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医方剂 > 常用方剂 > 解表剂 > 辛温解表 > 小青龙汤
编号:10379626
小青龙汤新用三则
http://www.100md.com 2004年4月29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137期
     小青龙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方由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甘草、桂枝、五味子、半夏组成,有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之功,适用于外感风寒、内停水饮之症,是一首发汗祛痰方。笔者宗其“温肺化饮”之旨,用于其它疾病,也获显效。介绍几则,供同道验证。

    一、植物神经功能失调

    谷某,女,38岁,1998年10月9日初诊。自诉自汗3年,不分寒暑,汗出即湿衣,且于活动及进餐时尤甚。曾在某院治疗,诊断为“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迭经益气固表、温阳补气之剂罔效,求余诊治。察患者汗出清冷,汗出如珠,自觉背部畏寒,似有一桶冷水浇着,伴头晕乏力,心悸气短,舌淡苔白滑,脉沉细。饮邪阻肺,宣发失常,营卫失调,汗孔开合失司,故见是证。当以散寒宣肺、调和营卫为治,药取小青龙汤化裁:麻黄5克,细辛3克,五味子9克,桂枝6克,干姜5克,半夏、浮小麦、白芍、羌活各10克。水煎服,2日1剂。患者服药3剂后自觉背部寒冷感减轻,自汗减少,精神转佳。续服3剂,诸证俱除,后以黄芪口服液益气固表善后。
, 百拇医药
    本证乃寒邪外感于肌表,饮邪内停于肺,肺失宣发,汗孔开合失常所为。小青龙汤可温肺化饮、温阳散寒、调和营卫治其本,加浮小麦收敛止汗治其标,羌活疏风散寒,助诸药解表散寒之力。诸药合用,外散风寒,内化水饮,营卫和调,故自汗止。

    二、急性胃肠炎

    李某,男,32岁,2000年5月7日初诊。患者自诉一周前偶感风寒后,即现发热恶寒,咳嗽,痰色清稀白粘,鼻流清涕,曾在某院求治,诊断为“感冒”,予疏风散寒解表之剂口服,诸症虽减,但腹泻频作,泻下清稀,腹部隐痛,手足不温,食欲不振。察患者舌淡苔白滑,脉沉滑。脉症合参,此乃寒邪犯肺,留滞不去,下迫大肠,传导失常所为,当以疏风散寒,通调水道为治。药取小青龙汤加味:麻黄5克,炙甘草、桂枝、干姜各6克,五味子、白芍各9克,半夏、车前子各10克,细辛3克,白术、茯苓各12克。患者服药2剂后腹痛消失,腹泻减轻,食欲增进,继服2剂,诸症悉除。肺为水之上源,风寒袭肺,宣降失常,通调失司,水液不能下输膀胱,流注肠道而发为泄泻。小青龙汤温肺散寒,使肺气宣畅,水道通调,水液下走膀胱,大肠传导正常。又加茯苓、车前子、白术等利水渗湿以助其功,故感冒愈而腹泻止。
, 百拇医药
    三、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叶某,女,45岁,1999年6月5日初诊。患者双下肢水肿两年,伴畏寒,肢冷,心悸,头昏,食欲减退,胃脘胀满,夜寐不宁,小便短少,大便溏薄。曾在某院诊断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予中西药物治疗年余,诸证仍作。察患者舌淡苔白滑,脉沉细迟。此乃风寒外束、水饮内停之症,当以温肺散寒、健脾除湿为治,药取小青龙汤化裁:白芍、五味子、法夏各10克,麻黄、细辛、甘草、干姜各5克,桂枝、泽泻、白术各20克。患者服药7剂净后,水肿减轻,尿量增多,食欲增进,胃脘胀满感消失。药即对症,效不更方,续进7剂,水肿消失,诸症悉除,心率上升至68/分。乃改汤作丸,续服6月。随访至今,患者病情稳定。肺主宣发,通调水道。风寒外袭,肺气失宣,水道通调失常,水饮风停,故见是症。小青龙汤温肺散寒,通调水道;倍桂枝,温通心阳,化气利湿,增加心脏收缩力;加泽泻、白术,健脾利湿。诸药合用,温心阳,暖脾阳,理肺气,调水道,故水肿消失而心率上升。, 百拇医药(胡献国)