他慢性疾病,但没人想患上这种终身性疾病,因为从确诊的那一刻起,他们的生活就变成了每天吃药、定时监测、留意血压波动、定期随访……因疾病导致的“种种琐事”会困扰每一天。
, 百拇医药
    血压相关疾病占全球每年直接医疗支出的10%,中国18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23.2%(2.45亿),但患者控制率却仅为15%。也就是说,每7个高血压患者中,仅有1人病情得以控制。费和平表示,问题并不仅仅在患者或大众身上,而是整个医疗卫生系统。最关键的是,必须提高基层医疗高血压防控的服务水平。在所有成人基层医疗干预中,改善高血压管理能挽救最多的生命,但大多数国家的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太过薄弱,无法建立有效的高血压治疗管理。因此,需要有足够的乡村医生,发展社区卫生系统,让当地居民敢于相信并使用附近可及的医疗服务;加强护士、药剂师的介入,从不同层次处理基层患者的健康问题,拓展医生力不能及的领域。

    此外,患者就诊率低、依从性差也是高血压防治所面临的障碍。对此,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张海澄提出三点建议:

    必要时到医院“报个到”。高血压初期症状并不明显,即使有,也比较轻,如果不及时监测,人们很难意识到。建议肥胖/超重及患有肾脏、心脏或神经内分泌等疾病的儿童,若出现头疼、眩晕、呼吸急促、视力受影响、疲劳等症状,家长要带孩子到医院进行血压检查;成年人血压非同日连续3次超过140/90毫米汞柱时,应及时就诊。研究还发现,中青年血压在130~139/80~89毫米汞柱者,在15年后有65%可能进展为140/90毫米汞柱,也就是高血压。所以,中青年人血压非同日连续3次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上,要尽早干预,必要时可以采用药物治疗。
, 百拇医药
    小习惯提升用药依从性。设定手机闹钟,提醒每日按时服药;药物可按天、按顿提前分好,放于家里的餐桌表面醒目位置(尤其是水杯旁);在外出的背包和办公室等地方,备好少许药品,以防药物漏服后能及时有“替补”;高龄、健忘者建议在药物旁边放一个台式日历和笔,服药后立即在当日勾画标记,以免漏掉或重复吃药。如果不小心漏服,不要盲目补服或加量。补服前,患者需测量血压值,根据血压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尤其是夜晚,血压会慢慢降低,夜间必须补服药物时最好减半剂量,以免夜间血压过低导致心脑血管事件。

    控制高血压危险因素。除遗传因素、高血压家族病史这一内因,高血压发病还和多盐多油、吃太多、运动太少、精神压力大、睡眠差等外因密切相关。此外,高血压不是中老年人“专利”,我国大约有3%~4%的儿童已患上高血压,儿童期血压偏高,成人后会比血压正常者更容易发生高血压。因此,血压干预要覆盖所有人群,保持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各种危险因素,而且,越早开始越好。

    减盐:主战场是每个家庭的厨房
, http://www.100md.com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健康成年人每天盐摄入量应控制在6克以内,高血压患者应控制在1.5~3克。但是,我国居民平均每日盐摄入量为10.5克。相关数据表明,中国每年有300万例死亡与高盐饮食有关。盐摄入量过多会增加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以及肾脏疾病的风险。数据表明,减盐干预每投入1美元可节省19美元医疗成本,是世卫组织推荐的最佳人群干预措施之一,也是最具成本效益的改善人口健康的方法之一。

    坏厨子用盐,好厨子用香料。费和平说:“减盐的主战场在厨房。食物并不是放盐才好吃。如果肾功能正常,人们可用低钠盐替代普通盐;用一些香料来替代咸味,炒菜时,加入青椒、蕃茄、洋葱、香菇等食物一起烹煮,可增加菜肴的口感,胡椒、芥末也有相同的增味效果;也可合理搭配食物颜色,看起来更有食欲。”此外,甜味会降低味觉对咸味的感知,但酸味却会放大咸味。烹饪时,可尝试加适量醋。

    阶段性减盐。“事实上,日常盐摄入量减少20%,大多数人不会感受到太多口感上的差异。如果感觉一次性减盐太过痛苦,可以尝试阶段性减盐,即每月或每年减少5%的盐摄入量。”费和平说,长此以往,人们就会逐渐适应清淡口味,这时再进食重口味食物,反而不适应。
, 百拇医药
    避免日常“藏盐大户”。加工肉制品、腌制食品、果脯类、腐乳等都是高盐食品,要少吃;酱油、番茄酱、甜面酱、味精、鸡精等含钠量较高的调味品也要少放;白面包片、方便面、披萨饼等也是隐形藏盐主食,不可大量食用。

    消除人造反式脂肪:其实很简单

    世界卫生组织计划,在2023年之前,彻底清除全球食品供应链中使用的人造反式脂肪。反式脂肪主要来自两类:一类是主要存在于牛羊肉和牛羊奶中的天然反式脂肪,其含量并不高;另一类则是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人造反式脂肪,主要存在于植物起酥油、人造奶油、油炸食品、烘焙食品等之中。“对蛋糕等烘焙食品来说,人造反式脂肪是‘好伙伴’,可帮助其‘造型’,延长保存期限;对人体来说,即使添加量极小,也是一种危害心血管健康的人工化学物质,每年可导致全球50万人死亡。”费和平说,食物中完全可以用健康的油脂取代人造反式脂肪,对食物口感也不会有太大影响,总体而言,与其他慢病防控措施相比,消灭人造反式脂肪是最简单的,所有国家都能成功摆脱其危害。
, http://www.100md.com
    政府制定禁令大有可为。费和平表示,人造反式脂肪的最主要来源是食品企业。因此,最有效的方法是政府出台禁令或限令,从食品企业下手。例如,泰国自今年1月9日起开始“禁反式脂肪”,他们只有3家工厂生产反式脂肪,所以成功可能性很大;美国则在餐馆禁止使用反式脂肪,使得居民体内反式脂肪水平大幅下降,自2018年6月起,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要求,所有加工食品中必须去除部分氢化油。政府的禁令必须严格实施,一般可以给食品企业1~2年的时间去适应,让他们寻找可替代供应链。

    少吃相关食物。含代可可脂巧克力、薯条、冰淇淋、蛋糕等含有氢化油的食物,能不吃尽量不吃。张海澄表示,长时间高油温烹饪会产生少量反式脂肪,所以油炸食品尽量别吃。烹饪时,避免油温过高和反复煎炒烹炸,别等油锅冒烟了才开始炒菜,可将筷子插入热油中,如果开始冒小气泡,就说明油温已足够。

    消费者看清食品标签。《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规定,如果100克或100毫升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含量低于0.3克,就可标为“0”。消费者可仔细查看配料表中,是否有“氢化、精炼、起酥、植脂、奶精、代可可脂、人造奶油”等字样,如果有,尽量少买。▲, 百拇医药(王冰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