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四季保健 > 夏季 > 疾病预防
编号:10121570
夏季谨防五类传染病
http://www.100md.com 2002年6月20日 《健康时报》 2002.06.20
     王晴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各种各样的细菌病毒格外活跃,进入6月,腹泻病和传染病的发病率急剧上升,应从现在开始预防。

    腹泻流行病

    传染源 感染性腹泻由细菌、病毒、细菌毒素及某些寄生虫等生物病原引发,非感染性腹泻由非生物病原引起,如腹部受凉、消化不良、过敏刺激、药物反应及其他非肠道感染。

    症状 病发开始主要是腹泻,常伴有痉挛疼痛。不久将会转化成水样便或黄色稀便,慢慢发展为便血和肠出血,最后可能会转成尿毒综合征等病,难以医治。

    急性细菌性痢疾

    传染源 痢疾杆菌会随病人或带菌者粪便排出,通过生活接触、被污染食物、水源或苍蝇等方式传播。任何降低抵抗力的因素如受凉、过度疲劳、营养不良、暴饮暴食或其他慢性疾病均有利于它的发生。

    症状 急性发热、阵发性腹痛、腹泻时有黏液或脓血便、明显有肛门下坠感、左下腹压痛。中毒性菌痢易发生于2至7岁儿童,症状多为高热腹泻或无腹泻,表现为惊厥、嗜睡或面色苍白、四肢冰凉、口唇发绀、皮肤发花、血压下降及意识不清。

    医生建议:一般应口服补液,明显脱水者应静脉补液。抗菌治疗用环丙沙星等喹酮类药物,儿童可选用三代头孢菌素或磷霉素。中毒性菌痢则需及时送医院抢救、治疗。

    沙门氏胃肠炎

    传染源 沙门菌存在于猪、牛、羊、狗、鸡、鸭及鼠类的肠道、内脏与肌肉中,当人们进食未煮熟的被污染肉类、内脏或蛋制品、乳类后,会感染发病。

    症状 急性胃肠炎常伴有发热、呕吐、稀水样便,少数有黏液脓血便;伤寒型肠炎症状类似伤寒,患者会持续发热,可能伴有肝脾肿大;败血症型肠炎可能有局部感染。

    医生建议:应以及时补液及对症处理为主,婴幼儿及年老体弱者应用抗生素治疗。

    病毒性肝炎

    传染源 人们外出旅游、游泳、进食海鲜、生冷蔬菜和水果都会大大增加感染甲肝和戊肝的机会。

    症状 甲肝和戊肝发病时特点相似,多数病人症状初起类似感冒或胃病,有发热、怕冷、疲乏无力、不思饮食、恶心、呕吐、厌油等现象,容易被误认为是感冒或胃炎。一般患者几日后会退烧,但尿色渐深,出现眼和皮肤变黄,肝区疼痛等,此时肝功能异常、肝脾肿大。

    医生建议:甲肝和戊肝急性期传染性强,需要住进医院隔离治疗。一般只要治疗及时,充分休息,预后良好。

    流行性乙型脑炎

    传染源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多数为隐性感染,猪是主要的传染源,病毒通过蚊虫传播。

    症状 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以及脖子硬等。病程第3天会出现惊厥或昏迷,重者出现呼吸衰竭。

    医生建议:治疗上控制体温于38.5度以下,可以采用冰水敷、酒精擦浴及药物等方法。(摘自6月10日《京华时报》王晴/文),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