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健康新闻
编号:10124322
还义诊一个清白
http://www.100md.com 2002年12月12日 《健康时报》 2002.12.12
     本报记者 胡迎新

    有关部门日前在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举办的精神卫生知识展览早已结束。但是,记者在劳动人民文化宫里的所见所闻,至今挥之不去。

    那天,记者进入劳动人民文化宫,眼前一片红色横幅,细看全是一些机构在搞义诊。在记者接近义诊区时,迎面而来的是一群操着南腔北调的人不断拦住过往行人,递送宣传品。整个义诊区域人声鼎沸,熙熙攘攘,就是见不着“精神卫生知识展览”的横幅。每处义诊摊位前都坐着一溜穿白大褂的医生模样的人接受一群群老年人的咨询。记者还听见某位“大夫”说:“我们公司与美国××公司联合研制的治疗糖尿病的保健食品,曾经有好几个人当初是被抬到我们公司的,吃了几盒这种药,人家现在都能下地走了。”记者几经询问,才知精神卫生展览在里面东配殿。宽广的东配殿,人迹寥寥;殿前门可罗雀,与前院义诊处的门庭若市形成鲜明对比。我国精神病患病率达13.4%,精神病患者1600万,专家们忧心忡忡地指出:随着社会竞争加剧,生活节奏日益加快,我国精神卫生问题愈发严重。儿童行为问题、学生心理卫生、老年期精神障碍、酒精与麻醉品的滥用以及自杀等社会问题与日俱增。如此重要的展览,却受冷落,令人遗憾!

    记者入殿向主办单位的人索要宣传资料,他们却说:“昨天是开幕式,都发给记者了。”一位在殿内转了一圈的老人说:“这么好的展览怎么会没有资料了呢?你们看看门口那帮人(义诊者),那种宣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值得你们学习。看来没有利益驱动,宣传的积极性就是不一样。”老人的话确实值得我们举办科普类知识的部门思考。我们该如何提高医学科普知识展览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群众参展,更好地普及医学科普知识。别让百姓再盲目迷信江湖医贩,中了他们的圈钱伎俩。其实媒体多次揭露所谓“义诊”的真相,但是类似活动仍如火如荼;还有那么多病急乱投医的中老年人,甘愿把大把的银子让这些医贩圈走。我们不能仅仅指责这些无助的百姓无知。如果我们的一些国家单位,不为创收而急功近利,不为假仁假义者出租经营场所,他们就无法披着义诊的外衣,行义之虚,得利之实,蒙民之财。何况卫生部曾三令五申:“义诊是一项社会公益活动,不能收取任何费用,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打着义诊的幌子推销药物和保健品。”

    我们呼吁国家相关部门把义诊活动纳入行业管理,规范其行为,返义诊之初衷和本意,还义诊一个清白。,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