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两性时空 > 两性健康
编号:10124597
别让艾滋病吓着孩子
http://www.100md.com 2002年12月26日 《健康时报》 2002.12.26
     本报记者 李海清

    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位高中学生接触到一位令他心动的女子,他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与这个陌生人发生了性关系。不久,他得知女孩子是卖淫女,而且来自艾滋病的高发地区,从此他就陷入了艾滋病的恐惧之中。随后,尽管他熬过了难忘的6个月窗口期,艾滋病病毒阴性检验报告也无法抚平心灵的伤口。他带着这个沉重的心理包袱走进高考考场,虽然有机会进入北京一家高等学府学习,但是对艾滋病的恐惧愈演愈烈。渐渐地,他认为自己走到了绝望的边缘,没有任何理由再活在世上。学校老师在发现他有异常表现后,及时将他送到心理门诊,请医生为他治疗心灵的创伤。经过几次深入地交流,这名男大学生终于哇地一声大哭起来,倾诉出心底的秘密。

    北京性健康教育专家胡佩诚告诉记者,如果这名大学生当年没有考取北京的大学,没有在这种精神卫生比较发达的地区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治疗,很可能会发生不可预料的意外,严重的将导致自杀。目前我国艾滋病死亡高峰在25岁到40岁之间,病毒潜伏期大约是7年到15年,人们不难发现,大多数艾滋病患者的病毒感染是在青春期。胡佩诚认为,普及艾滋病预防知识,最怕不对孩子公开谈。

    据悉,我国10~20岁的青少年超过3亿人,每年约有2000万人进入性成熟期。在这个庞大的人群中,孩子们的性健康状况不容忽视。在2001年北京“两会”上,100余名政协委员提交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北京市有48.8%的中学生对婚前性行为持认可态度,其中有9.9%的学生甚至认为一见钟情就可以发生性行为;34.5%的男生和40.5%的女生不知道淋病是性传染病。

    胡佩诚还认为,性健康教育上的三大误区正在阻碍艾滋病宣传,一些人认为青少年对性知识会随着发育自然而然地了解,不必予以教育;还有人认为不讲,学生不知道没关系,但是讲了反而会起到教唆的反作用;更有人认为性知识内容简单,无需更多了解,对青少年成长无益。为此,他建议艾滋病预防知识要从小普及,未成年人预防艾滋病知识的学习应该与性健康知识同步进行,最好借鉴瑞典,提前到小学。,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