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针骨专业
编号:10188409
我们离揭示经络的实质还有多远?
http://www.100md.com 2003年7月2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1973期
     6月27日,第六届中医药战略地位研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由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中药协会、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和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四家机构联合主办,此次的议题是“经络的研究与应用”。

    研究进展期待突破

    经络理论是中医理论的核心组成部分,是中医整体观的物质基础,也是针灸、按摩和导引等中医外治疗法的理论基础。从上世纪50年代起,经络研究就一直成为科学家们关注的焦点。经络是否真的存在?它的实质或物质基础是什么?有哪些特性?诸多问题使各国神经、生理等各界精英为之倾倒。

    我国的经络研究兴起于上世纪70年代对循经感传现象的研究,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经络研究组祝总骧教授等人通过十余年的时间,用生物物理学方法证实,《黄帝内经》所描述的十四经脉不仅客观存在,而且有严格的、精确的定位,为经络系统的客观存在提供了坚实有力的证据。在研究中,他们还发现,经脉线具有高震声和低阻抗等特性,并以此为基础在深肌层发现了一种特殊、连续、致密的结缔组织束,进一步提出了经脉是一种多层次、多形态、多功能的立体调控系统的假说,从而也掀起了新一轮试图揭示经络实质的高潮。
, 百拇医药
    1988年,天津中医学院针灸系与南开大学合作,从生化角度系统开展经络研究,结果显示在经穴处存在Ca++的富集,针刺可引起经脉线内外Ca++的重新分布。“这说明经络活动与Ca++密切相关,Ca++是针效产生、经络活动的重要生化基础,是经穴-脏腑相关的重要环节”,这项研究的主要参与者郭义教授肯定地说。

    1992年,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所的张维波博士在日本学者藤田六郎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经络实质的组织液流体通道假说,并于1995年通过实验对该假说进行验证,发现了循经的低流阻通道,这是首次在外周经脉线上发现的具有通道性质的实在结构,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随后,西班牙、美国等国家的学者也以此思路为基础探索经络的实质,并取得了重大进展。

    尽管我们正朝着揭开经络神秘面纱的方向逐步迈进,但目前尚未有学者能提供经络的形态学依据。“揭示经络实质的最终步骤是给出经络通道的形态学图像,这好比是攀登‘珠峰’的最后冲刺”,张维波博士这样比喻。然而目前更令他焦虑的还不止于此,“经络的形态是有可能被显示出来的,但需要对相关实验技术作重大改进。种种迹象表明,国外的一些学者在经络实质的研究上已经走得很远,一场国际间的科学竞争在所难免。而目前国内整个经络研究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科研经费匮乏,这一冲击科学顶峰的行动有待政府和有识之士的大力支持。”
, 百拇医药
    研究思路亟待调整

    经络在中医理论中拥有独特的重要性。这不仅体现在它是气血运行、脏腑功能和针灸、按摩、推拿等中医疗法的物质基础,是中医理论的基石;更在于它不同于其他中医概念的朦胧模糊,不仅有着清晰明确的循行起止描述,有关穴位的定位更是“失之毫厘,缪以千里”。因此,很多中医学者将经络研究作为中医实证研究的重点,更有人提出,经络实证研究是中医现代化的突破口,是现代中医学的支点。

    尽管经过几十年的奋斗,我国的经络研究取得了许多有意义的结果,但总体而言,尚不如人意。同时当我们反观经络研究五十年的坎坷历程,其中反映出的问题却也许不仅需要经络研究者,而是所有的现代中医药研究者都不得不正视和面对的。

