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3784080
场面话,有时是种尊重
http://www.100md.com 2020年3月31日 生命时报 2020.03.31
     安慰他人 缓解气氛 表达友好

    场面话,有时是种尊重

    受访专家:北京大学精神卫生博士 汪 冰

    本报记者 张筱悦

    “改天一起吃饭”“新发型真好看”“要帮忙的话说一声”……生活中我们常听到类似的场面话,既无法解决实际问题,也很少会落实到行动。不少人都觉得场面话没有意义、华而不实,但又免不了。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博士汪冰说,场面话是在合适的场合,说一些顾及对方面子的话。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场面话的作用主要是满足社会交往中人们的心理需求,起到安慰他人、缓解气氛、表达友好的作用,多用于职场、社交活动等较为正式的场合,或是浅层的人际交往。比如在公司聚会上,有同事当着大家面邀请你聚餐后一起去唱歌,可你不喜欢唱歌,也想早点回家休息。若当众拒绝,对方会很尴尬,其他人也可能误认为你俩不合。但如果你回答:“今天就不了,太晚了,改天我约你,咱们唱个尽兴。”虽然也是拒绝,且谁也不知道“改天”是哪一天,却可以表明自己不去只是因为太晚了,换个时间肯定会去。这样既能让大家理解你,也不会让气氛太尴尬。此外,自古以来我国就十分看重礼仪,待人接物尽量客气,讲话尽可能委婉,不当面拒绝,多顾及“场面”,是一种礼仪和文明的体现,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然而,场面话虽“动听”,但如果说得太多或不得体,也会显得“见外、不真诚”,不仅不能拉近与他人的关系,还会让人觉得说话者“油腻”,甚至产生反感。因此,把握“场面话”与“真心话”之间的关系很重要。对此,汪冰给出一些建议:

    1.分清场合选择说话方式。在较为正式或喜庆的场合上,还是要说一些场面话,比如工作会议、公司年会、亲友婚宴、大型亲友聚餐等,因为这类场合中往往人数众多,除了与自己相识的人,还有可能存在其他不太熟识的人,如果说话太过随意或直接,可能会“误伤”他人,或是让不了解你的人产生误会,留下坏印象。此外,即便是亲友聚会,如果是比较喜庆的场合,最好也选择一些顺耳的场面话,既然去参加肯定不是为了砸场子,以免扫兴影响亲友之间的关系。

    2.看对方的心理需求。有时候谈话不在公共场合,只发生在两人之间,那就要看对方的心理需求。当有人敞开心扉找你倾诉时,最好用较为真诚的方式与之交谈。如果你的回应全是场面话、空话,会让对方觉得你不把他当朋友或没用心听。但如果是偶遇或在随意场合下的两个人,比如下班时经过别人办公桌,发现对方还在加班,此时如果说一句“还在忙啊,辛苦了,需要帮忙就说话”,即便只是“客气”,对方也会感觉很舒心。

    3.如果“真话”太难接受,可适当说些场面话。真心话确实让人觉得真诚,但有时真话会伤人。当真心话太伤人或太难听时,不妨换一种表述方式,说些场面话。即便对方听出来也不会觉得你不真诚,反而会觉得你顾及其感受,很懂事。比如,比起直接告诉对方“你的情况很严重”,不如换成“情况虽然不容乐观,但是如果努力想办法还是有希望的!”▲,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