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思考 > 信息
编号:10310769
中医从何而来?向何处去?——重读《内经》的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03年11月17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048期
     广州中医药大学黎敬波

    近来,议论中医前途与命运的声音不少,这是中医发展之幸事,但也说明有人对中医还存在这样、那样的误解,因而需要澄清。如果问,中医理论从何而来,他们大多会说源自《内经》,而《内经》主要来自哲学;如果问中医向何处去,他们会不假思索地说中医要现代化。这样的回答很片面,也很笼统。要探讨中医向何处去,必须认识清楚中医从何而来。以下谨谈个人观点。

    一、中医之来非哲学一途

    《内经》是集两千五百年前中医理论之大成,也是当今中医基本理论和临床各科诊疗的主要依据,因此,《内经》是学习和研究中医必读的经典之一。从《内经》中可知,中医的起源有多种。

    1.源于生产实践及生活经验

    《内经》成书的目的在于指导人们识病、治病,为人类的繁衍生息服务,因此,古人将他们见到的疾病表现、治疗经过及获效的道理用简单的语言传达给后人,如《内经》对热病、咳嗽、痹病等的认识,以及针灸、按摩等疗法和养生理论等。此外,也包括很多古人治疗失误或难以治愈的坏病等。这些都是生产实践及生活经验的总结。
, 百拇医药
    2.源于解剖及生物医学

    在《内经》时代,中国已经有较细致的人体解剖记载,《内经》中详细记录了人体内脏器官的形态、大小、容量等。这些理论既有专篇论述,也穿插于其他说理性的篇章。但后来中医解剖学及与解剖相关的理论没有得到进一步发展,其原因有多方面,最主要是来自封建制对人们思想、行为的限制。《内经》中还有对人体呼吸、循环、消化等功能认识的记载,有人体生物信息传导(经络现象)的记载,有人体遗传特征(体质)的记载等。这些都是生物医学的理论。

    3.源于天文、地理学

    中医历来认为人体不是孤立于自然之“物”,而是因天地自然而生,因天地自然而病,因天地自然而死的生命体。《内经》中有不少篇章论述天地、自然与气候,也常以自然现象解释人体的基本结构、功能及生理病理特点,或将人体比象自然,或以地理联系人体脏腑,或以四季、六六制节(地球、太阳运动)来解释人体阴阳盛衰、脏腑禀赋等。此外,还有以地域的差异论述人体体质的不同及所患疾病的差异如《异法方宜论》,有以时间节律阐述人体经脉运行及生理、病理规律如《卫气》、《五十营》等。有关天文、地理之论,约占《内经》全书十分之一多。
, http://www.100md.com
    4.源于数理科学

    数算、推理是《内经》的另一特色,它继承和沿用了中国古代对天文、历法、时辰等的推算及逻辑推理方法,在对人体藏象、经脉运行及疾病发展预测等方面都有较巧妙的运用,在某些方面蕴涵着人体宏观运行的数理规律。

    5.源于社会学、心理学

    中医不但重视自然环境及与人类息息相关的生物界,而且更重视对人类社会本身的观察和研究。《内经》认为人离不开社会,医生也不能脱离社会研究疾病、诊治疾病,个体的生理、病理都与社会因素有关。同样,在《内经》中有关心理学的理论也很丰富,包括认知、情绪、人格、意志、需要等,且这些因素不是孤立的,也不是与医学无关的,而是为临床医疗和养生服务。

    6.源于哲学

    有人说中医源于哲学就是源于《周易》,其实也不尽然。首先,《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两部分,《易经》约成书于春秋战国,《易传》与《内经》的成书年代相近,《易传》问世后,《周易》的哲学思想才昭然天下;其次,《周易》并非哲学专著,其主要内容是观象,其中也包括一些自然科学的内容。《内经》及《周易》的哲学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体现,两书有相同的思想及素材,但未必有传承的关系。《内经》之所以引入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是为了临床经验的升华和理论的规范,这也正是中医有别于其他传统医学的根本所在,是中医得以历代传承,以及在宏观、整体、辩证层面认识人体及疾病的基础,当然哲学的规范和升华也离不开经验的总结和对客观事物的观察。
, http://www.100md.com
    二、中医向何处去?