    “经络现代研究始于日本,而非中国;经络研究进入国家科学规划是基于外国学者在同位素示踪研究方面取得的重大进展,而不是中国科学家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每一个重要技术的引入,每种观念的更新,以及每项重要的学术判断,莫不是唯外是从。我们渐渐地失去了创造的愿望和能力,但又不甘心祖先的文化遗产在他人手中发扬光大,因而国外一有动静,国内就手忙脚乱地、近乎争抢地跟进。我们的积极精神在滑坡,创造与无畏的品质在褪色,自立、自强、自信的心态在游移。不脱胎换骨,成功只能永远是个梦。”一谈及此,北京中医药大学的马晓彤博士痛心疾首。
, http://www.100md.com
    目前在经络研究领域有两种认识倾向——还原论和整体论。前者不把经络作为现代意义的科学命题,而寄希望以现代神经生理学的理论来研究阐释经络,最终的结果是将经络溶解于神经生理学的海洋。而整体论学者则认为经络是独立存在的,他们以经脉定位为基础展开相关的形态学、物理学、化学、生理学等方面的研究,力图寻找到一种新的理论框架,将中医学理论按其自身特质实现现代转化。尽管目前用还原论无法合理解释全部已知经络现象,但它却毋庸置疑地占据着现代经络研究的主流。

    “西方科学范式成为衡量一切的标准,西医原则被不适当地拔高,中医传统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这正是经络研究出现巨大困惑的根源。”马博士接着说。“中华传统虽有糟粕,但也有精华,我们不可一味否定或肯定。应有选择地光大传统中华文明中积极的成分,通过我们的努力,使传统科学实现现代转化,与西方科学平等融合,真正有贡献于人类。中医药是极具代表性的体系,应立足于用,引伸于理,由此确立中华传统文化现代化的支点,继而拉动中华文明的全面复兴与更新。”

, 百拇医药     研究结果有待整理

    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经络研究经历了“七五”、“八五”、“九五”连续三个五年计划的攻关,作为一项大型国家科研课题,目前已积累了丰富的资料,也提出了众多的见解,且这些见解间并未充分融合,处在激烈竞争甚至相互否定的状态,经络研究正处在生死攸关的叉路口。

    “这是一个非常微妙的阶段,进一步海阔天空,退一步前功尽弃。”张维波博士说。 也基于此,他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应针对当前经络研究众说纷纭、研究结果凌乱、结论不明确、观点不一致的现状,开展对过去研究结果的评估和对未来研究方向的论证,从而理清思路,消化总结已有的研究结果,系统地分析这些结果所说明的问题,对有关实验结果进行归纳、分析、筛选、淘汰,最终找出经络研究的突破口与进一步发展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为下一步大规模的科技攻关奠定基础。“任何一项科学研究都是不断积累、逐步进行的过程,会不断地产生各种假说,然后形成学说,不同学说之间还会经历一个长期的相互竞争、相互融合的过程,最终形成系统的理论。而作为政府科研决策部门,对该现状是回避和驻足不前,还是积极地引导和推动,采取宽容的态度和严谨的论证,然后给予新的、强有力的支持,使其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答案不言而喻。”
, 百拇医药
    马晓彤博士也认为,现在是该对过去的经络研究进行一番系统消化与整理的时候了,应通过软科学论证,将经络问题与传统中医的理论和实践、与西方医学的理论和实践、与现代系统科学的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综合集成,重新判断得失功过,对未来的工作方向、目标以及原则等战略问题进行一番理性的规划,克服目前的盲目性、临时性、片面性,代之以具有前瞻性和系统性的指导方针。关于具体的研究思路,他则提出要“构建全新的医学体系”。“既然经络实质问题的解决在西方医学和传统中医学的框架内都是无法实现的,那我们必须以创新的态度,通过构建全新的医学体系使问题得到解决。这个新体系原则上是西方医学、中国医学和系统科学的三合一融合再造,克服了西医结构功能二元模式和中医信息功能二元模式的偏颇,也打破了目前系统科学在复杂开放的系统研究方面的局限性,形成全新的结构信息功能三元模式。而其研究的核心方向,则应是以经络的古典描述为基础,对其进行系统的实证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集成,积极汲取还原论和系统论的研究成果融会贯通。”, http://www.100md.com(汪少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