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医院 > 医院动态
编号:10124726
协和:给艾滋病人减负
http://www.100md.com 2003年1月2日 《健康时报》 2003.01.02
     西方发达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盛行的鸡尾酒疗法,其昂贵的药物和价格不菲的病毒检测需要强大的经济后盾。不规范治疗和巨额费用仍是制约发展中国家艾滋病病人生存率的瓶颈,中国的医生也一直在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艾滋病治疗方法和艾滋病病毒检测手段,北京协和医院“HIV/AIDS的临床诊治和免疫病理研究”近日喜获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

    本报特约记者 段文利

    从著名艾滋病专家王爱霞教授1985年发现我国第一例境外艾滋病人以来的17年里,北京协和医院艾滋病课题组在这一领域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他们所开创的中国艾滋病临床学和免疫病理研究、制定的中国艾滋病治疗“国标”等等,推动了国内关于艾滋病研究的几个关键性进程,王爱霞教授牵头的北京协和医院“HIV(艾滋病病毒)/AIDS(艾滋病)的临床诊治和免疫病理研究”获得2002年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自然是水到渠成。

    1995年,北京协和医院在国内医院中首家建立了P3实验室,开始在医院中分离和研究HIV病毒,同年,由王爱霞教授牵头制定了我国艾滋病治疗的国家标准,标志着我国开展艾滋病诊治工作走向规范化。课题组发表45篇论文,年轻学者李太生副教授还因此获得了法国维多利亚雨果奖。
, 百拇医药
    在科研、临床诊治上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同时,课题组更注重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经济、简便、可靠的病毒检测和治疗手段。

    在AIDS患者中合并PCP(注: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感染较为多见,国外诊断PCP的方法在国内目前很难开展,为此,课题组在国内首先建立了痰涂片用姬姆萨等法,真正实现了操作方便、价廉。

    进口药物的昂贵限制了艾滋病人的有效治疗。临床上,专家们主张核苷酸类和非核苷酸类或蛋白酶抑制剂之中3药联合使用,但目前在国内只有3种核苷酸类药物仿制成功,李太生副教授特别担心地提到:一些没有经过艾滋病诊断与治疗系统训练的基层医生,抱着“给药总比不给药好”的观念,会错误地将单药用在HIV阳性病人身上,导致这类病人在短短半年后百分之百地产生耐药性,给治疗带来极大的困难。所以,李教授建议,有平均8~10年潜伏期的HIV阳性携带者,前5~6年不需治疗,只要定期检测即可。

    即使这样,如果沿用西方病毒载量检测的方法,每次1500元以上的费用对中国的AIDS患者来说,也是一笔不菲的开支。李太生教授通过对比200多例该类病人病毒载量曲线和免疫激活细胞亚群数量曲线,发现上述两个变量高度正相关。这一发现给了他很大的启发:如果用每次100元左右的免疫激活亚群取代只能在北京、上海等6个城市开展的昂贵的病毒载量检测,对HIV和AIDS的监测费用将会出现质的改变。以上发现在不久前召开的东南亚国家艾滋病会议上引起了与会者的广泛关注。

    一位40多岁的女性晚期AIDS病人,今年3月在协和医院感染科中西药联合治疗下,病人目前免疫细胞数已上升,生存期明显延长。像这样的病例在协和医院已有20多例。免疫功能重建不仅是艾滋病研究上一个观念的突破,更重要的是给“九死”的病人带来了“一生”的希望。

    据悉,协和医院日前已与欧盟签署了联合研发艾滋病治疗性疫苗的协议,在不久的将来,每年用三针、四针治疗性疫苗替代每日复杂的药物治疗,会是并不遥远的事情。,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