    经常有人说,中医是一个怪圈,转去转来,总是循环反复,怎么都说得通,但理论上难有突破。那么,中医到底是一个死圈,还是一个活圈呢?中医的突破口在哪里呢?其实,《内经》早就告诉我们,中医首先是一个开放系统,它不限制后学者的思路,即便是思维方法、辨证范式等也带有列举之意,运用时不必墨守成规。其次,《内经》中许多篇章给后人留下了许多思考和发挥的余地,仲景《伤寒杂病论》不正是在《素问》、《九卷》等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发展的吗?

    回顾中医理论形成、发展的历史,我们思考和探索,中医该如何突破?向何处去呢?既然中医理论之建立和完善是多途径知识体系高度综合的结果,那么它的发展和突破也必须遵循这些原则和规律。

    1.经验和客观观察不可少

    两千多年来,中医除了建立起相对完善、独立的理论外,也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如医案就是专家经验的集中体现,这些经验不但对后人有启发,而且促进了中医理论的发展、进步。但现在人们对经验的积累不够重视,认为中医古代验案只是个案,没有经过严格对照和随机双盲,因而没有科学意义。为此,现代中医临床研究也多注重学习现代医学的临床设计方法,这本无错,但经验的意义被人们淡忘了。如果忽视了个案观察,则将会对中医理论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这是中医理论发展的特点所决定的。
, http://www.100md.com
    2.理论归纳和规范需要不断上升

    要实现中医理论的螺旋式发展,就必须使理论归纳和规范不断上升,以适应临床发展变化的新要求。首先,要及时引入一些新理论和方法。其次,客观地观察事物是科学发展必不可少的前提,然而,在实验科学越来越占据现代科学研究的主要领域后,在严格的、可重复的或循证的科学设计下完成的实验结果被想当然地认为对人类安全、有效,这未免犯机械唯物论的错误。同时,有的人则只会从不变的理论出发临证用药,如流感必清热解毒、高血压必平肝潜阳;或只会在寒热、虚实、表里及脏腑辨证的简单组合中求解,或较少地引入一点所谓病因或现代研究,这既是理想化理论归纳,也是经验主义的一种表现。要推动中医理论创新,还必须理性地归纳、辩证地综合。

    3.多学科知识为我所用

    众所周知,《内经》是多学科知识的集成,为了使中医理论在解决临床问题中发挥指导作用,为了使中医经验上升为理论,《内经》借鉴了多学科的知识。现代人类生存和生活的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临床面临的新问题很多,因此,既需要积累新经验,更需要引进多学科知识,借助相关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来延伸和发展中医理论,以解决更多临床新问题。引入新理论、新方法后应寻求与中医理论的融合,或在其他学科的启发下创新中医理论。
, http://www.100md.com
    4.现代化的目标不等于西化

    中医现代化是一个过程,其目标是什么?各阶段的发展要求是什么?本人认为,中医现代化的目标应该是使中医融入人们的思想观念,成为全中国乃至世界大多数人乐于接受的医学体系,是主流医学体系,能够为人类健康提供优质而丰富的服务,极大地满足人们对医学服务的需求。因而,中医近期及相当长一段时间需要做的是扩大临床治疗范围、拓宽保健和预防领域,提高整体临床疗效及保健、预防效果。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中医要保持自身特点,注意积累经验,收集、分析观察资料,不断地使理论突破或飞跃,上升到一个或多个新的层次。这与简单地以西医解释中医是两回事,当然我们不反对用现代医学理论、方法阐释中医深奥道理,但它只是客观实验观察的一部分。

    中医发展到今天,很多人问,中医理论是否过时了,学习《内经》还不如学点《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或时方、中药实用?其实,中医可以实现理论突破的依据和基础就在《内经》,《内经》告诉了我们中医治疗疾病的种种科学道理。《内经》是折射中医发展的一面镜子,是中医取得突破和理论上升的一个参照坐标。,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