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动态 > 探讨
编号:10347120
抑郁症患者的社会支持特征
http://www.100md.com 2004年2月19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097期
     抑郁症是心境障碍最常见的一种,其发病常经历某些生活事件。而社会支持在生活事件与抑郁症之间起着一个重要作用。良好的社会支持是一个很好的缓冲系统,能够缓解应激性生活事件对抑郁症的影响。然而,在抑郁症的病理心理学上,抑郁症患者的社会支持、生活事件及其与抑郁症状的关系等问题并不十分清楚。因此有必要对这一病理心理学问题作进一步研究。

    笔者在研究中发现,抑郁症患者较对照组在过去一年内明显经历了更多的应激性生活事件。这些患者经历较多的六个生活事件依次为:睡眠习惯的改变、工作量显著增加、受惊、性生活障碍、父母离婚、严重的疾病或外伤。在这些生活事件中,除父母离婚外,其余的五个均是应激性生活事件。但是,这些生活事件是抑郁症患者发病前经历的,还是因为抑郁发作而相伴随的改变或疾病表现,目前尚不十分清楚。不过可以肯定,抑郁症患者因为经历较多的生活事件,会导致一过性的高度精神紧张或持续的精神紧张状态,不利于心身健康的维持,从而诱发了疾病。

    社会支持是指个体与个体之间、或个体与团体之间的依存关系。研究这种关系能了解,个体在应付短期挑战能力、对生活事件应激性与社会关系剥夺之间的相关性。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这个定义:一是客观社会支持,指实际的或可见的社会支持,包括物质上的直接援助和社会关系网络;二是主观社会支持,指的是能体验到的或情绪上的社会支持,即个体感到在社会中被理解、被尊重、被关怀的主观体验和满意程度,以个人的主观感受或体验为标准;三是社会支持的利用度,指的是个体面对挑战或应激时,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利用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来应付挑战或应激。社会支持是生活事件和抑郁症之间的缓冲因素之一,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能缓解生活事件所致应激性给个体带采的影响,对其健康起着间接的保护作用。此外,社会支持还具有独立作用,不一定在应激的情况下才能发挥作用,在平时也可用于维持个体良好的情绪体验,从而有益于健康。笔者在研究中发现,抑郁症患者在遇到应激性生活事件时,得到的主观社会支持明显高于对照组。可能原因为,由于其发病后,家庭成员等对患者的关注程度较发病前明显地增加。但患者对这些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却不如对照组。这表明,患者得到的社会支持虽然较多,但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却不够,于是面对众多的应激性生活事件,社会支持系统的缓冲作用不能很好地发挥,从而导致其抑郁症发作。因而在治疗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鼓励患者增加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他们平时多与家人、朋友交往,积极参加集体活动,遇到烦恼或困惑时积极向家人或朋友倾诉与求助,这样有助于增加社会支持的利用度、有利于个体的情绪表达,使社会支持系统的缓冲作用得以更好地发挥、对患者病情康复起到重要作用。低应激状态患者得到的社会总支持及主观社会支持均高于高应激状态患者。这是由于低应激状态患者得到的社会支持较多从而减轻了应激性生活事件的影响,还是因为他们遇到的应激性生活事件确实较少?目前答案不清,但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支持对于精神应激有“缓冲垫”的作用,对精神健康有保护作用,可以有效地减少抑郁体验。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男女患者经历的生活事件及得到的社会支持没有明显差别,但测查得分女患者高于男患者,且有显著差别。这表明女患者的抑郁体验更为严重,也表明女患者更容易患抑郁症,流调资料表明女性抑郁症患病率是男性的两倍。, http://www.100md.com(中山大学心理学系 郭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