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125836
《御药院方》:中韩日三国医学交流的见证
http://www.100md.com 2003年1月27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1892期
     《御药院方》是笔者在中医古籍出版社任编辑时于1983年影印出版的,采用的底本是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馆所藏日本宽政戊午(1798年)活字本。“御药院”的设置始于宋,相当于唐朝的“尚药局”。按宋制设有勾当官、典、药童、匠等。勾当官无常员,以入内内侍充,“掌按验秘方,以时剂和药品,以进御及供奉禁中之用”;典八人,药童十一人,匠七人。从其设置看,是一个颇具规模的皇家药厂。金元时代沿袭宋制,当时规定御药院“秩从五品,掌受各路乡贡,诸藩进献珍贵药品,修造汤煎”。因此,综观御药院的职责,是收集和验证有效方剂,接收全国各地进献的珍贵药品和道地药材,按方加工炮炙,制成成药,以备皇家不时之需,或修造汤煎以进奉。而《御药院方》就是这个宫廷药厂的“验方汇编“,它和专门修制药物卖给民间的太医局熟药所的名著《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同为成方便册。因此,在宋时就有《御药院方》二卷,曾为《政和本草》所引用,但亡佚已久。

    本书编篡者许国桢,字进之,山西曲沃人,是元初有名的医家,曾经治愈庄圣太后和元世祖的病。世祖即位后,授荣禄大夫,提点太医院事,后又迁礼部尚书,并一直做到集贤大学士,死后追封蓟国公。此书是他提点太医院事时,取元太宗朝医官所集的《御药院方书》加以删补订正而成。书凡十一卷,十四门,一千零七十二方。从分类和内容看,和《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十卷,十四门基本相同。但《御药院方》收方更为完备,并且多出“洗面药”一门,内载“皇后洗面药”等,突出了宫廷用方的特色。而《和剂局方》则多“治痼冷”一门。其中如前者卷七的“急热门”与后者卷六的“治积热火症”相比较,其初起数方的方名、排列次第、主治、药味、炮制、用法等基本一致,更可证二书之间有着一定联系。

    许氏此书曾经重刻,后传入朝鲜。中医古籍出版社影印所据的日本皮棉纸线装本,首行作“癸巳新刊御药院方”,书口有“精思堂”字样,目录后有“颐真堂记”、“平阳府司家印”木牌,前有元翰林学士高鸣的序,后有日本丹波元简、千贺芳久的跋文,字体端严秀润,刻印精良。据丹波元简在书后跋文中说:“壬子夏日借抄于佐伯侯红粟斋”。千贺芳久则谓:“佐伯侯…内藏中有元御药院方。法眼多纪君乞而誉之,余从而借读之…因僦工而上木”。而丹波元胤在《中国医籍考》本书条目后,进一步说明:“佐伯毛利君所藏系朝鲜活版,盖依元本而配印者。宽政戊午(1798年)冬,千贺芳久仿乾隆聚珍之式刷印是书二百五十部,请先子跋之。庚申春,先子建言,以数部付崎阳镇台丰后守肥田□□,送清商沈敬瞻”。此本或许就是送沈敬瞻的。当然,也不排除经其他途径回归。《御药院方》由元初刊行,经朝鲜半岛、日本兜了一个圈子,又珠还合浦,回到中国,复出于世,这是中国、韩国、日本三国医学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也是三国医学香火因缘的延续和汉医专家学者友谊的见证。, 百拇医药(刘晖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