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用药 > 信息
编号:13782900
万古霉素,从创造奇迹到逐渐失宠
http://www.100md.com 2019年7月16日 生命时报 2019.07.16
     万古霉素,从创造奇迹到逐渐失宠

    上海瑞金医院药剂科副主任、上海市执业药师协会副会长 石浩强

    在抗生素问世之前,人们对于感染始终束手无策,很多人死于细菌感染。直到1928年英国人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人们才真正地找到了对抗细菌感染的利器。但是青霉素并不能够杀灭所有的细菌,且细菌也会变异,产生一定的耐药性。为了应对威胁,人们不断研制和开发新的抗菌药物。1958年,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批准了一款“巨无霸”抗菌药物——万古霉素。时至今日,万古霉素在临床使用已60余年,它仍旧是超级抗生素,是对抗革兰氏阳性菌感染的最后一道防线。

    20世纪前期,链霉素、氯霉素、四环素等药品的成功上市和广泛使用给了各大制药公司以极大的鼓舞,并掀起了一股从土壤中寻找新抗菌药物的热潮。在青霉素被发现20多年后,研究人员从一位传教士采集的印度尼西亚婆罗洲丛林土壤里分离出了代号为05865的物质。通过研究,科学家们欣喜地发现05865对革兰氏阳性菌有很好的抗菌效果,对于一些青霉素耐药菌也非常有效,甚至对葡萄球菌也有强大的抑制和杀灭作用。

    第一位“吃螃蟹”的,是一个足部手术后并发感染的患者,他因为伤口感染了耐药的葡萄球菌而面临被截肢的命运。医生尝试使用了05865,一个疗程之后奇迹出现了,患者的感染消失,脚也保住了,最终康复出院。于是,制药公司将该药物命名为万古霉素(英文的原意取自征服、战胜之意)。由于该药强大的抗菌作用,被医生作为临床上对抗难治性感染的最后防线。

    起初,万古霉素被用来治疗耐青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但随着头孢菌素类药物研究的持续发展,耐青霉素的细菌似乎已可以被头孢菌素有效杀灭了。再加上万古霉素需要静脉滴注,口服生物利用度低,限制了其作为一线用药的可能。此外,由于早期制药工业提纯工艺较差,万古霉素成品纯度不高,存在较强的耳、肾毒性。虽然随着工艺的发展,其纯度已达了95%以上,耳、肾毒性明显减少,单独使用已很少发生严重的肾损害了,但万古霉素的“江湖地位”仍在逐渐降低,已经被降级到最后一道防线的一线用药,常规临床治疗则被替考拉宁、利奈唑胺、达托霉素、头孢吡普等新型抗菌药物替代。

    目前,万古霉素的应用仅限于耐甲氧苯青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的系统感染,以及难辨型梭状芽孢杆菌所致的肠道感染和系统感染。常规用静脉给药,可用于治疗复杂的皮肤感染、血流感染、心内膜炎、骨关节感染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所引起的脑膜炎等严重感染;口服给药仅用于重度难辨型梭菌性结肠炎。该药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过敏、注射部位疼痛,偶有听力的暂时丧失、肾功能损伤等。

    虽说万古霉素在临床上被当作重症感染治疗的保留手段,但仍然无法避免细菌耐药的问题,最为常见的是肠球菌(VRE)及金黄色葡萄球菌(VRSA)。随着耐药菌株的泛滥,要保证人类健康的“最后一道防线”不被微生物击溃,合理、安全、规范、有效地使用抗菌药物才是真正的王道。▲,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